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自主招生 更公平还是另一种不公平?

2018-03-25 06:55杨文滢
记者观察 2018年7期
关键词:考试学生

杨文滢

编者按:2018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又擂响战鼓。15年来,高校自主招生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学生拼竞赛拼奖牌,父母拼时间拼资源,还不时有媒体曝光高校自主招生中存在的个别“腐败”和“造假”现象,教育部也三令五申,要求高校进一步规范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制度。

自主招生推行以来遭遇不少质疑。检验这项教育改革成果的标准,无疑是自主招生是否选拔出了更优秀的人才。那么,自主招生究竟如何才能做到更好地“不拘一格降人才”?

报名时间逐年推迟且压缩

林琳是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她决定同时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领军计划”和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博雅计划”。从高二的暑假开始,高中班主任就提醒她留意自招考试机会,但看到各所高校公布招生简章时,已是第二年3月20日之后。不少高中老师也反映,自招考试报名时间逐年推迟且压缩,“不提前了解,会措手不及。”林琳随即开始准备初审的成绩单和各种竞赛证书。

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分为两条渠道:一条是常规自主招生计划,主要针对获得各学科竞赛奖项的学生;另一条就是“领军博雅”计划,主要选拔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两者相较,“领军博雅”计划会给每个省份分配定量录取指标,也就是说竞争范围缩小到有限的本地;而参加常规自主招生计划的学生,则要承担与全国所有竞赛获奖优等生竞争的压力,难度较高,成功的概率更低—些。

上海市一所985高校招生办老师陈彦透露,2018年自主招生报名人数大幅增加,原因在于不少院校简化报考条件。30所高校今年的自招报名人数过万,其中报名人数最多的西南大学突破三万人,究其原因亦是西南大学的初审条件较为宽松,“七大类”学生均可报考。

以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东北大学为例,这三所学校在其招生简章中对考生获得奖项都没有明确要求。不过,从通过初审的人数来看,中国政法大学和东北大学并没有明显增加。这说明一些高校看似自招门槛降低,其背后仍然有一套严格的审核机制。

另有相关数据表明,今年有22所高校在招生简章中明确自招考试只有面试,不再需要笔试,而面试主要考察考生所報专业的特殊专长、创新思维及培养潜质,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化发展、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专注自主招生培训超十年”

和林琳相比,颜岩的自招之路要坎坷不少。

为了圆梦,颜岩2016年的春节是在安徽合肥度过的。当时,中科大少年班创新试点班针对自主招生考试有一个寒假培训。这个试点班开设于2010年,是在中科大少年班基础上拓展开设的,也就是传说中的“神童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将目光更多锁定在培养高端的科技人才。

颜岩的父母打听到试点班考前培训的消息,双双陪着到合肥上课。一家三口窝在中科大附近的酒店过了个年,春节前上了7天课,节后上了5天课。培训的是数学和物理,颜岩现在回想起来,课程内容难度在高考之上,竞赛之下。授课老师都是中科大的老师。“如果说高考是独木桥,自招就是走钢丝。”颜岩的母亲说。

在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能通过自招这条路获得名校通行证的人少之又少。

不过,这并不妨碍大批学生和家长加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分数之前,这场战争拼的是信息和资源,导致一些针对自招考试的培训机构五花八门、乱象丛生。

郑州的一家培训机构,自称专注研究自主招生考试超过十年,承诺只要3万元学费,该机构就可以为考生提供自主招生考试一条龙服务,前期学校评估选择、帮写自荐信及各项材料筹备,后期笔试面试指导。一咨询人员信心十足:“学校要什么,我们就把你的孩子包装成什么样。自招面试和公务员面试一样,我们请大学老师进行模拟面试。过了我们这一关,通过率不会低于90%。如果最终没能通过自招考试,还可以退还三分之一的费用。”

不过,从事自招工作近十年的陈彦说,高校的审核不会轻易放过这些弄虚作假的行为。以发表论文为例,面试时大学老师会和学生聊研究思路,如果是代笔,没几句话就会露馅。另一方面,陈彦并不否认面试问题有套路可循,但“用套路来回答套路的学生,显然会被大学面试官认为没有思想”,最终也是很难通过招考大关的。

与统招生无显著差异

自主招生试点至今已过去15年,试点范围亦不断扩大,检验这项改革成果的标准,无疑是自主招生是否选拔出了匹配高校需求的优秀人才。

2018年自招启动前夕,一项针对自招学生的研究引发教育界争议。这项针对北大、清华、人大三所高校的研究发现,因自招而获得破格录取的学生,在学业表现等多个评价维度与统招生并无显著差异。

这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主持的“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项目。对象是2006年和2008年入学的北京15所高校大学生,此后于2010年至2013年追踪调查了四次。

由于早年拥有自主招生权的学校有限,这项研究仅分析了调查数据中北大、清华和人大的部分。该研究的第二作者、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主力教授李忠路坦承,样本量的不足,也是研究受限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至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卢晓东就此提出质疑。他认为,把三所高校样本量混为一谈,得出的结论有失偏颇。但李忠路透露,他们在研究时曾将三所高校样本量分开进行过统计测量,结论竟是一致的。因此才将三所高校样本量合在一起进行讨论。

这是否意味着:拿到优先权的自招生并没有达到普遍期待的优秀?该研究作者、香港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吴晓刚根据数据分析认为,自主招生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学业表现、社会表现、毕业规划以及毕业实际去向上,没什么明显差异。

但卢晓东认为,自招学生的研究应该局限于大一阶段,因为此后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更多归因于大学教育,而不应该停留在高中阶段优秀的结果导向。

“自主招生另一个层面上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吴晓刚说。他研究发现,往往家庭条件好、所在地区教育资源发达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自主招生青睐。实际上,这类质疑并不罕见,因而近年自主招生考试体系也在不断演变。

如何避免自主招生变鸡肋?

从2003年开始的高校自主招生,到今年,已经走过15年的历程。说到自主招生的弊端,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腐败丑闻。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贪腐丑闻曾轰动一时。从2015年起,教育部就加强了对自主招生的监管力度,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过程全程录像,以防作弊。很多学校采用题目现场抽签、没有标准答案,至少大面积舞弊的可能已被排除。

自主招生代表的改革方向,一是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二是改革选拔机制,克服现有高考制度弊端,让确有特长、综合素質高的学生不被一刀切的标准所埋没。

目前自主招生仍然只限定在少数大学,并且限定在这些学校当年招生数量5%的范围之内。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曾提出过一个改革建设,要求“以高校完全的自主招生为主,以国家的计划条件为辅。比如说,学校80%的入学名额用于自主招生,20%的用于调剂”。

毫无疑问,高考考生中存在一批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天赋高,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潜质,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往往不易脱颖而出。从现有的做法看,不外乎两个环节:自行组织的笔试和面试。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面试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不需多言,就笔试而言,凭什么认为自主招生的考试题比高考题更科学?这也是我们更应正视和面对的问题。

在眼下的高校工作中,由于管理本位,现在高校硕士研究生都很难实施个性化培养,导师对自己名下的研究生有心无力,很难有发挥作用的空间。本科生教学个性化在当下的高校,很容易被边缘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为了确保高考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我们应探究更多元化且行之有效的选拔方式,并且,当这些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步人大学后,致力于他们的创新潜质最大程度地被激发,应以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为切入点,确立学术自主原则,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唤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诚然,从根本上避免高考自主招生只具有象征性意义并非易事,为避免高考自招沦为一根鸡肋,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还有更长、更远的探究之路要走。

猜你喜欢
考试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三本书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学生写话
你考试焦虑吗?
特意和故意
准备考试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