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薄纯玉
“平台的平台,生态的沃土”城轨行业沃土平台将融合为一个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这是华为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华为在坚持“平台+生态”战略基础上,深化打造城轨云。
面对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城市交通如何用新思维、新理念进行创新和探索,实现整个交通出行方式智慧化,也是值得行业深思的。
“智慧地铁对于乘客来讲,应该是做到了如指掌,对乘客来讲意味着更便利,更便捷、更安全,这是智慧地铁对乘客的意义。”武汉地铁集团信号专家朱东飞对智慧地铁的见解。
华为在规划整个地铁的信息化架构的时候,分成三个大的部分,一个是运营生产,一个是内部管理,一个是对外服务,实际上当下更偏重于运营生产和内部管理,因为这部分跟运营和安全直接相关。华为EBG交通解决方案总经理王国钰介绍,第一从安全上讲,对通勤类的常旅客,是不是有快速安检的机制,包括视觉识别的技术,比如人脸抓拍。
第二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方式,能去匹配和调拨各种运力,通过大小交路的方式把运力匹配上来。第三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借助5.8GHz和2.4GHz频段,实现远程视频查询服务,方便乘客出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做到错峰出行的。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网络化运营已成趋势,华为认为,未来轨道交通行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化创新能力。华为EBG中国区交通业务部部长路海空强调,轨道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需要从以往的支撑系统向生产系统转变,一方面企业的IT必须更加敏捷、弹性和自动化;另一方面,随着建设运营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轨道企业对数据的处理不再是以往单纯的从海量的目标中选择样本,简单因果分析,而是通过技术升级,对所有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深入挖掘数据之间的潜在关系,获取精准的关联结论,以支撑运营和再建设。
王国钰介绍,从整个地铁的ICT数字化发展方向来说,华为提供的ICT架构分为前台、中台、后台,后台是整个通信、IT数字化、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平台,地铁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数字化是其中的一部分,构成也非常复杂,华为能提供一个一体化、全面感知、全面联接、全面智能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业主和最终的用户带来极大便利。中台是“沃土平台”,如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难度比较高,技术跟地铁这样的重工业相匹配,也并不能短时间内落地,因而华为提出的“沃土平台”,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前台就是上层应用,大大小小的应用可能会有上百个,这些应用也会随着移动化、互联网化的变化不断增加。综合起来看前台、中台、后台的概念,满足了个性化的出行需求。
华为要做平台的平台,生态的沃土。华为希望把数据中台搭得相对稳固,在中长期内相对不变,来应对整个数字世界或者物理世界的变化。
在数据中台,通过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几个大平台能力整合在一起,提供相对稳定的平台架构,支撑中长期的发展。通过多样化的应用,联合合作伙伴,搭建一个灵活的前台,提供面向客户的生产、内部管理、外部服务三个领域的服务。构建“三纵三横”的智慧城轨架构,实现真正的端到端服务,这也是华为在未来几年内会在城轨领域坚持的基本战略。
在此前2018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专家论坛的华为展台上,展示了华为“城轨云”建设规划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重塑网络、重构安全平台和服务平台、构建智能运维平台和智能视频监控,以及数据中心建设。这其中既有华为引领行业的最新解决方案展示,也有智慧城轨的相关应用体验。此外,基于城轨云平台,华为展示了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和城轨大数据的智能业务应用,真正实现智慧城轨建设的端到端服务。
据华为企业云通信产品部部长彭晓东介绍,华为在业界首先提出监控云系统的概念。希望CCTV系统上城轨云,所有的硬件资源可以统一控制、集中维护,也可以实现分布式云化,真正做到单一协同,帮助城轨运营提升效率。华为希望通过先进的ICT技术和城轨云+软件智能摄像机为城轨运营做出贡献。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作伙伴、解决方案提供商共同参与。在城轨信息化领域,华为坚持长期的投入和不断积累,在LTE承载CBTC系统,华为参与了包括成都、重庆、上海、杭州、郑州等多个城市的承载建设;在CCTV 系统,华为参与了包括深圳、昆明、长沙、合肥、西安等多条线路的建设;在通信系统,华为的增强型传输方案已经规模用于上海、深圳、长沙等多个城市。此外,华为的IT、数通、安全产品,也在北京、厦门、长沙等地落地,成为行业的领导品牌。
华为希望携手各个伙伴推动端、管、云、平台协同的智慧城轨发展,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整合全球资源,共同推动轨道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