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晨华
(牡丹江市基层水利管理分站,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牡丹江市江心岛位于牡丹江江心,是牡丹江市一江两岸的中心和城市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岛上总面积约16万m2,通过跨江步行景观桥与本市著名的八女投江广场连接,是牡丹江市不可多得的滨水生态资源,也是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该岛是集休闲、健身、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岛。
根据《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心岛生态防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江心岛面积约16万m2,岛周长约1.8 km,整体呈长条形,其中东北—西南方向岛长度约750 m,西北—东南方向岛宽度约330 m。该岛位于牡丹江左岸江滨公园对面,以正在建设中的环岛路为分界线,路外围江心岛右岸靠主江道侧为迎流顶冲位置,受冲刷较严重,江心岛左岸植被较丰富。
路内侧岛上植被由于人为开垦等原因破坏严重。江心岛现状植物生态性单一,虽有丰富的水源,但该岛受牡丹江季节性水位变化影响,时有被淹的现象发生。岛上乔木类与灌木类树种长势良好,但品种较少,乔木多为旱柳和杨树;灌木类品种稀少,多为自然生长耐水湿强的蔷薇科植物。岛上天然水质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为一、二年生陆地花卉提供良好生存环境,因此花卉品种多,长势好。
按照《牡丹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牡丹江市防洪体系应与流域治理和城镇排水系统相协调建设,加固牡丹江沿岸的堤防,沿江城市(镇)的防洪标准均应提高到50 a一遇,牡丹江市区段防洪能力达到100 a一遇。
江心岛上地势平坦,易于建设。滨水区植被资源良好,具有较高保留和利用价值,可以利用滨水区的水体和沙滩,增加景观设计的单元。
对江心岛采取生态防护、修复措施及景观规划。对江心岛周边牡丹江河床进行清淤整治以及岛屿的景观塑造,注入科学生态的元素及合理管理模式,营建小范围区域内完整的微型生态系统。生态防护、修复措施主要是在江心岛左岸拟采用维持现状岸坡不变的生态防护型式,在江心岛右岸采用裁弯取直、形成流线型岸形的生态防护形式,并对岛上植物种类进行多样化种植,发挥湿地功能。
景观规划辅以人行木栈道、亲水踏步、亲水平台等设施。 注入建筑节能技术、湿地生态净化技术、垃圾处理技术、完善交通系统、完善供水系统等。
1.2.1 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提供以健康、休闲、运动为主的低碳生态的活动场所。
(2)功能协调原则:与已有滨江公园相协调,与周边用地功能相协调,平衡功能关系。
(3)生态优先原则:承载河流生态及安全功能,打好牡丹江品牌,尊重地块原有植被、水体、河流机理,注重林地、绿地和湿地功能的整合。
(4)注重生态、景观、文化、经济效益的平衡:将生态环境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体现牡丹江自然、人文特色,融合人与自然关系,促进旅游休闲业发展。
(5)远近结合原则: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充分考虑发展的需求。
1.2.2 规划策略
(1)利用不同防洪要求建立多层次复合景观系统,据牡丹江现状条件,采用不同的方式改变其形态,减缓水流速度,营造不同类型的水质景观。
(2)减缓流域水流速度,构建可渗透的驳岸,保留利用现状驳岸,以种植软化硬质驳岸。打造开放的滨水空间,开放观景岸线。修复人工与自然的连接界面,增加人与河流的对话与交流。
(3)城市性堤防,增设防洪堤坝。在岛内加设10 a、20 a防洪堤坝,预留50 a防洪堤坝线。
10 a一遇规划堤线内不得建设任何永久性建筑;植被多选用灌木、花草,保证正常泄洪。
20 a一遇规划堤线内不得建设永久性建筑,可建设景观构筑物,如休闲廊架、栈道等。
(4)构建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全岛以电瓶车、漫步道、田埂路、滨水木栈道为交通方式,结合完善的标识系统实现零碳交通体系。
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堤内防护工程、堤外护岸工程、道路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江道清淤疏浚工程等,提高江心岛现状防洪标准,使河岸稳固,为江心岛建设开发提供重要防洪保障;硬性防护桥头广场、主广场和局部3~5处小广场,解决岛内高处防护问题,同时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以“内外联动、湿地调蓄、生态补偿、自然修复”的生态修复理念,在江心岛上采用植物防护,引入适宜的植物种类,种植乔木、灌木、花卉、草地等,防止水土流失,设计和营造江心岛的植物群落,为动物栖息和繁殖提供场所,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进而营造江心岛的生物群落。对江心岛北岸环堤路外侧未防护部分采用生态护坡防护,表面种植草皮。
对江心岛岛头和南侧修坡整形,采用铰接块护岸型式,覆土植草防止水土流失,抛石固脚,修建1.02 km临时施工道路;修建连接广场和环堤路的1.20 km长二级道路和1.00 km长汀步,方便岛内运行管理和市民的集散。江心岛北岸滩地从整体生态维护的角度考虑修建木栈道,作为日常清洁卫生和树木植被养护的管理通道,同时也达到市民亲水效果。对牡丹江西三桥至东四跨江桥之间江段进行清淤和平顺整形,清除土包、沙堆,以畅水流。
根据《牡丹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近期上游干流不再新建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远景镜泊湖水库有可能加高大坝,增加防洪库容,由于距今时间较长,且难以定论,故本次科研只能按现状考虑。牡丹江为山区河流,中上游段行洪宽度窄,两岸变化大,没有明显的分滞洪区,因此,近期牡丹江市城区只能依靠堤防工程作为防洪屏障。
牡丹江市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由牡丹江主城区防洪工程和牡丹江外围防洪工程组成。主城区防洪工程仍按原《牡丹江市防洪规划》,分别由牡丹江左、右岸堤防组成。
2.2.1 堤防工程
江心岛内现有堤防长1530 m,宽6 m,于2014年修建完成,现以堤代路,道路已铺设水稳砂,两侧设置路缘石,由于路面未作处理,本次设计在堤顶路面铺设彩色沥青(暗红色)做硬防护处理,两侧增加休闲座椅、商亭和厕所等配套基础设施。对江心岛北岸环堤路外侧未防护部分采用生态护坡防护,对坡面适当修整,种植草皮。
2.2.2 堤内防护工程
按照《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橡胶坝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书》[3],橡胶坝改建工程建设运行后,牡丹江回水到达江心岛后水位在233.5 m,本次规划对江心岛周边高程在233.5 m以下地段采取硬性防护。对岛上桥头广场进行铺装,布置主广场和局部3~5处小广场,广场布设座椅、路灯、商亭、厕所等配套基础设施。对岛内低矮处高程在232.5 m左右地段采用植物防护,种植乔木、灌木、花卉、草地等,形成重点绿化区和花卉博览区;对岛内低洼池塘进行地形调整和水系整理,采取生态防护措施,种植荷花等浮水和挺水植物。
2.2.3 堤外护岸工程
本次工程对江心岛岛头和南侧修坡整形,修建1343 m铰接块护岸,覆土植草防止水土流失,抛石固脚884 m,修建1020 m临时施工道路。在江心岛岛头和岛尾新建沙滩两处,总面积约为1.5万m2,高程229~230 m范围内填筑中粗砂,在高程230~231 m范围内填筑粉细砂,与护岸工程同步进行建设。
2.2.4 道路工程
本次设计二级道路和汀步连接广场和环堤路,二级道路长1200 m,宽2 m,采用沥青铺设;汀步长1000 m,宽1.2 m,采用条形花岗岩石材进行铺设。江心岛北侧和岛内修建木栈道1300 m。
岛上布置真空节水移动厕所5座(每座厕所4个蹲位),分布在江心岛的东西两侧。在岛中央修建一座亭子供游人乘凉休闲。在岛头沙滩布置2间成人淋浴室。在沙滩和广场附近主要人流集散区域布置4间商亭,以木质及自然生态的材质为主,外观简洁美观、材料环保。增设分类垃圾箱40个,均匀分布在环岛路和各重要景点的周围。根据实际景点布置的情况,适当增设一些必要的指示牌和标识牌,尤其是岛内四周环水,必须增设大量安全警示牌。增设50个双人休闲座椅,主要分布在环堤路两侧和主要休闲广场上,方便市民和游客的临时休息。在中心广场增设两处高杆灯,保证市民和游人的夜间照明需要。
牡丹江市江心岛生态防护规划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的绿色空间,也是城市形象建设的自然物质基础,必将产生多项效益。其中生态植物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通过园林景观所构成的美化城市环境和为人们提供游憩空间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效益。
牡丹江江心岛生态防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是城市防洪的需要,是城市建设的需要,是全市人民的需要,是振兴牡丹江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有利于助推全市滨水园林城和生态宜居城建设,有效助推全市旅游开发从“景区旅游走向目的地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