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理论的回顾与思考

2018-03-25 10:11:50王先知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理论空间设计

王先知

山东建筑大学 250101

正文:

0 引言

工业革命后,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渐渐对城市提出新的要求,城市设计因此孕育而生。然而时至今日,虽然在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上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相关理论,对于城市设计的定义尚停留在一种片面、模糊的提法,城市设计的理论结构和体系框架以及与城市规划、建筑学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据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设计理论和研究的梳理,加深对城市设计的再认识和对未来学意义的构想。

1 城市设计概述

城市设计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严格意义上说,现代城市设计直到19世纪末才诞生。奥地利学者西特《城市建设艺术》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城市设计诞生的标志;西特也因此被称为“现代城市设计”之父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乔纳森·巴尼特曾说过:“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我国规划学者王建国先生在《城市设计》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定义是:“人们为某特定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综合上述诸多学者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认为城市设计是根据城市的特定条件,对城市外部空间尤其是公共空间及其环境所进行的整体或局部优化和提升的设计过程。它是以城市中的各种物质要素为规划对象,以城市和谐、宜人、宜居、充满活力为目标,对影响城市整体或局部的空间环境设计例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园、广场、街道、标识等设计,提出相应的控制和引导,进而提升城市的魅力和品质,提升城市活力最终达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2 国内外城市设计理论回顾

2.1 国外城市设计理论回顾

2.1.1 传统城市设计理论

工业革命让西方近现代城市空间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关于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开始变得复杂多样。据此,1986年罗杰·特兰西克提出了3类城市设计理论的模型: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场所理论。

图底理论通过黑白两种颜色的平面图示来描述城市的空间形态,以黑色来代表建筑,白色来代表城市中建筑之间的空间。城市中的各类物质空间形态要素可以清晰的表现出来。然而,图底理论是只停留在静态和二维空间的概念,无法赋予任何空间结构意向。

连接理论是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其作用是将空间秩序化、标志建筑层次化,提高城市效率。槙文彦将这种空间连接划分为合成形态、超大形态和组团形态。然而这种黑白图示却只能表达城市物质空间的几何属性。

场所理论是诺伯特—舒尔兹在连接理论的基础上,用“场所”代替“空间”,他将这种称为“场所”的物质空间定义为“场所精神”。场所理论是对物质空间人文特色的理解,只有当它被赋予从文化或区域环境中提炼出来的文脉意义才能成为“场所”。

2.2.2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传统城市设计理论通常认为城市形态会是一成不变的,较少考虑城市的变化和发展。而实际上,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对城市的不断认知和反思,渐渐出现了非常严谨的理论如凯文·林奇的城市认知理论和希利尔的空间句法理论,开拓了城市设计理论的一块新天地,影响了建筑、风景园林、现代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空间句法理论是由英国伦敦大学比尔·希列尔于19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其主要思想在于个体空间元素不能完全影响社会经济活动,而整体性的空间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才是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空间因素同时还是影响和决定社会经济现象的因素。

3 传统城市设计与现代城市设计的区别

3.1 传统城市设计的特征

倡导“物质形态决定论”的主要思想和价值观,认为城市是可以被个别统治者力量和高明的城市规划所驾驭的;将城市看作放大规模的建筑设计而对局部范围内的案例研究显得不是特别注重;在方法上更注重采用建筑师传统的设计手段,缺乏其他学科的相互交流与互补;在设计手法上更注重二维层面上的形态组织关系,对于三维层面上的空间塑造认知不足。

3.2 现代城市设计的特征

在思想上开始将城市设计认作多种因子相互影响的随机动态过程,它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对社会产生影响但是对于社会的诸多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设计对象上,更注重“人”的空间感受,设计内容上也不局限于传统空间的艺术范畴;在方法上不是单纯的用建筑设计的眼光指导城市设计,而是多学科的交叉互补,同时还体现设计过程中的动态性和弹性,是一种城市建设连续决策的过程;在设计手法上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形态和二维层面上,注重对三维层面空间的塑造,同时设计成果不再是华丽的方案图而是具有可实施性的图文并茂的成果。

4 结语

通过对工业革命以来的国内外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发展状况的梳理,即展现了城市设计对于空间塑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显示了城市设计领域还有更多的知识待发掘。国内的城市设计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仍存在规划管理体制及人才的严重缺位现象,因此城市设计的理论和研究不仅需要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研究成果,而且需要与国际学界研究学者的深度交流,共同探讨前沿问题,更应该基于我国城市发展的阶段和我们的文化认同标准,突出城市设计的重点,针对不同的城市应在内容和深度上有所差异。同时应把重点从塑造城市终极形态转变为引导城市良好的空间开发,避免负面城市形态的形成,尽快将城市设计纳入法定性规划条文中,让城市设计有法可依,最终探索适合我国自身的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

猜你喜欢
理论空间设计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空间是什么?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创享空间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