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以“走出去”

2018-03-25 04:24:52
新传奇 2018年49期
关键词:走出去国际化中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向国际化,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要想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必须要结合当下的时代需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际认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图为位于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孔子学院里,正在上书法课的美国学生

古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输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了上下五千年,形成了极其丰富、博大精深、无所不包的文化内容,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括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逐渐传入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马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在韩国还保留得相当完整,因此,韩国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如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现在都感到震惊。

而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因和源泉,而且是评判一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和指标。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深深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民,也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向国际化,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化面临的困境

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国民文化自信的缺失、传统文化的国际认同受阻、文化输出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和自信心不足。尽管中国历史上创造出了许多辉煌的文化财富,无论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还是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戏剧、民间技艺等,都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战争的失败导致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长时间都处于被动、弱势的地位,国外先进的武器、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的科技成果都令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受到打击,而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也开始遭受质疑。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西方国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支撑下,西方文化也占据相对强势的地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效仿和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过程中也渐渐摒弃了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也由此不断下降。

其次,受社会经济水平、政治背景、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认同仍然面临困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使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西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基督文化、伊斯兰文化等有着明显的差异,以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国际认同比较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尤其在经济发展上获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但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却和其突出的国际经济地位不相匹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利用,没有充分结合当今时代背景的需求而进行整合、重塑,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国际多元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且缺乏对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精神内涵的提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认知中被片面“符号化”,限制了文化输出的渠道。很长时间以来,国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多局限在中国功夫、杂技、京剧、美食等少数文化类型上,主要通过一些简单的文艺表演或图片介绍来获得浅显的了解,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并没有太多的深入认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化的实现路径

要想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必须要结合当下的时代需求,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际认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坚定文化自信。要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首先,人民要坚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只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信心,才会为文化创新、文化传播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建立文化自信,对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学习,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脉络、内涵特征的梳理和解读,从中挖掘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化要素,进而加以传承和利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长久延续下去。

最后,在建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无论是对待西方文化,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要把握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既不可盲目推崇,也不能一味排斥,要取其精华,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新的时代需求,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国际认同。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必须建立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认同,这就要在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独特性的基础上,找到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相对一致的观念和准则,通过锁定目标群体提出有针对性的文化表达形式和内容,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认同度。一方面,在文化内容上,要基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国际化的文化诠释方式来增强共鸣感,提升国际认同;另一方面,在时间维度上,传统文化必须立足当下的时代背景,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逐渐与国际接轨。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频繁地展示在国际舞台上,就要实现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基于这一认识,应灵活利用互联网平台,结合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拓展更为多样的传播模式,通过创建立体化传播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不为国际社会了解的内容展现出来,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化、丰富性。

此外,要充分利用文化网站、论坛等开辟互动讨论版块,定期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趣味竞赛,加强国外受众与国内受众以及本土媒体之间的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走出去国际化中华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