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之水生态系统建设初探

2018-03-25 05:18杨金艳钱春健张舒雯
水利技术监督 2018年1期
关键词:苏州市河道水体

杨金艳,钱春健,徐 勇,张舒雯

(1.江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苏州分局,江苏 苏州 215129;2.苏州市水利局,江苏 苏州 215011)

为了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部发布《关于加快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水资源函[2013]233号),确定了45个城市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苏州地区列入试点范围。

1 苏州市概况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太湖流域东北部,北枕长江,东与上海市接壤,南连浙江的嘉兴、湖州,西及西南与无锡毗邻,全市总面积8488km2,下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4个县级市和姑苏区、相城区、吴中区、吴江区、工业园区、高新(虎丘)区6个区,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亦是我国经济发达、人民富庶、城镇密集的鱼米之乡。

2 苏州水生态建设现状

近年来,苏州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节水、减排、控源、截污工程。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已提高到77.0%,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数量明显减少,Ⅱ~Ⅳ类水质断面有所增加,但总体而言,苏州水环境问题依然严峻,区域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偏低,氨氮污染物排放量较大,区域黑臭水体现象仍然明显,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超出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因此造成区域水环境问题突出。

水生态系统退化则是制约苏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个显著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水体污染、建设开发侵占重要水生态栖息地、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系统扰动以及长江、太湖宏观区域水生态功能整体衰退背景影响,苏州市传统的“江-河-湖-塘”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天然湿地面积萎缩,河流湖泊滨岸带硬化造成水陆交错带生态功能丧失,生物种群资源衰退,特色池塘生态系统大量消失,区域水生态系统的环境缓冲能力明显下降。以上的水体污染和水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苏州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不利因素之一。

3 水生态建设任务

3.1 建设生态产业,降低污染负荷

加强生态工业建设,减少工业点源污染。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以整治小化工、小冶金、小电镀、小印染、小建材等行业为重点,采取关停并转方式,坚决限制和淘汰二高一资的企业。推进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结合畜禽粪便和秸秆的综合利用工程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推广发酵床等生态养殖方式,沼渣还田。

倡导绿色消费,加强生态服务业建设。宣传普及绿色旅游消费知识,促使旅游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自觉接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不造成环境污染。开展绿色餐饮、绿色宾馆建设,建立绿色餐饮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生活用水节约管理,大力推进节水型机关、学校、宾馆、医院、社区建设。

3.2 全面加强废污水收集和处理,减少入河污染

进一步完善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根据建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雨污分流或雨污合流改造。优化和完善城乡统筹的废污水治理布局。工业园区内企业废水100%接管处理。水务、环保等部门加强对企业取退水的量质联合监控和复核。加强尾水的生态处理,减轻缓冲尾水对受纳水体的影响。

加大农村污水收集和处理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充分利用苏州河网地区的优势,在农田周围的水塘等水流较缓的水面设置前置库,有效降低农田面源污染入河量。

加强再生水回用。鼓励污水处理厂建设再生水处理工程和利用系统,回用工业生产和市政绿化等,并给予财政补贴。

3.3 加强江湖水系连通和流动,增强水体纳污能力

河道清淤疏浚,减少水体内源污染。对重点湖泊、骨干河道及淤积严重的城区河道、农村河道进行生态清淤和疏浚。

畅通河湖水系。加强骨干河道治理、片区河道整治,打通断头浜,拓宽束水河道,进一步优化水系布局,恢复和加强河湖水系连通,改善水体循环状况,保障基本生态环境用水要求。

实施调水引流。按照“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要求,实施以阳澄湖为调节中心的“通江达湖”调水引流工程,确保河道水体流动,有效改善水质。

3.4 开展重点水环境问题的专项整治

黑臭河道治理。继续深化黑臭河道和污染严重河道治理,试点期间消除感官黑臭河道,推广使用生物法治理黑臭水体。

制定湖泊整治工作方案,分期开展整治工作。对位于苏州境内的94个重点湖泊逐一开展调查,掌握现有的水质情况及周边的各类污染源排污状况,编制整治工作方案。先对东太湖、阳澄湖、淀山湖等重点区域开展生态环境整治,逐步对其它湖泊分期分批开展治理。

古城区河道水质提升行动。针对苏州市古城区突出水环境问题,在继续加快城区截污工程建设前提下,通过清淤疏浚、水系沟通、生态修复、引清调水等综合措施,使古城区水质、水景观明显改善。

3.5 以“山-河-湖-城”为纽带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

3.5.1 加强湿地恢复和保护,还原自然水生态

依托苏州市生态红线保护区域规划,加大生态湿地保护、建设和管理力度,重点建设环太湖湿地保护区、北部沿江湿地保护区和中南部湖荡湿地保护区。新建一批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扩大全市湿地保护面积。

3.5.2 推进生态河道建设,营造良好水生境

重视河道自然形态的保护,包括蜿蜒性、深渊浅滩、沙洲滩地、宽窄变化等。开展农村生态河道的建设,尽量采用自然护坡、生态护坡。开展部分城区河道的生态化改造,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营造自然生态景观。

3.5.3 推进城市生态化建设,降低人类活动影响

在城市化进程中新建公共建筑实行低影响开发,通过增加透水地面率、配套建设水景池塘等措施。实施城市绿地221工程(两提高、两提升、一机制),即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和立体绿化覆盖率,提升城市绿地生态功能和景观质量,建设绿地长效科学养护机制。探索下凹式城市绿地建设模式,突出绿地渗透功能。

3.5.4实施水土涵养林保护,提升西部丘陵区生态功能

西山、东山等丘陵地区禁止树木砍伐、开山采石,进一步加强西部丘陵区水土涵养林的保护。对原有宕口实施修复保护。推进环湖山丘区、沿江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4 结语

水生态系统建设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地区水生态建设基础相对较弱,文中所提的各类水生态建设任务落实后将有助于苏州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成,而由于水生态系统具有其自身天然的变化进程和演替规律,无法通过人类干预行为一蹴而就,因此未来苏州市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系统恢复工作仍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1] 左其亭, 罗增良, 马军霞. 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研究[J]. 人民长江, 2015(08): 1- 6.

[2] 唐克旺.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J]. 水资源保护, 2013(04): 1- 4.

[3] 孟伟, 范俊韬, 张远. 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10): 1495- 1501.

[4] 邓勇. 扬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思路[J]. 治淮, 2016(01): 57- 60.

[5] 王建华, 胡鹏. 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水利, 2013(15): 39- 43.

[6] 水利部. 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Z]. 2013.

[7] 苏州市水利局. 苏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R]. 2014.

猜你喜欢
苏州市河道水体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