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启仪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发展迅速,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愈发突出,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核心素养”培养,就是在这一环境背景下,对于中学教学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包含“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等6项内容,其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客观要求教师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核心素养;班主任;角色转型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6-0075-02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学教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就中学教育而言,在知识理论教学要求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的全新要求。在这种环境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对于班主任的教学职能和角色定位,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中学是学生多种能力、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能否与授课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并及时获得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 的形成及个人的未来发展状态。本文即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就中学班主任的角色转型途径和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核心素养”是我国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迅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又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是指学生个人学习、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且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人终身发展需求的能力和关键品格。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宽泛的概念,广泛涉及知识、情感、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各方面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也有着具体的差异。简单来说,学生“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追求成功生活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都应该具备的不可缺少的共同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由学生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共同获得,并会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而持续完善。
目前,学生“核心素养”共包含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其6大素养分别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中学班主任进行角色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1.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要途径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各地教师均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有效模式。“核心素养”相关理念的提出,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要途径。首先,“核心素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理念中关于学科界限的定义和认识,突出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要求。其次,“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和突出,有利于学生自我的学习思考和学习反思,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教学的重点和关注点,不再仅仅围绕学生基础知识理论的学习或掌握情况展开,而是更多地加强了对于学生自学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协作意识、集体意识等综合素质培养的关注。只有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全方位满足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栋梁型人才。
2.中学班主任角色转型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基础
由以上分析可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其不仅涉及学校、家庭两个领域的教学沟通,同时需要学校内部不同学科教师间的良好交流,而可以作为以上主体之间沟通纽带的就只有班主任。首先,“核心素养”打破了不同学科间的学科界限,需要所有学科的任课教师通力合作。此时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负责人和学生群体发展的第一责任人,需要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和义务,作为班级教师的核心,优化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而且,班主任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只有班主任与学生家长间形成良好稳定的教学沟通渠道,形成“家校合力”,才能保障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形成。
三、中学班主任角色转型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分析
1.由教学协助者转为教师团队核心
教师团队核心是针对班级所有任课教师而言的一种角色定位。传统模式下,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往往仅负责本学科内的教学工作,不同学科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和沟通较少,很难形成系统的联动教学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和引导。因此,班主任教师应积极改变以往的教学协助者身份,更多地以教师团队核心的身份参与不同学科间的教学工作,以自身为媒介,加强不同学科科任教师之间以及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交流和联系,从根本上改变不同科任教师间“各自独立、各自为政”的教学局面,使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系统的教育,并通过不同学科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形成,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2.由学生状况反馈者转为“家校合力”的基石
就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两大基本要求,如仅存在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学生的素养就很难得到内化的升华。但目前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如何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在学校的受教育情况了解较少,故需要班主任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间的教学联系。除了反映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之外,还应增加对于家庭教育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从而拉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联系,形成科学的“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此外,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班主任教师还应更多地与学生进行平等友好的教学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习需求,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帮助,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
综上所述,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班主任应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通过向“教师团队核心”“家校合力基石”的角色转变,全面提高校内各科任教师以及学校与家长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个人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最终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栋梁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刘立平,王立华.文化自觉:班主任的工作范式转型[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9).
[2] 何慕华.简析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J].求知导刊,2015(8).
[3] 黄会香.探究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4).
[4] 刘飞翔.初中班主任育人方式探讨[J].读与写(中旬),2016(6).
[5] 周静静.试析初中班主任领导力提升策略[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8).
(特约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