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山区高粱“一种双收”高产栽培技术

2018-03-24 01:20熊飞
科学种养 2018年3期
关键词:头茬鄂西北水剂

熊飞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多年来旱地以种植玉米为主。近年来由于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过大,导致玉米价格和种植效益一路下滑。同时,由于平原地区玉米耕作与收获已实现全程机械化,山区依靠人畜力耕作收获,生产成本偏高,产品缺乏竞争能力。为此,我们提出用高粱替代部分玉米,并在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新技术试验研究。

为探索高粱在鄂西北山区“一种双收”(再生高粱)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山区高粱的产量和效益,2016年我们在宝丰镇花栗树村吴善蛟种植的1.2亩旱地开展了高粱“一种双收”高产栽培技术攻关,通过育苗移栽加地膜覆盖,保证了二茬(再生)高粱顺利成熟,其中头茬亩产600千克,二茬亩产300千克,两茬合计亩产达到900千克。与种植一季玉米相比,“一种双收”亩产量增300~400千克,亩产值增1500元以上,极具推广价值。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择早熟优良品种

为确保再生高粱成熟且符合山区酿酒要求,须选择早熟、抗逆、优质、高产且再生能力较强的酿酒型高粱新品种。2016年我们采用的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酿酒型杂交高粱新品种“川糯粱1号”。实践证明,该品种适合在鄂西北山区种植,可做再生高粱使用。

二、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高粱“一种双收”,种植区域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阳光充足、年积温较高的低海拔(400米以下)地区。要想高粱高产稳产,必须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水、保肥力强,浇水抗旱方便的冬闲田地。地块选定后,冬前深翻炕垡,疏松、改良土壤,同时通过冬季冻融交替杀死土壤内越冬的害虫,降低来年病虫基数。春季土壤解冻后,每亩均匀撒施腐熟的牛栏粪、羊圈粪、土杂肥、沼气池渣等有机肥1000~1500千克,再用微耕机将土壤翻耕耙平,把大土垡打碎,将耕层土壤整活。栽苗前3~5天,按照80厘米行距开沟,顺沟心每亩撒施优质三元复合肥(15-15-15)50~75千克、尿素10千克做底肥。底肥不足,高粱难以获得高产。

三、适时早播,保温育苗

3月上中旬采取小拱棚保温育苗,具体播种时间以当地春季土壤温度回升至10℃时为宜。由于杂交高粱种子价格较高、籽粒偏小、顶土力弱,采取育苗移栽,不仅能够节省种子、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保证苗早、苗全、苗齐、苗壮,是提高产量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方便移栽、提高成活率,采取塑料穴盘育苗。冬季备好营养土,堆沤腐熟后春季过筛使用。高粱种子播前要晒种,并用种衣剂拌种以提高发芽率,增强发芽势,减少病虫危害。每穴播高粱种子2~3粒,播后用过筛细土盖种并浇足水,盖膜保温保湿,促其早出苗、早齐苗。苗出齐后适时间苗,每穴留壮苗1~2株。随着气温升高,逐步揭膜通风,防止高温烧苗,同时注意浇水,防止穴盘内营养土过干影响生长。苗栽植前5~7天,将覆盖的农膜全部揭除进行炼苗,使其充分适应露地环境后再移栽。

四、地膜覆膜,合理密植

开沟施肥后,以垄沟为中心起垄,垄高20~25厘米,垄面宽40厘米,略呈龟背型,表土必须刮平,趁墒覆盖60厘米宽强力超微膜,膜边封严压实,防止跑温跑墒。盖膜3~4天,待膜内土温升高、土壤松软时栽苗。移栽苗龄最好控制在30~35天(第四至第五叶期),栽前先在膜面打2排孔(一垄2行),垄内小行距35厘米、垄间大行距55厘米,孔(株)距30厘米,每孔栽健壮高粱苗2株,亩栽苗10 000株。苗栽后浇定根水,用细土将孔口封严,防止高温烧苗。

五、及时追肥,抗旱防渍

移栽苗返青成活后,在两行苗之间打孔,追施尿素提苗,亩用量5千克左右。头茬高粱抽穗封垄前7~10天,重施一次拔节孕穗肥,视苗情长势每亩打孔追施尿素10千克、高效复合肥15千克,确保后期养分供应充足,穗大粒多、千粒重高。山区旱灾发生频繁,如果苗栽后遇旱要及时浇水,确保苗全、匀、齐、壮,为高产夯实基础;如果中后期遇旱,要及时浇水抗旱,确保高粱生长健壮,灌浆充实。水田、坪地种植高粱,整地時需起好厢沟、边沟和围沟,高粱生长期间需保持“三沟”畅通,确保灌排方便,雨住田干,严防田间渍水导致高粱根系早衰。

六、及时收获头茬,蓄留植株再生

头茬高粱在8月初成熟,当高粱有九成转色,籽粒用手捏完全无浆时收获。为促使高粱尽快“再生”,须在头茬高粱收获前10天亩追尿素10千克。如果遇旱,需在追肥后灌水,确保肥料及时发挥作用。头茬高粱收获时,将穗带一片叶用利刀割下。植株萌蘖发生后,留上部2~3个有效蘖,多余的去掉。再生高粱在10月下旬成熟,为防后期雀鸟为害,应在成熟后及时收获。攻关田头茬高粱亩产600千克,二茬亩产300千克,两茬合计亩产900千克。

七、抓好防病治虫,严禁使用有机磷农药

1. 病害

高粱主要病害有黑穗病、炭疽病、纹枯病、紫斑病和锈病等。

①黑穗病。在鄂西北山区此病发生危害最为严重。防治措施:一是坚持轮作换茬;二是播种前每千克种子用2%戊唑醇湿拌种剂1~2克拌种,或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5克拌种;三是适时播种,防止播种过早,温度过低,导致出苗太慢,病菌侵染机会增多;四是发现病穗,抢在灰包破裂前及时拔除集中烧毁。

②炭疽病等。可抢在发病初期,喷施0.5%大黄素甲醚水剂500~600倍液,或20%吗啉胍·乙铜水剂300~400倍液进行防治。

2. 虫害

高粱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蚜虫、黏虫、玉米螟、粟穗螟等地上害虫。

①地上害虫。防治高粱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10%烟碱水剂1000倍液,或1.5%天然除虫菊素水乳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高粱黏虫、玉米螟、粟穗螟等,可在幼虫3龄前,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0~12克对水50~60千克,或0.3%印楝素乳油600~800倍液,或0.6%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②地下害虫。除使用种衣剂拌种外,苗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由于高粱对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类农药特别敏感,因此严禁使用。对挥发性强的有机磷类农药,在地块周边50米区域内都要控制施用。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竹山县农业局 邮编:442200)

猜你喜欢
头茬鄂西北水剂
新型耐盐性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蕲春蕲艾头茬艾和二茬艾的产量及质量比较研究△
头茬新韭
江西省鄱阳县再生稻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应用研究
鄂西北传统民居多样性探讨
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无皂拒水剂的合成及应用
促茸灵促进头茬茸生长的应用研究
水剂法提取腰果油工艺条件研究
一种抗温抗盐交联聚合物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明清鄂西北地区书院生源跨府现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