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传刚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
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安全风险管理在任何项目中都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由安全风险失控导致的安全事故会使整个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降低,甚至可能造成整个项目的失败,给国家、社会和各参建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安全风险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加强了安全风险管理,才能有效减少项目风险。
无锡站改造工程位于无锡市兴源北路与通江大道交叉口,既有站房一座,既有钢天桥一座,站场4台7线,基本站台与6/7站台为高站台、2/3、4/5为低站台,站台雨棚为砼空心预制楼板 。
无锡站改造工程主要工作内容有:拆除既有人行天桥1座,新建12 m宽旅客出站地道1座,新建行包地道1座,改造站台雨棚4座,雨棚投影面积20 910 m2,加高站台2座。新建跨线高架候车室6 486 m2,既有普速站房售票大厅、候车室进行改造,改造面积12 800 m2。
安全风险分析是指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量、定性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在站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的不确定性,风险分析就是对将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
无锡站改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伴随着整个施工过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主要体现在:
桥涵(地道)工程。地道施工过程中,基坑坍塌、既有线几何状态变化是主要风险。基坑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既有线路基进行监测,按照设计要求采取钻孔灌注桩加冠梁、上部采用钢支撑的防护措施,同时引入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动态监测。
站场、轨道工程。站场改造、既有线路拨移直接涉及到京沪正线行车,相关作业都是在封锁点内进行,施工准备不充分,现场组织不力、人员、材料准备不充分、点内作业效率低下都是造成线路开通晚点的主要风险,影响既有线的行车组织。
设备管线系统。由于在既有线旁进行作业,在施工过程中,挖断管线是既有线施工的主要风险,在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会同设备管理单位对现场管线进行调查清楚后再进行施工。同时,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既有线缆线的保护,防止碰断缆线,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既有线缆线进行恢复。
通过以上风险排查,导致以上风险的主要因素有:
参建各方人员配备不足、施工经验缺乏。施工单位既有线施工经验不足,作业人员安全知识不足,封锁点内作业工作效率低下。现场监理人员经验缺乏,对现场不能起到监管作用。
施工计划管理、施工防护不到位。现场存在施工内容与施工计划内容不一致,存在无计划、超计划施工现象。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封锁前擅自进行上道施工准备作业,安全防护员防护不到位。
大型机械、现场用料及现场物理隔离管理不到位,存在大型机械侵入既有线路限界,施工地段物理隔离设置不及时,现场用料堆码不规范,侵入到既有限界。
未落实风险管理“一图四表”法,未做到动态管理。不能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不同的实施阶段等,科学地运用“一图四表”法,不利于一线作业人员理解和执行,不能真正指导现场质量安全生产工作。
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控制不到位。施工单位安全预想不到位,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不强,问题库没有进行动态管理,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认真的思考,未追根溯源。
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是为了减少对既有线行车及设备造成安全隐患,避免行车及设备故障的发生。在进行安全风险排查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风险源,提出不同的措施。通常采用的措施主要有:
风险回避:施工前应梳理所有的风险源,可以通过研究设计文件、走访设备管理单位、现场实地考察等,了解施工的难度及方案实施的可能性。碰到能预料的风险,可以修正调整方案,避开风险。
风险化解:利用多种有效的手段保证施工按照既定的方案实施,完善各种安全保证体系并保证其正常运转,随时监控和遏制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
风险转移:使用既有线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按照“架子队”管理模式,配齐配强五员一长,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降低自身的风险。
制定和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安全风险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的情况下,通过种种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恶化或局限其扩张范围使其不再变延或扩展,使损失最小化。
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是始终存在的,是无法完全消除的。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一方面,客观因素复杂,风险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难以预料;另一方面,风险又具有必然性,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认知的。作为建设管理单位,应正视风险,把握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避开或减轻风险。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很多,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议:
一是参与工程建设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面对复杂多变的建设环境,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可能产生的方方面面的风险,超前分析透彻,做好风险预判。二是狠抓风险源头控制,只有始终牢牢抓住原材料、施工组织和管理制度等决定工程风险的源头性因素,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加大风险管控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和降低工程建设风险。
对施工单位的突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组成要素分析和培训效果评估三方面入手,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提出培训方法,搭建展示技能和交流业务的平台,有效激励和调动参建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教育培训学习,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自身的安全知识业务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和保证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要求各项目部设置安全机构,配齐配足安全管理人员。二是落实问题点评和事故分析制度,结合当月的安全生产例会,对上月检查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集中点评,对重大隐患和问题立即召开扩大分析会议,制定措施,严格落实“四不放过”制度。三是开展激励约束和信用评价管理,通过制定《施工质量安全“三全”检查实施意见》、《激励约束及风险抵押考核实施细则》和转发《铁路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暂行办法》等,建立起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加大安全检查频度和整治力度,加强安全检查考核。
一是加大防护工程的投入,对沿线基坑开挖未支护的,坚决禁止施工。同时,为提高安全保险系数,采用挖孔桩或钻孔桩形式进行防护,并形成止水帷幕。二是要求施工单位加大防护用品的投入,安全员、防护员必须统一穿着黄褂子、黄裤子,配齐对讲机、信号旗、口哨等;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统一工作服、黄马褂、安全帽。三是围绕临近既有线深基坑开挖、既有线拆铺线路、道岔施工等高风险施工作业,除正常两端设防护员外,每50人以上的作业必须设1名防护员,每超过50人,增加1名防护员。四是大型机械一机一人专职防护,对临近营业线施工,每个工作面至少3名防护员、1名驻站联络员,每超过50 m增加1名防护员。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是始终存在的,我们只有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参建单位团队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建设管理中产生风险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积极主动地加强风险管理,才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把管理风险降至最低,最终实现工程风险可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