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杨 顾 韩 杨维菊
(1.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2.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3.哈尔滨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地域(region)是指一个有具体位置的地区(area),不是由地理学所划定,而是由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内聚性和同质性构成。地域涵盖的范围要大,并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不同地区间是存在差异的[1]。
地域性(regional)是指该地区具有的本性或特性,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气候条件、地形水文、动植物、历史文化和人的行为活动等方面[2]。
从景观地理学和生态学领域看,城市景观是指在特定区域内从视觉上所看到的事物和事件的总和,包括各种物质形态的环境,如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城市是人类的栖息之地,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受人为因素影响很深。建筑、广场、公园、道路、居住区等多样的城市空间,是直接体现城市地域性景观的载体。
城市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中积淀了其独有的特色景观,朱建宁认为“地域性”景观承载了该地区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3],在自然景观方面强调其所处地域的地理、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在历史文脉方面,强调其特定地区的文化意识形态。地域性是城市景观固有的属性,可以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类。显性是可以直接感知和显现在外的特征;隐性是不能被直接感知和体验,需要深入分析和理解的特征。
城市是自然—经济—社会的综合体,其景观空间类型多样,如广场、街道、城市绿地、居住小区、公园等多种景观类型,因此在塑造城市地域性景观时,要考虑各类景观的特征,力求合理布局、功能完善,形成一个有机综合体。
城市景观是向人民大众开放的公共空间,是市民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城市公共景观空间的设计要以人为本,服务于大众,运用美学原理设计符合大众审美的景观,做到雅俗共赏;在功能空间上要满足民众的活动需求,体现积极参与;在精神层面要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公众交流。
城市景观要体现独有的地域特色,在构建场所景观中要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从而继承和发扬城市文脉特色,应用人文景观的塑造,形成一个随着时代发展的多维空间。
植物是具有生命的四维要素,是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同时植物品种作为地域性景观最直接体现的元素,直接受到地域环境中气候条件的影响,植物品种的选择要注意乡土树种的应用,同时也注重植物品种选择的文化体现。如北方城市的气候条件寒冷,植物种类较少,多选用一些常绿针叶类植物,如樟子松、落叶松和红皮云杉等;而在落叶阔叶类植物中选择旱柳、银中杨、糖槭、榆树等,去体现北方城市的粗犷和霸气。江南城市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盛,植物品种选择较多,如竹类、垂柳、玉兰、悬铃木、马尾松、香樟、桂花等,去体现江南城市的秀美和静谧。
建筑要素是景观构建的主体要素,景观中的建筑要素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同时也要满足观赏功能。建筑要素是该景观环境中的主体和标志性节点,属点状类型。建筑通过其外在形式、材料选用,体现该地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貌,对于建筑要素的设计需要从中提炼出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符号和元素,通过变形、简化和抽象的手法进行构建。
道路是景观中的脉络,是引导游览和视线的主线。道路线形有刚劲的直线和柔美的曲线,线形的选择要满足场地环境的功能需求,要符合设计的风格特点。铺装是道路和硬质场地中的装饰元素,增添道路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对于道路要素的地域性体现,通过铺装材料和铺装纹样的选择,将文化和吉祥符号抽取体现在铺装图案中。
雕塑由“雕”和“塑”两个描述动作方式的字构成。“雕”是“雕刻”,进行挖空或减少;“塑”是“塑造”,有意识地堆积或增加[4]。雕塑是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装置艺术,又称公共艺术。雕塑是景观空间中的点睛之作。雕塑类型可分为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在城市景观空间中,通过具象雕塑的应用,直接体现主题,增强环境中的感染力,传承、再现历史故事和文化风俗,对于城市地域性景观的营造有着重要作用。
保留是在尊重历史价值的基础上,对原有或不断积淀下来的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因素进行保留。主要是对保留的元素进行强化处理,突出特色,协调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这种方法主要是要能够将历史积淀的文化因子更好地挖掘,唤起人们的记忆。
再现是用“象形”的方法,应用模拟、恢复和提炼,对具有特殊地域文化和重要价值的历史事件进行再现,增添游览中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场所景观的文化魅力和品味,让游人在游览中得到心灵中的升华。对于场景景观的再现,以及一些无法考证的历史事件,需要设计者尊重历史,博览群书,对历史事件深入和准确地解读,同时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做到真实再现,这样才能体现传统文化的灵魂。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性的符号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经过有目的的选择,进行重组与再建构,让人们在暗示的情境中,通过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去感知、体验、想象和理解。它是一种地域特色的形式语言,去营造一种独特的文化磁场[5]。
[1] [荷]楚尼斯·勒费夫尔.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M].王丙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王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创造景观个性[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3] 朱建宁,丁 珂.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J].中国园林,2004(3):13-19.
[4] 许正龙.雕塑学[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5] [德]瓦尔特·茨朔克.手法与景观——彼得·拉茨访谈录[J].刘玉树,译.中国园林,2008(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