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静 管向萍 孙黄波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的病理特征。方法 以2016年8月—2017年5月该院45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取同期50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两组均实施肾活检,对比其临床表现及肾损害发生时间,分析观察组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急性肾功能衰竭(20.00%)、血尿(13.33%)数据高于对照组,视网膜改变(17.7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蛋白尿对比性不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所占比例最大,数据为31.11%,其次为高血压肾损害低;两组肾损害发生时间差异性较大,观察组肾损害在糖尿病之后概率仅为37.7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理表现包括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综合临床表现、肾损害时间可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利于疾病治疗方案制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肾损害;病理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1(b)-0153-02
2型糖尿病作为内科疾病,并发症种类较多,其中糖尿病肾病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但实际过程中发现[1],部分患者肾损害的发生可能与糖尿病并无太大关系,故需予以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且两者预后也不尽相同。该文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45例患者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期为疾病分型提供理论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45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患者进行该次观察组研究,另取同期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男女比为27∶23,年龄平均(56.71±3.89)岁,最大68岁,最小51岁,糖尿病病程(6.03±0.93)年,其中5年以下21例,5~10年20例,9年以上9例;在受教育程度方面,18例为初中及以下,17例为高中,15例大学及以上。观察组男女比为25∶20,年龄平均(56.90±3.64)岁,最大69岁,最小50岁,糖尿病病程(6.17±0.85)年,其中5年以下19例,5~10年18例,10年以上8例;在受教育程度方面,19例为初中及以下,13例为高中,13例大学及以上。纳入标准:经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知情同意,积极配合该次研究者;年龄≥50岁。排除标准:应激性血糖增高者;意识不清或精神异常者;其他系统或脏器严重疾病者。针对两组各项资料对比而言,两组差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肾活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病情,予以维生素K注射、透析、血小板输注等操作,排空膀胱,实施B超引导下肾穿刺活检,引导患者俯卧,并将枕头垫于腹部,保持头部偏向一侧,前伸双臂,穿刺点选择右肾下级,予以常规消毒铺巾,置入B超探头,局部麻醉后,将心内注射针刺入肾囊,待局麻药物注入后,刺入穿刺针,随着呼吸过程观察肾脏上下级移动,嘱咐患者屏气,穿刺针迅速刺入肾脏,深度约为2~3 cm,之后将其拔出,引导患者恢复正常呼吸,较小免疫荧光、电镜等检查。术后,保证多饮水、平卧休息,加强体征监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
1.4 统计方法
将两组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表现对比
在临床表现方面,观察组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尿概率分别为20.00%、13.33%,高于对照组,视网膜改变数据17.7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蛋白尿对比性不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病理特征分析
在病理改变方面,45例观察组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所占比例最大,数据为31.11%,其次为高血压肾损害,肾小球微小病变最低,见表2。
2.3 两组糖尿病与肾损害发生时间对比
两组肾损害发生时间差异性较大,观察组肾损害在糖尿病之后概率仅为37.7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发生概率不断增高,其中以2型糖尿病较为常见,属于终身性代谢疾病,主要特征为血糖持续高水平,血糖的长时间增高,会对机体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引发诸多并发症,如周围神经、大血管、心、肾等,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其中糖尿病肾病发生概率较高,发病机理复杂,相比其他肾脏疾病治疗更具难度,其病因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可能与遗传、肾脏血流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治疗以替代疗法、血糖控制、非药物治疗等方法为主。实际过程中发现,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非糖尿病肾损害,诱发原因较多,其治疗与糖尿病肾病并不相同,故临床应尽快明确疾病类型,避免贻误治疗,影响预后效果。
通常情况下,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患者有如下几点特征,糖尿病病程短,不超过5年,或病程虽长,但血糖控制情况较佳,未出现视网膜病变,在疾病诊断方面,病程长短并不能起到鉴别效果[2-3]。其次,糖尿病肾病属于非炎症性疾病,血尿情况并不明显,而非糖尿病肾病可见明显炎症反应,血尿发生概率更高,若出现肾小球源性血尿更应注意非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另外,糖尿病肾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但其为慢性过程(逐渐不可逆恶化),肌酐下降速度为2~20 mL/min,临床根据肾衰竭进程发展也能对非糖尿病肾病起到一定诊断作用。在蛋白尿方面,若肾功能轻度异常或正常,而蛋白尿增多,血糖控制情况较佳,与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不相符,应考虑非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病理改变方面,该次研究可见,45例观察组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所占比例最大,数据为31.11%,其次为高血压肾损害、间质性肾病、膜性肾小球肾炎等。此外,临床还存在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预后及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
肾活检是肾损害疾病有效的诊断手段,但非糖尿病肾损害患者可能会出现无免疫复合物沉积现象,与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有一定类似之处,两者区分存在一定难度,临床应综合病程、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考虑,进一步明确疾病。
该次结果中,在临床表现方面,观察组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尿概率分别为20.00%、13.33%,相比对照组均更高,而视网膜改变数据更低,为17.78%(P<0.05),在蛋白尿对比方面,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损害发生时间对比性较强,观察组肾损害在糖尿病之后概率仅为37.78%,低于对照组(P<0.05)。8例肾损害发生于糖尿病之前,20例同时发生,临床可根据肾损害发生时机辅助診断疾病。陈金成等人[4]曾对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患者的病理表现进行分析,与该文结果有一定类似之处。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患者存在特征病理改变,临床可结合临床表现、肾损害发生时机等,进一步确诊疾病,提高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等情况的发生,为治疗方案的治疗和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文俊.N端脑钠肽前体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J].医药前沿,2017,7(24):50-51.
[2] 俞华.中老年2型糖尿病伴肾损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J].医药前沿,2017,7(14):246-247.
[3] 邬旭日.糖尿病患者并发非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7):313-314.
[4] 陈金成,冯志红,张颖,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损害21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4):38.
(收稿日期:2017-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