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县抗旱应急工程布控方案探析

2018-03-25 16:29刘宏伟
山西水利 2018年7期
关键词:和顺县水池抗旱

刘宏伟

(和顺县水利局,山西 和顺 032700)

1 概况

和顺县位于山西省东部,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交界,全县东西长约75 km,南北宽约30 km,平均海拔高程1 300 m,国土面积为2 250 km2,是晋中市面积最大的县。全县辖10个乡镇,29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4.38万人,县境内黄河流域面积460 km2,流域内人口0.59万人,海河流域面积1 790 km2,流域内人口13.79万。地貌总体为中低山地貌,素称“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形中高周低,呈西南—东北走向。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全省高寒山区之一,属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6.2℃,多年平均降水量506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616 mm(20 cm蒸发皿)。

和顺县河流水系可概括为2大流域(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3大水系(汾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和南运河水系)、4大主流(清漳东源、清漳西源、松溪河、木瓜河)及13条支流。

和顺县地处太行山大背斜西翼,沁水凹陷区东缘,地层自南东向西北由老而新呈单斜状排列,主要构造线平行于太行山背斜轴。根据县境含水岩组的分布,以及各类控水构造的特点,全县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分布区、层间砂岩裂隙水区、层间灰岩裂隙岩溶水区、石灰岩裂隙岩溶水区、石英砂岩裂隙水区、裂隙岩溶水区6个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水质大部为碳酸钙镁型。

2 工程布控

2.1 工程存在的短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加上降水的逐年减少,和顺县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生态文明挑战,水面率锐减,四大主流失去近30%的末稍水,山间断头河大幅度增加,主要表现为:旱井、旱窖无水可蓄;小泉、小水干枯,不少水利工程水量锐减,导致人畜饮水工程及灌溉工程水源保证率下降。

由于工程建设期投资少、建设标准低、材料紧缺、运行管理落后等原因,出现了工程老化失修,管材或管件腐化,管壁破裂,蓄水设施渗漏等问题,再者没有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特别是饮水工程单村供水工程涉及到227个行政村,7.1万人,没有形成覆盖全县的大水网,各自为战、分散管理,影响工程稳定持续运行。

由于生产、生活和企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水源地保护机制的落后,浅层地下水受到沉积、下渗污水影响,局部地区水质硬度和硫酸盐超标,微生物指标总大肠杆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达到饮水工程总数的30%,水质的蜕变制约着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公路、铁路等大型工程建设以及煤矿开采,破坏了隔水层,疏干了部分地表水,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补给与排泄条件,导致河川径流减少、水位下降或干枯,原水源工程破坏,出现新的饮用水问题。

2.2 合理布控

2.2.1 布控思路

以降低洪、涝、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农村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平衡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目的,结合和顺县的行政区划、村庄分布,以地形、地貌、地质结构为标识,以地表河流、地下储水为主线,以控制性建筑物为载体,利用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分区布控整个和顺水资源,构建完美的引、蓄、控水利体系。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实现从分散治理到系统治理的转变,通过抗旱应急工程建设脱开区域、季节、时空局限,变各自为战为协同作战。通过抗旱应急工程建设,构建覆盖全县河流水系、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管理运行体系的云平台。通过抗旱应急工程建设,把水环境意识融合在新农村建设中。

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真正实现多源互补,保障应急,丰枯调剂,节水环保,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干净、更可靠水生态环境。

2.2.2 水源布控

结合以上布局理念,经过认真分析和顺县域的河流水系、地质水文等特点,对抗旱应急工程进行分区布置,对抗旱应急用水对象进行单元划分,全县共分为4个抗旱工程应急区,7个供水单元。

西部山区,地表水资源丰富,径流充沛,流域内森林覆盖率高,水源工程以开发利用浅层地表水,进行“活水周流”建设为抓手,以提高用水保障为核心,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的,结合农业灌溉、人畜饮水,进行河、挡、排、引、提、蓄、控统筹规划,共由3个单元组成,即马坊乡抗旱应急工程、横岭镇抗旱应急工程和阳光占乡抗旱应急工程。

中北部丘陵区,所属义兴镇、牛川乡,由于长时间煤炭开采,致使地下水资源渗漏严重,地表水水质较差,且水量不足,利用现有恋思水库作为水源,以调为主,新建高位蓄水池,以长藤结瓜式通过管道延伸输水到受益村。

中南部丘陵区,所属喂马乡,东部露天煤矿开采破坏严重,西部仪岭河段常年有地表径流,流域内为砂页岩森林山地,水源工程以截、蓄为主,通过建高喷防渗墙抬高地下水位,经过入渗处理,满足抗旱应急要求。

东部山区,森林覆盖率较好,常年有泉水出漏,并且辖区内有控制性水利工程,特别是水源工程经过更新改造完全可满足需求,管网可进行维修改造和延伸,由2个单元组成,即松烟镇抗旱应急工程、平松乡抗旱应急工程。

2.2.3 建筑设施布控

在确定水源工程建设方案后,确定设计流量、经济管径、装机容量等。

加压泵站的选址以充分利用水源水头压力,降低供水扬程为出发点,合理确定泵站厂房和管理用房的规模和标准,使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均能达到国家节能标准。高位水池的选址重点考虑供水对象,以满足其水头要求为目的。

输水管道采用全封闭管道,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降低多余的输水损失带来的能耗,输水管线尽量考虑地形地貌条件,减少线路中的水平或竖向转弯,采取平滑曲线以降低管道局部损失;管材的选择以满足工程使用寿命、安全运行为前提,尽可能选择管壁糙率小、水流条件好的管材,以减少管道沿程水头损失。

设备的选型采用同类产品中较为成熟和先进的技术设备,选用运行效率高节能效果好的产品,保证在各个工况下的正常运行;要分析其运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设备的调节能力,合理确定水泵机组的开机数量和时间,确保机组高效运行,尽可能减少能量消耗,优化机组运行调度方案,确定每个单元抗旱应急的供给能力。

3 工程建设方案

3.1 西部山区

3.1.1 马坊乡抗旱应急工程

工程位于黄河流域,其主流木瓜河属汾河水系,主要支流有里斯河、西马泉河和树石河。综合该区地形、地质、水资源以及工程特点,方案对比后,确定在马坊村西500 m西马泉河下游兴建抗旱应急水源。该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为中低山区,河流流向为“S”型,调蓄段流向S60°—70°E。工程所在位置的控制流域面积192 km2,河道长20.64 km,流域比降9.13‰,流域地貌为石山区、土石山区、河谷阶地区三种类型。该处年径流均值776.05万m3,地表年径流均值722.71万m3,基流均值53.34万m3,保证率97%年径流量50.18万m3,30年一遇洪峰流量362.4 m3/s,10年一遇洪峰流量179.9 m3/s。本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类型为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空隙水,富水性好,地下水埋藏浅,两岸地下水补给河水,为补给型河谷。

工程主要由水源工程、输水工程、调蓄工程组成。方案确定在水源处建箱式截渗墙,在截渗墙前设100m3水池,输水管置于水池内,采用DE 160的PE管引水至桩号0+377处;并在该处设分水口,保障6 hm2基本口粮田的灌溉要求,管线长377 m。桩号0+377至泵站集水池采用DE 160的PE管输水,管线长1 542 m,泵站、集水池建于桩号1+919处,泵站、集水池至高位500 m3水池(新建)采用DE 75的PE管,管线长81 m;500 m3水池与饮用水干管衔接,采用DE 75的PE管,管长500 m。设计流量6.87 m3/h,设计扬程52.34 m,装机1台,容量3 kW,并架设30 kVA专用变台。该工程特别是干旱时期保证马坊乡0.16万人、6 hm2基本农田的用水需求。

3.1.2 横岭镇抗旱应急工程

横岭镇位于和顺县清漳河西源上游,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主要支流有横岭河、龙旺河、沙峪河和枯河。横岭镇抗旱应急工程,水源位于横岭村西北1 100 m的清漳河西源支流横岭河上,该处水源上游流域面积10.8 km2,河道长2.87 km,流域比降20.88‰,年径流均值74.54万m3,地表年径流均值61.58万m3,基流均值12.96万m3,保证率97%年径流量10.14万m3,30年一遇洪峰流量127.4 m3/s,10年一遇洪峰流量87.2 m3/s。

该处为中低山区,调蓄水段流向S40°—50°E,水源处建滚水坝,滚水坝为折线形,高5 m,基础深3.5 m,坝长62 m,滚水坝前设无沙混凝土滤水管,周围填级配较好的混合料,输水管置于无沙混凝土滤水管内,采用DE 90的PE管,管长875 m引水至泵站集水池,在桩号0+875处建提水泵站,装机1台,容量3 kW,设计流量9.21 m3/h,设计扬程31.33 m,采用DE 90的PE管,管长171 m,抽水到500 m3水池,新水池并网采用DE 90的PE管,管长500 m,DE 110的PE管,管长500 m。该工程特别是干旱时期保证横岭镇0.2万人的基本用水需求。3.1.3 阳光占乡抗旱应急工程

阳光占乡位于和顺县清漳河西源下游,属海河流域南运河水系。阳光占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位于阳光占村西500 m的清漳河西源主流上,水源上游流域面积309 km2,河道长37.64 km,流域比降8‰,内有石山区、黄土丘陵区、沙页岩土石山区以及河谷台地。该处年径流均值2 032.02万m3,地表年径流均值1 627.22万m3,基流均值404.8万m3,保证率97%年径流量376.33万m3,30年一遇洪峰流量568.5 m3/s,10年一遇洪峰流量286 m3/s。

工程方案在水源地段左岸建圆形透河大口井,大口井为无压非完全井,直径4 m,井深8 m,水源旁建提水泵站,泵站至阳光占村现有水池采用DE 110的PE管,管长431m,装机1台,容量3 kW,设计流量9.13 m3/h,设计扬程39.16 m;泵站至500 m3(新建)水池采用DE 90的PE管,管长206 m,装机1台,容量2.2 kW,设计流量5.87 m3/h,设计扬程25.76 m,新水池并网采用DE 90的PE管,管长463 m。该工程特别是干旱时期保证阳光占乡0.25万人的基本用水需求。

3.2 中北部丘陵区

义兴镇牛川乡抗旱应急工程,该区地处太行山中南段的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构造剥蚀中山地貌,有清漳河及其支流东源和西源。该应急工程以清漳东源主流张翼河上游的恋思水库为水源,通过管网延伸覆盖义兴镇、牛川乡,工程设计为利用恋思水库的供水水头,延伸DN 300球墨铸铁管4.52 km到加压泵站,加压泵站设在义兴镇刘家窑附近,泵站设计流量80 m3/h,扬程105.6 m,铺设DN 200钢管0.9 km,输水到3 000 m3高位水池(新建),装机2×22 kW,抗旱期间提水量15.4万m3;从3 000 m3水池铺设DN 315的PE管4.7 km,途径各个受益村,利用重力流方式输水到牛川乡供水站,并新建1 000 m3蓄水池,在牛川供水站设加压泵站,设计流量24.5 m3/h,扬程67 m,铺设DN 160的PE管8.7 km,输水到牛川村高位池。本工程特别是干旱时期保证义兴镇2.60万人,牛川乡1.45万人基本用水需求。

3.3 中南部丘陵区

喂马乡抗旱应急工程,位于喂马乡大佛头村东南550m的清漳西源支流仪岭河上,控制流域面积37.9km2,河道长7.72 km,流域比降38.5‰。流域呈东北高、西南低,两岸台地,上部为黄土丘陵,下部煤炭资源储藏丰富,保证率97%年径流量111.4万m3,30年一遇洪峰流量157.3 m3/s,10年一遇洪峰流量85.9 m3/s。工程设计为水源工程处对河床段(桩号0+000-0+192)进行高喷灌浆处理,底部深入基岩1 m,高喷防渗墙顶部公路西侧设宽20 m,长3 m的人字闸,高喷防渗墙顶部公路东建土质堤坝,顶宽3 m,上游12 m处建浆砌石截水廊道,廊道末端建集水井,内径3 m,深9 m,通过泵站加压到高位水池,泵站设计流量83.84 m3/h,扬程54 m,装机1台,容量25 kW,铺设DN 150球墨铸铁管3.5 km。本工程特别是干旱时期保证喂马乡1.88万人基本用水需求。

3.4 东部山区

平松乡抗旱应急工程,位于清漳东源的三级支流瓦房河上,工程所在位置控制流域面积72.6 km2,河道长16 km,流域比降17.41‰,产流地为灰岩土石山区,汇流地类为灌丛山地,保证率97%年径流量102万m3,30年一遇洪峰流量249.9 m3/s,10年一遇洪峰流量128.7 m3/s。方案以瓦房供水站万方蓄水池(防渗维修)为水源地,经过泵站加压,提水到杨坡垴,建100 m3水池,利用重力水自压与原饮水管道并网,铺设DN 100钢管4.2 km,设计流量9.91 m3/s,设计扬程178.87 m,装机1台,容量13 kW,本工程特别是干旱时期保证平松乡0.27万人的基本用水需求。

松烟镇抗旱应急工程,位于清漳东源支流松烟河海眼寺,工程所在位置控制流域面积175 km2,河道长5.47 km,流域比降6.7‰,保证率97%年径流量10.14万m3。本设计在原海眼寺灌溉工程基础上进行维修与更新,海眼寺灌溉工程始建于1992年,由枢纽工程和管线工程组成,根据现有工程存在的问题,本次方案清除冲沙闸启闭机剥蚀的混凝土,并重新浇筑,清除滚水坝表面剥蚀层,并重新浇筑表面混凝土,对闸门、启闭机设施进行更换,对输水管道进行更换,更换长度2.5 km。本工程特别是干旱时期保证松烟镇1.5万人的基本用水需求,并为106.67 hm2基本口粮田提供灌溉用水应急保障。

4 结语

抗旱应急工程以控制性水利工程为骨架,灵活工程建设模式,真正以实地勘察、科学论证、因地制宜为优化建设方案的前提,把旧工程改造、管网延伸、地表水开发、环保与节能进行了有机结合,实现了抗旱应急工程与原有水利工程的有效牵手,健全了和顺县水网总体布局,形成了抗旱水脉支撑体,为水利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和顺县水池抗旱
和顺县科协: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小区的水池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三个农产品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序列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研究
和顺县食用菌企业经营与质量管理调查分析
防汛抗旱
把住医保基金水池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