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塔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2018-03-25 11:14贾北凝ParAmour
山西建筑 2018年34期
关键词:佛塔中原佛教

贾北凝 Par Amour 杜 岩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北京科技大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1 研究背景

建筑作为一种可触摸可感知的实体造型存在,是人类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客观反映。建筑设计在注重建筑造型形式美的同时,内在不可言语的精神内容也是不容忽视的。

而佛教建筑在我国传统建筑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是中华文明传承5000年以来不可或缺的存在[1]。如何在佛教建筑中糅萃佛教禅悟,在水泥城堡中领会传统佛教的艺术精魄,是佛教建筑设计研究的一大课题。本研究以中国佛塔为例,通过对其发展和当时历史环境的研究,探索中国佛教建筑发展的新形势,并对佛教建筑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2 佛塔

佛塔,梵文为Stupa,诞生于印度[2]。印度佛塔的最初形制仅是一个圆球,到了阿育王时代,始成覆钵式,分为五个部分,即:基台、覆钵、平台、柱、盖。原先的舍利埋在塔的圜丘之下,这种覆钵式圜丘在佛教理念中意指苍天,因此多数将舍利移入石块垒成圜丘之内。下面的台座则表征大地,梳理的柱竿暗示无形的轴线,预示天地万物以苍天为中心,受苍天的统治和支配。盖即华盖,是各种天界和统治者的象征。舍利作为佛陀现世显现被藏于佛塔之中,给佛教的偶像崇拜增加了神秘的宗教色彩。从佛塔的结构形式及其设计,是佛教宇宙论的一个缩影,是人类佛教建筑与佛教文化研究的宝贵遗产。

3 中国佛塔的发展

3.1 中国的佛教与佛塔

约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汉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佛教也被汉文化加以吸收改造[3]。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东晋十六国的繁荣,南北朝时期形成六家七宗,隋唐时更形成八大宗派,这时佛教在中国已达到鼎盛。盛极必衰,中原地区的佛教在之后一段时间里发展趋缓,但藏地佛塔却因藏传佛教的发展而兴盛。因此按逻辑发展顺序应是西藏地区到中原地区;而按兴盛的时间顺序却是中原地区到西藏地区。

印度佛塔中有浮屠、支提、金刚宝座塔三种形式。而传入中国后,其与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相结合,呈现出新的风貌。

对于官方佛塔而言,因为半圆坟冢式的浮屠,与我国传统高大雄伟的建筑风格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中国的佛塔经过当时中国建筑设计师的改造,逐渐形成了高大华丽的楼阁式佛塔。这也大大解放了佛塔的建筑空间,使得佛塔具有了供养佛像金身的可能,从而大大拓宽了佛塔的使用功能。

然而对于中国民间的佛塔而言,建造高大的楼阁式佛塔为政策和财力所不允,于是民间佛塔退而求其次,形成了类似六角形亭子造型的性价比较高的亭阁式佛塔。随着当时中国木石建筑技术的发展成熟,这种结构也多被当时寺庙所采用。

另外两种形式的塔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建筑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如支提式塔逐渐发展为中国的石窟寺,并成为寺庙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在佛寺文化之中。另外如金刚宝塔传入我国西藏后,逐渐影响并演化,形成了现在的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从佛塔的建筑形式变迁看出,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佛塔及其建筑也逐渐接受主流汉文化的改造,演绎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佛塔文化与佛教建筑体系,使其建筑形式和设计思路在中国大地上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中国佛塔作为一种独具灵魂关怀特色的建筑,以一种超越生死的独立的主体形式得以延存至今,成就了佛教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4]。

3.2 中原佛塔

两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佛塔就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相结合,形成中原佛塔最经典的造型——楼阁式塔。到南北朝时,随着佛教的兴盛,中国内地的佛塔开始全面走向兴盛,建筑形式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变化万千。从设计的俯视图看,就有四方塔、六角塔、八角塔等多种形式;从层数上也从原有的一层,发展到九层;建筑材料也应用了木结构、砖石结构、混合结构等;建筑形态也有楼阁式塔、花塔等多种设计风格[5]。

从象征意义上看,中原佛塔的演变是佛教汉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佛塔本是保存佛骨,是佛涅槃的象征。这也涉及一个此世肉身的死亡问题,在汉文化中,石属于死,木属于生,因此陵寝坟墓都用石,而宫殿民居皆用木。以阁楼式佛塔为例,其收聚和分摊了塔的功能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而以石质结构分担佛塔“死”的功能,而以木质结构展开“生”的情趣。这种印度佛塔与汉地木构高楼相结合而成的楼阁式佛塔,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情怀,因此在中国得以延续,成为佛教建筑保存最完整的建筑形式之一。

佛教传入中原后,逐渐适应发展,对中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同时佛教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例如道教讲究阴阳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数字奇偶代表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因此佛塔的基座平面都用偶数,如四方塔、六角塔等;而位于最高层的预示天的华盖,则位于奇数层,例如七级浮屠等都是奇数层塔。这种立面与平面的数字变化,从侧面反映当时的佛塔设计受到了道教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中原佛塔不仅在形式上繁复多变,在设计和建造方面也独具匠心。

3.3 藏地佛塔

藏地佛塔俗称喇嘛塔,传说中记载,公元4世纪,西藏已有佛塔[6],公元7世纪,建立寺庙——昌珠寺,庙内建塔,表征护法镇魔,后期又起了安抚与忏悔的功能[7]。由此可见,西藏的佛塔是随着佛寺的兴起而出现的。与中原佛塔的发展一致,作为寺庙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演化成护法镇魔、忏悔、安抚等象征意义,例如西藏桑耶寺等。由于藏地佛塔亦受到中原佛塔的影响,因此藏地佛塔亦被中原各地所接受,例如北京妙应寺白塔、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宁夏青铜峡市一百零八塔等。藏地佛塔在元明清时期得到了长远发展。

中原佛塔和藏地佛塔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时期的兴盛。一方面是与其当时的佛教兴盛的利好形势有关,另一方面是佛塔建筑技术需要吸收当时先进的结构形式,并适应当时的发展潮流。因此,中原佛塔在兴盛之后,经历后周的废佛运动、宋朝佛教政策趋严等[8],一度发展趋缓,但与此同时的藏地佛塔则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特殊的政策优势得到了较快发展[9],随着元朝把藏传佛教奉为国教后,元明清时期成为藏地佛塔发展的黄金期。

4 结论与展望

两千年来,中国佛塔成功的调和了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并形成了中国佛塔特有的建筑形式,丰富了佛塔的建筑功能,成为佛教建筑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当前国情下,我国佛教的运作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佛教的思想体系已发展进步并逐渐适应了现代的主流文化。但是作为佛教的物质载体的佛教建筑依然处于变革发展的阵痛期,如其样式缺少创新,现代建筑材料与工艺应用不成熟,设计思路不符合时代需求等。因此,中国佛塔等佛教建筑物如何与现在建筑结合,并形成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得体的佛教建筑体系才是佛教建筑设计发展的主要思路之一。而寻求创新发展的同时,中国佛教建筑设计应尽量与当代主流建筑发展模式相结合,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寻求中国佛塔等中国特色佛教建筑新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佛塔中原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沁园春·赞中原
佛教艺术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佛塔画(大家拍世界)
御中原 画饼充饥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长沙窑瓷器上的佛塔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