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踏雪寻梅时

2018-03-25 16:16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寒梅梅花乡愁

当冬的沉寂还未苏醒,当春的生机还未莅临,茫茫大地,唯有梅花傲雪盛开。或在水边篱落三两枝,散发出淡淡幽香,萦绕于鼻端;或千萬株连片,疏枝坠玉,一片香雪海,令人流连忘返。

自古以来,梅兰竹菊就被称为“四君子”,梅花因不畏霜雪、孤高自傲的品格而居于首位。此后,种梅、赏梅、品梅、画梅、咏梅等风雅之事,更是传承至今……

【品雪中梅意】

踏雪寻梅

我生在江南,喜欢梅不是因为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亦不是因为那些流传千载的诗文。我只是喜欢她的清绝与令人不敢直视的风雅,喜欢她素瓣掩香的蕊,喜欢她团玉娇羞的朵,喜欢她横斜清瘦的枝,更喜欢她那月色黄昏里的一剪闲逸。

那一剪寒梅从三千年前的《诗经》中走来,穿过依依古道,穿过魏晋玄风,穿过唐月宋水,落在了闲情暗生的江南,也落在了我心里。

踏雪寻梅,仿佛是宿命的约定,这约定期待了三生,穿越万水千山,才与我悠然邂逅。我踏雪而来,没有身着古典裙衫,没有斜插碧玉发簪,也没有步步生莲。我寻梅而来,没有行色匆匆,没有怀揣落寞,亦没有心存相思。我只是来轻叩深深庭院里虚掩的重门,来寻觅纷纷絮雪间清淡的幽香,来捡拾惶惶岁月里繁华的背影。

我拾级而上,漫步梅园,立于花影飞雪间,恍若隔世遥云,浮游仙境。梅花竞相绽放,或傍石古拙,或临水曲斜,那秀影扶风的琼枝,那暗香穿盈的花瓣,无须笔墨点染,却是十足的诗味沉酣。人入梅林,絮雪埋径,又怎会在意红尘的纷呈变化?又怎会去计较人生的成败得失?如果你选择了宁静,浮华就会与你疏离。

雪中寻梅,寻的是她的俏、她的幽、她的雅。那剪寒梅是青女轻捻玉指,散落人间的思绪;是谢娘彩衣倚栏,观望吟咏的温婉。疏影暗香,如此高雅的意境,恰合了林和靖悠然隐逸的恬淡情怀。

忽然,雪落人间、舞弄如絮的轻影穿庭弄树,推窗问阁。飘忽的思绪在无岸无渡的时空里回转,恬静的心怀在花香酣梦的风景里吟咏。梅花宛如知己,将某个温暖的瞬间凝望成永恒。一枝梅花牵引出云梦般的往事,试问那遥远的故人是否还记得这个素衣生香的女子?折一枝寒梅寄予故人,若干年后如再相逢,是否还会记得曾经青翠的记忆,记得昨日遗失的风景?

亭台楼阁可见人间春意,清风寒雪自引庭院幽香。我仿佛行走在千年的风景里,在曲径通幽处寻找古人散落的足迹。冰洁无尘的梅花以超然脱俗的气韵在翰墨里飘香,以轻逸若仙的风骨守护人间至真的纯净。那执手相看的身影、与世无争的高雅,感动着我踏雪寻幽的心。也想学古人寻觅清幽之处种梅赏梅,也想在匆匆流淌的时光里写出千古文章,此时却成了无字之诗,任由思绪在梅与雪的呼应中畅意游走。

踏雪而来,乘风而去。或聚或散的梅花沉睡在冰雪的梦呓里,引领我的生命到达春意盎然的地方。寻思古人,同样的赏梅,却有诗人把酒而吟的雅致,也有离人见梅思物的忧伤,更有老者抚今追昔的感慨。一缕诗心穿越楚辞汉赋,流经唐诗宋词,抵达繁华的今世。

今生,我愿做一剪轻逸的梅花,在风雪中傲然绽放,带着今生的夙愿,带着隔世的梅香。

(作者白落梅,选自《人生何处不离人》)

心香一瓣

在各类诗文中,梅与雪结下了不解之缘,“踏雪寻梅”更成为许多文人冬日的乐趣。梅伴雪生,生出了梅的坚强与高洁;雪为梅衬,衬出了梅的美丽与多情。

读着这样的文字,让人仿佛置身于冰清玉洁的雪地与芳香扑鼻的梅丛间,全然忘却了红尘中的纷纷扰扰,身心得到净化。

【悟梅中乡情】

梅花,另一种乡愁

记得儿时,我唱着“雪霁天晴朗,梅花处处香”,深一脚、浅一脚地疯跑在落雪的三九,摘一朵盛开的梅,捧一团蓬松的雪,真就有了李渔“雪点寒梅横小院”的意境,小小的我哪知踏雪寻梅的情致啊。

初识梅,是在画上。

每年除夕,老屋厅堂的正墙早早就换上了匾额和字画。这古旧的字画与门楣新帖的春联相映,透着玄幻的前世色彩。然而这匾额和字画每年只能“显身”半月,待正月十五过后,外公就取下卷好包藏,来年春节再挂,循环往复。我那时还小,踮脚凝望画上的朵朵小花,思忖那花儿笑盈盈地开在枯老的枝干上,怎么总也不凋落呢?长大后,才知这画是有名的《九九消寒图》。图中有诗云:“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哦,原来在描述民俗中的“画九”呀。说是旧时的闺中女画素梅一枝,枝上共有白梅八十一朵,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从冬至起,每天用红笔将一朵白梅描红,待到白梅红遍,就出了“九”,九尽春来。真是奇了,那时的女孩儿虽然身处寒冬,却是日日与洋溢春意的花儿相视,看似寻常的细节,也有意义的品赏,应为梅花最有美感的记载了。

在我的童年,无论是画里静止的梅,还是院梗上凌寒的梅,都开在我的心里。

外婆的针线活儿做得极好。她在我的浅色衬衣前胸处,绣一簇粉的梅,带着一团团喜气,仿佛要从衣裳上跳跃下来,惹得小伙伴忙用小手摩挲,痴痴羡慕,怜惜不已。夜晚,一灯如豆,外婆纺线织布。雪白的棉线从她手中均匀地抽出,细细袅袅;棉线穿梭在她织机的经纬里,像是把早春的希望也织进光洁的线条里。我每天聆听织布纺线的声音,吱吱哑哑,声声寒霜意,丝丝梅花香。外婆用粗布温暖我,换钱养活我,用粗布成衣绣出好看的梅花,保存她对一棵棉的感恩。她说,有梅在侧的老屋,有纺车轻摇的夜,便有端然的厚度,守得轮回始终。从我童稚起,外婆的纺机一直织成我离乡的明月光。

…………

待我离开故乡定居南京,这一年一度的梅花之约,俨然成为既定的仪式,怀旧而亲切。悠悠穿行梅林,细碎的花瓣寥寥地落在脸上,抬头细看,朵朵含苞的梅尖上也噙着盈盈的雨露,泪珠样的就是不肯落下,纯净透明得像回不去的少年,含了粉色香的乡愁。触梅思旧,故乡《九九消寒图》中描红的梅,细腻也好,精致也罢,却只是锁在老屋里的山水,只可想象不能触摸。儿时衣裳、书包上的簇簇梅花,楚楚盛开在岁月深处也好,鲜活灵动也罢,它却只是一幅疏朗的水墨,墨色晕开染成墨梅,才能风神绰约,梅魂隐现。此时斜斜的一枝梅红,仿佛从纺机吱吱哑哑的声音里漾出,细针密线地把我织进童年的月夜。

当我走过南京梅花山长长的神道和蜿蜒的陵前路,那尽头便是连着儿时的春天。“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梅花花开烂漫,又有多少随一夕风雨,洒落石阶。“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正是眼前这般情景?

梅花于我,是他乡遇故知,寻一丝慰藉,细水长流。

梅花于我,是另外一种乡愁。

(作者方华敏,选自《东海岸》2015年第1期,有改动)

心香一瓣

在作者定居南京后,看到梅花,居然有了一种亲切感,那是因为在她的童年,常有梅花相伴。不管是枝头梅也好,还是童年描红的梅、书包上绣着的梅也罢,对作者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记忆。

在作者笔下,梅花如同亲人、故乡一样,亲切可感,成为其遥寄思念、乡愁的载体,寄托了其对故乡亲人的浓浓思念。

猜你喜欢
寒梅梅花乡愁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咏 松
寒梅
梅花
如花绽放
回头一望是乡愁
梅花引
徐寒梅:创新多肽药物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