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民返贫现象与对应机制研究

2018-03-24 07:58吴翟张玉洁谢雨虹宋丽革扶杰
财税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井冈山山村

吴翟 张玉洁 谢雨虹 宋丽 革扶杰

摘 要 长期以来井冈山地区经济发展状态不佳,近年当地政府精准扶贫取得极大成效,建立黄桃、茶叶合作社,发展旅游业,宣扬红色革命精神,宣布井冈山地区全面脱贫。但农民返贫现象仍是我国贫困治理的一大难题,脱贫农民返贫背后原因值得深究,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大大降低脱贫农民返贫现象的出现,本文分析井冈山市神山村脱贫路线,研究存在的农民返贫现象,并给出对应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全面脱贫;返贫现象

一、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生态经济状况

(一)自然环境与历史地位

井冈山市是江西省直辖市,吉安市代管县级市,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湖南和江西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间,其境内井冈山风景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以及世界遗产预备名录被人熟知。

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秋收起义军,以宁冈县为中心,在中国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由此,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井冈山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二)农民贫困原因

1.管理与人才滞后,落后的生产理念技术

神山村地理位置偏僻,生产方式十分原始,且生产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使得农业、工业经济发展受限,导致该地区十分贫穷,基础公共设施跟不上。虽然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人才培养和储蓄政策与计划,对引进外部人才做出了很多明确的规定,但并没有很好的落到实处,偏僻的农村仍然使用传统的人才和方法管理方法。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管理体制不健全、滞后以及人才匮乏,三者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进步。

2.井冈山市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

(1)红色旅游产品缺乏参与性、体验性和互动性

目前,在新建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有一些旅游产品为供游客得到更好的观赏效果,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着手,提高了声、光、电等科技含量,部分文物、雕像、艺术藏品也可让游客触摸,近距离接触,提升游客的观赏兴趣。然而,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大体而言,井冈山地区红色旅游项目与游客之间缺乏互动性,导致游客参与性不足,大部分革命遗址、旧居、文物只以静态展示为主,游客走马观花,只能看、听,没有实际接触体验,难以留下深刻印象,文物中的历史也无法更好的被更多人了解。当地旅游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还不能将其中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生动形象的展现给游客。

(2)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与客家文化资源整合需要加强

当前井冈山地区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未考虑到与客家文化的结合,使旅游产业中少了客家文化的味道,一个地区的文化是当地地理环境、历史变迁最直接的体现,缺少当地客家文化的井冈山缺乏文化神韵。因此,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应注意挖掘当地独特的客家文化,将旅游文化资源与客家文化资源相结合,使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对当地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知。全面发掘井冈山文化底蕴,能够使游客更直接更全面地理解这个地方,更能有独特的旅游体验,这是有利于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井冈山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不足

井冈山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不足,使得资源流失,专利被抢先注册占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政府和企业对商标保护力度不够

井冈山红色商标被非本地商家抢注现象泛滥,至2007年底,包含“井冈山”的商标已被注册12类别,但井冈山市却没有当地企业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企业专利意识缺乏,政府也没有任何应对措施,而传统的一些政策不足以应对这种现象。

(2)当地居民不重视保护无形财产

井冈山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手工艺品经过历史的沉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们最能直接反应一段时间的历史发展,对于当地旅游业发展而言发展,这种产品的意义十分重要,能够使得游客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更加立体,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当地居民却忽视了对这种无形财产的保护,甚至没有意识到这项财富的存在,以至于本地未有任何一名手工艺制造商申请有关专利。井冈山红色品牌的流失日趋严重,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当地政府应肩负起建立井冈山红色品牌的重任,发布相应的政策措施,并通过讲座等方式提高居民的产权意识,使无形资产得到保护,不被非井冈山地区商家盗用。

(三)目前当地经济发展状况

1.政府对扶贫的重视程度

在脱贫扶贫攻坚战中,茅坪乡神山村以政府为主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政策,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利用争取到的基金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置建设,真正解决人民普遍出行困难,用水用电困难,上学困难等生活不便问题。同时,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建立科学配套产业政策,发展乡村农业集体经济,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田生产能力,充分利用本土地域资源打造区域特色经济,打造纯天然绿色产品农业产业。

2.政府指导下经济建设途径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给贫困村民带来切实的收入,神山村依托黄桃、茶叶的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建立了黄桃、茶叶两个合作社。每个贫困户由政府帮忙筹集资金2.2万元入股,确保每年分红不低于股息的15%。

2016年11月16日,神山村21户贫困户领取了首次分红,达3300元。合作社的初步成功使得贫困户们真正实现大幅盈利,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经营模式也使得贫困户的长期可持续收入有了极大保障。

为了探索新的扶贫模式,神山村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田间采摘、养老保健等生态旅游产业,更好地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把生态旅游發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再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建设与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前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精心设计旅游产品,依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努力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旅游。

2016年全年神山村接待游客共计9.8万人次,全村有从事农家乐、民俗体验、土特产品销售的农户达16家,旅游从业人员56人,人均增收2100元,真正实现了“山区变景区”。

二、近年来农民返贫现象的出现及原因

(一)返贫现象的出现

经调研,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脱贫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并未出现大规模返贫,但仍然存在少数农民出现了脱贫又返贫现象。

(二)原因

返贫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四点:

1.定标立项欠科学性

有的脱贫户,不会审时度势,该放弃、转型的产业盲目死守,该坚持的产业却没有继续坚持。在政府帮助下可能短时间脱了贫,却因为自己经营不善、把控不当而又陷入贫困。

2.盲目攀比,无益消费

近年来不少农民摆脱贫困,手中的“白条”——空白欠条日渐减少,但“红条”的请帖却越来越多。因为手里有钱了,一些农民无论婚丧嫁娶,还是生日暖房均大操大办,请客送礼。其结果是家底丰厚的尚可应付,刚逾温饱线的则又欠债返贫。

3.封建迷信,违法犯罪

农村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精神文明在短期内未能得到同步发展,于是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超前享受,随意挥霍,赌博吸毒,结果不是负债累累,就是赔钱输理,甚至罚款判刑。

4.天灾人祸,意外事故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的收成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风调雨顺,经不起旱涝霜雹等自然灾害袭击;加上市场波动等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刚刚脱贫的农民若遭此不幸,难免要囊中空空,债台高筑。

三、神山村脱贫途径、返贫现象的思考与建议

(一)克服官僚主义作风

官僚主义背离人民群众,脱离实际。在过去,由于官僚主义的猖獗,人们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现在,我们搞脱贫致富绝不可唱高调、图好听,为保官坑人民。为了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就,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反官僚主义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真脱贫,防返贫。

(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转变农村工作方法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乡村干部要领导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就必选改变原来经验主义的做法,更多地对群众进行引导,提供生产信息与技术,开拓市场,而不是简单的命令式地指挥,干部不是领导而是公仆,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只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克服指挥上的盲目性,增强指导上的科学性,才能有效地减少农民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三)艰苦奋斗,节约开支,增加创收

脱贫难,守富更难。农民脱贫之前经历了艰难的生活,如果一旦“富”了,就铺张浪费,一味享受,那么家底再厚也经不起折腾。近些年党和政府搞规划、订措施,组织群众脱贫攻坚,是使不少地区的人民相对富裕了,但也仅仅是越过了温饱线,还有待继续奔小康。增产了能增收,减少支出相对也等于增加收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引导和帮助农民克服小富即安、温饱而足的保守思想,克服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陈规旧俗,教育群众温饱不忘饥寒苦,丰收切记备荒粮。激发他们的进取意识,鼓励他们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

(四)开发区域特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使农村快富、稳富,必须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开发优质产品,发展规模经营,大搞区域特色经济。茅坪不仅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而对于神山村来说,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不仅传播了井冈山红色精神,为井冈山红色土地进行了进一步的宣传,也为当地打开了一条脱贫致富新道路,构成文化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而开发红色旅游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理论下的重大创新举措,它的能够进程带动神山村全村的经济效益。红色旅游本身具有濃郁的文化气息,再加上神山村天然的山村环境,促进了茅坪神山村以红色旅游为主,与乡村生态旅游相互结合的旅游融合发展。同时以红色旅游带动村落农业产业发展链条,这又能进一步的发掘红色旅游的潜在经济效益。

(五)加强科普教育,共建两个文明

邓小平讲,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不是社会主义,而且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实现农村脱贫致富过程中,切不可只顾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是基础,精神是保证。我们应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文化、科技、教育三下乡活动,宣传教育群众,实施精神扶贫。引导农民彻底破除封建迷信,牢固树立科教兴农、科技兴农的观念;同时要大力加强“三观教育”和普法教育,将努力学习、遵纪守法列入创建“文明村”、“星级户”评比考核的内容中,从而促使物质文明在和谐的精神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中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三论中就有“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想要贫困乡村得以长久脱贫,摆脱返贫苦恼,精神扶贫必不可少。知识决定力量,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必须切实办好基础教育,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积极鼓励村内学龄儿童上学,创办符合地区实际的农村成人院校。教育培养贫困地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养,创造未来培养出多样化人才的可能,为贫困乡村未来发展出一份力。与此同时,对贫困人口进行精神扶贫也能使他们意识到光依靠国家财政的扶贫补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乡贫困问题,为了全面摆脱返贫现象,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学习探索自我扶贫方式,增强自我脱贫意识,将国家给予的扶贫福利转化为开发自身产业潜力的基石,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

(六)加大集体积累,完备社会保障体系

要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解决伤、残、病、老问题,单靠个人力量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依靠社会,依靠集体。社会和集体的力量在于积累。要增加集体积累,就必须建立乡村企业,发展集体经济。所以扶贫攻坚脱贫致富,不仅要在“富民”上出真力,而且要在“强村”、“壮乡”上下功夫。只要集体富了,实力雄厚了,农村福利事业包括文教卫生、社会保障就会得心应手,为农村提供可靠的抗灾保障。

参考文献:

[1]马超骏.井冈山旅游扶贫开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卢丽刚.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问题及对策[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王玉平,尚凡强.关于当前我国农村返贫现象的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s2):39-40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井冈山山村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我请大雁落山村
走进革命圣地:井冈山
山村之晨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山村晚归
毛泽东首用“井冈山”之名
井冈山十里杜鹃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