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2018-03-26 10:47:09
山西建筑 2018年2期
关键词:导坑偏压断面

霍 建 忠

(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阳泉分公司,山西 阳泉 045000)

1 浅埋偏压隧道概述

在高速公路通过山岭地区时,围岩破碎的浅埋傍山隧道和黄土隧道易出现偏压。偏压容易造成隧道支护结构变形,侵入净空,进一步引起很多次生病害。在隧道设计与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隧道偏压进行处治,减少隧道变形,提高施工的安全性。隧道偏压处治不当,会引发隧道病害,甚至导致塌方事故,造成工期延误,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也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1.1 浅埋偏压隧道工程特点

浅埋隧道产生偏压主要是由于在施工中很难形成承载拱。由于受到地形、围岩和工程地质等条件的影响,浅埋隧道在开挖后极易出现拱顶下沉、隧道衬砌净空收敛增大和原地面下沉等问题,施工中甚至出现掌子面失稳的情况。

埋深浅,隧道开挖后覆盖层稳定性差。很多浅埋隧道施工中其覆盖层仅有几米厚,稳定性极差,很容易造成塌方事故。尤其在隧道洞口处往往围岩破碎,风化严重,常规隧道的支护结构很难形成稳定的结构。当埋设较大时,容易形成承载拱,可以将隧道的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浅埋隧道没有形成承载拱,容易产生很大的变形。

施工难度大,必须采取专项施工方案。为了保证浅埋隧道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在施工中要对支护结构做一定的调整,并采取超前支护,提高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可有效处治偏压。

1.2 隧道偏压产生的原因

1.2.1地形原因

在傍山隧道和浅埋洞口段,由于隧道洞身两侧所承受的围岩压力不对称,极易造成偏压。傍山隧道靠近河谷一侧的围岩荷载小于另一侧围岩,使隧道衬砌出现了较大的主动压力区,由于隧道衬砌所受到的荷载不相等而产生偏压。隧道浅埋段最容易出现偏压,尤其是隧道洞口处于浅埋破损围岩地区,普遍存在偏压现象。

1.2.2地质原因

地质原因引起隧道产生偏压主要是由于隧道围岩稳定性差,存在滑动面或软弱结构层,或者是隧道位于岩溶地区,围岩内存在大量溶洞,影响隧道的稳定性。由于隧道开挖破坏了围岩自身的稳定性,使隧道围岩产生滑动,破坏。溶洞内含有大量的水、泥沙,容易破坏隧道的稳定性,引起隧道偏压。

1.2.3施工原因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方法不当或支护不及时等都会造成隧道围岩变形或失稳,造成应力集中,产生偏压。在对隧道开挖时,应采用短台阶、小断面开挖,不可以采用大进尺、大断面开挖,否则容易造成隧道围岩变形失稳,导致坍塌。支护参数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不得私自改变支护参数,并应按规定施作超前支护。

2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方法

2.1 短台阶法

短台阶法是在掌子面开挖时采用松动爆破,将开挖下来的洞渣通过机械运送至下台阶,再完成装车出渣的方法。这种方法开挖台阶短,隧道稳定性好。由于上台阶较短,下台阶和仰拱闭合时间短,隧道衬砌结构很快封闭成环,可有效降低隧道偏压。这种方法可以尽快施作衬砌边墙和仰拱,缩短隧道衬砌闭合成环的时间,减少隧道衬砌和围岩的变形,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当这种方法由于上导坑台阶较短,出渣速度慢,且上下导坑施工相互影响,施工速度慢。

2.2 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适用于围岩破碎严重的Ⅴ~Ⅵ围岩隧道开挖,通常被用于无法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的大断面隧道施工。由于进行大断面隧道开挖稳定性差,必须采取降低隧道的开挖断面的方法来保证围岩稳定,降低隧道偏压。双侧壁导坑法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法,将整个隧道断面分割成几个小断面进行施工,在每个小断面开挖后即进行支护,稳定后再进行其他部分的开挖。

双侧壁导坑法采取小断面开挖,大大提高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但其施工速度慢,不便于出渣运输,容易造成工期延误,施工效率低。

2.3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是在隧道开挖中保留核心土,只进行拱部的环形开挖,并进行初期支护,然后再开挖核心土并进行下部施工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保留了掌子面的核心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隧道掌子面的稳定性。由于只对拱部进行环形开挖,开挖断面小,开挖后隧道围岩稳定。

3 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3.1 偏压隧道施工案例

某浅埋偏压隧道围岩为千枚岩,且偏压严重。隧道覆盖层浅,围岩稳定性差,且存在雨淋型地下水。由于千枚岩自稳能力差,必须在开挖过程中对隧道围岩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

3.2 进洞施工技术

3.2.1施工前进行地质勘查与地质钻孔

为了准确掌握浅埋隧道围岩情况,采用地质勘查与地质钻孔的形式对未开挖段的隧道围岩进行调查。通过地质勘查与地质钻孔可以准确掌握隧道围岩的破碎情况、风化情况、围岩的岩性,对围岩的分层、走向、地层厚度、覆盖层厚度等分析,验证设计的超前支护与支护方式是否能够保证施工要求。通过地质勘查与地质钻孔资料,可以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正,对超前支护的方式与衬砌参数进行调整。同时,通过地质勘查与地质钻孔,还可以确定原地面是否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加固,或现阶段设计的加固方法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进行修正。

3.2.2采取超前支护措施

考虑到浅埋偏压隧道围岩破碎、稳定性差,常采用超前支护对隧道围岩进行加固。常采用超前长管棚、超前小导管的超前支护方式,对地面可采用超前钻孔预注浆或砂浆锚杆支护的方式。超前支护可以有效提高围岩的稳定性,提高隧道开挖的安全性。

3.2.3进行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和衬砌的变形情况

根据隧道的偏压情况,在隧道线路上的地表、拱顶和衬砌等设置监控量测桩点,进行地表下沉、拱顶下沉等项目的监测,进行静态数据分析,掌握隧道围岩和衬砌的变形情况,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治。

3.3 隧道开挖施工技术

3.3.1超前支护方法的选择

隧道洞口上部覆盖层较薄,松散破碎,不易成洞。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防止隧道拱顶坍塌,采用超前管棚支护。设计管棚直径为108 mm,壁厚为6 mm,管棚设计长度为30 m。为了保证隧道洞口段施工安全,施工前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3.3.2开挖施工方法的选择

施工中选取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进行隧道开挖,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开挖工序进行调整,以保证隧道围岩开挖的稳定性,及时进行支护,尽快成环,并进行监控量测掌握围岩的变形情况。

3.3.3爆破方法及参数的选择

由于隧道内围岩破碎,且存在软硬岩变化频繁、软弱夹层,以及围岩内水分分布不均匀等情况,采取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的开挖方法。在隧道开挖施工中,上导坑开挖采用光面爆破,下导坑和仰拱开挖采用预裂爆破。施工中严格控制装药量,以防止造成塌方事故。

4 结语

浅埋偏压隧道由于受到围岩变形荷载的作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治。文章对浅埋偏压隧道的工程特点进行分析,结合隧道围岩情况和开挖断面大小选取施工方法,并着重介绍施工技术。通过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对隧道偏压进行处治,有效解决了偏压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张 颖.陕南典型千枚岩地质下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1(14):321.

[2] 郑 彬.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17,24(12):114-115.

[3] 董 鑫,赵 能,刘财华.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28(10):70-72,77.

[4] 袁健生.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关键技术[J].江西建材,2015,35(9):165.

[5] 易 勇.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探讨[J].价值工程,2013,32(4):108-109.

猜你喜欢
导坑偏压断面
파금과 염상섭 문학 비교연구의 한 단면(断面)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施工方法研究
台阶法和中隔壁导坑法开挖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运用
江西建材(2018年1期)2018-04-04 05:26:24
预留土法对高铁隧道口浅埋偏压段的影响
基于Dijkstra算法的最优解列断面快速搜索方法
浅埋偏压富水隧道掘进支护工艺分析
河南科技(2015年4期)2015-02-27 14:21:05
灰色理论在偏压连拱隧道中的应用
基于TPS40210的APD偏压温补电路设计
国内首台全断面煤巷高效掘进机诞生并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