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金 唐佳斌 刘建军 万的夫
脉地湾萝卜是武汉传统名菜,是黄陂特色蔬菜的典型代表,其风味独特、品质纯正、营养丰富,是不可多得的菜中精品。据记载,脉地湾萝卜自明朝列为皇室贡品,历经百年不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2015年12月,黄陂脉地湾萝卜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黄陂脉地湾萝卜叶色淡绿,板叶,叶丛半直立,株高44 cm、叶长33 cm、叶宽10 cm,开展度34 cm左右,1/3肉质根露出土表。肉质根白色、鹅卵形,表皮光洁、薄,纵剖面似芭蕉扇形,长10 cm、横径5 cm左右,单株肉质根质量200 g左右。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5%,可溶性糖含量≥1.2%,维生素C含量≥140.0 mg/kg。黄陂脉地湾萝卜甜脆、水分足,生吃可口,落锅易熟,煨汤尤为味美。当地百姓常在劳苦耕作之余,生食萝卜解渴,其味似鸭梨。农家常以之辅于猪肉,盛于瓦罐,置于灶中,文火煨汤,汤汁香中带甜,余香不绝。
黄陂脉地湾萝卜种植区为黄陂区长轩岭街所辖的七房湾村、绿林村、塘上村及虎桥村4个行政村,可种植面积约200 hm2。其中七房湾村脉地湾为核心种植区,种植面积近13.3 hm2。
黄陂脉地湾萝卜种植区域位于黄陂西北部,北依云雾山 (矿山),东临院基寺水库,西南与李集街毗邻,大别山脉与双峰尖山脉前后包绕,形如一个被挤扁的小盆地。优越的温、光、水气候环境结合泉水灌溉的传统种植方法,赋予了黄陂脉地湾萝卜独特的品质特征。
①气候特征 种植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均无霜期255 d。春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利于黄陂脉地湾萝卜特定品质的形成。
②土壤特征 种植区土表层为灰褐色,据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龙昱教授研究分析,黄陂脉地湾萝卜产区土壤母质来源地层单一,且未经远距离搬运,保持了岩层岩石矿物的特性,这是形成脉地湾萝卜特色品质的根本原因[1]。
③水源条件 种植区北依云雾山,经年不息的泉水从山上渗透而下,汇聚成可供灌溉的小河。由于地处黄陂北部旅游区,周边无大小型厂矿及高等级公路,青山绿水,无环境污染。
无陂不成镇。黄陂作为殷商盘龙城遗址的文化发源地,在漫长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其中,黄陂脉地湾萝卜的民间传说与历史记载如繁星般散布其间,勾勒出黄陂脉地湾萝卜明晰的历史脉络。
民间传说,明朝中期孝宗皇帝朱佑樘生母怀孕时被奸人下药,导致他先天元气不畅、身体很差,太医开药常用人参顺气,孝宗皇帝感怀百姓之不易,不忍食,坚拒之。后来,封到湖北的兴王朱佑杬进献了有“土人参”之称的黄陂脉地湾萝卜,孝宗皇帝食用后元气顺畅,身体大好。此后,孝宗皇帝驱逐奸佞、任用贤臣、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史称“弘治中兴”。兴王朱佑杬去世后大臣们感其献宝的功劳定下谥号为献,是为兴献王。后来黄陂脉地湾萝卜就成为宫廷贡品。
据《黄陂县志》记载,黄陂脉地湾萝卜是黄陂著名特产之一,远在元代末年就形成独特产品,明朝中后期成为皇家贡品。清末徐珂编著《稗类钞》时,卷一百一十七中写到:“黄陂所产萝卜,为全国第一,至冬,其心愈坚。”其中黄陂所产萝卜即为黄陂脉地湾萝卜,可见当时黄陂脉地湾萝卜已经名传四方。
20世纪30年代前后,脉地湾田地秋后大半种萝卜,销售萝卜成为该湾人主要的经济来源,当时有“一担萝卜值一石米,一斗萝卜买一斗田”之说。1943年冬,李先念等领导人到脉地湾视察所属驻训部队时,曾特意品尝过这里的萝卜煨汤,并给予高度评价。
随着时代变迁,黄陂脉地湾萝卜已发展成当地农业的一项支柱产业,其产品得到消费者一致认可,闻名省内外。黄陂北乡就有“塔耳岗的柿饼张家冲的枣,脉地湾的萝卜俏如宝”的赞誉。
近年来,随着黄陂脉地湾萝卜逐渐由深闺走向公众,武汉多家媒体均对黄陂脉地湾萝卜进行了报道。其中,长江日报于2011年11月5日以 “昔日皇家贡品,今朝市民佳肴”为题进行了报道;武汉晚报、晨报、农村新报等报刊也针对黄陂脉地湾萝卜的出色品质和市场畅销度做过多次宣传。
①市场需求量大 黄陂脉地湾萝卜不仅销售武汉市周边地区,还远销北京、上海、昆明、福建、广东等地。据近5 a生产和销售情况来看,每年13余hm2的黄陂脉地湾萝卜在12月底就基本销售完。霜降(10月23~24日)之后,黄陂脉地湾萝卜更是“奇货可居”,许多城里人驱车超100 km前来寻觅,2017年11月其价格更是上升到7~8元/kg。
②效益逐年提升 2014-2017年,黄陂脉地湾萝卜的田间批发价呈上升趋势,从2014年的3元/kg涨至2017年的5~6元/kg。逐年渐增的收益激励留住了部分种植户,明朗的市场前景也催生了一些种植大户,使黄陂脉地湾萝卜逐渐向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③分工逐渐明确 2017年以来,黄陂脉地湾萝卜的畅销使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意识到其市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开始尝试承担起收购、分级、贮运、销售等市场开拓工作。他们直接从田间采购萝卜,有些甚至自己出钱采收,解决了种植户采收和销售之忧。
虽从市场供给与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上看,黄陂脉地湾萝卜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但品种退化、规模偏小、上市集中、加工缺乏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通过走企业化、科学化、规模化、市场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稳固和壮大黄陂脉地湾萝卜产业极为重要。
①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以脉地湾及周边地区实际情况为基础,科学制定今后几年发展规划,稳定面积,适当发展。依托武汉地区科研单位技术优势,在品种改良、质量标准、加工包装、保鲜存储、市场营销、品牌保护等方面系统规划,保证产业健康发展。
②实施标准化生产 按照《武汉市黄陂脉地湾萝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2011年发布)开展标准化生产。主要施用农家肥,利用泉水进行灌溉,严格控制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产品系统,确保产品特色品质和质量安全。
③加强良种提纯复壮 黄陂脉地湾萝卜的优良品质是当地优质土壤、气候与优良品种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必须以恢复品种特性为起点,把当地品种的提纯复壮作为标准化栽培重要工作。积极建立提纯复壮基地,为大田生产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种子。
④大力培植经营龙头 依托当地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及农产品经销公司等企业,按股份合作形式运作,通过订单生产,利用包装配送,加强策划营销等措施保护品牌,形成以市场带生产的产业化体系。
⑤整合资源,建设品牌 整合种植、销售、推广、宣传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坚持“六统一”的标准化生产制度,全面保证黄陂脉地湾萝卜的独特品质,使上市的黄陂脉地湾萝卜产品品质名副其实,维护和发挥黄陂脉地湾萝卜品牌效益。
[1]宋利云,龙昱,蔡萌.武汉黄陂脉地湾名特农产品环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2 010-2 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