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旌德江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

2018-03-24 14:21
山西建筑 2018年5期
关键词:江村历史传统

崔 敏

(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2)

0 引言

江村坐落在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境内,紧邻205国道,距黄山风景区仅30多千米。江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其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历史文化价值

1.1 山水文化

江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其“靠背椅”金鳌山是黄山延脉之一,狮山、象山左右护卫,似“太师椅”扶手,面临聚秀湖,湖若半月,环拱村庄,形成了“山水环绕”“藏风聚气”的风水意象。江村历史悠久,昔日“江村十景”——黄峰晓日、箬岭晴雪、天都耸翠、金鳌飞瀑、豸顶桃花、茆龙红叶、狮山暮海、羊岗夕照、双溪夜月和聚秀荷风,历代文人雅士多有吟诵。

1.2 建筑文化

江村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完整保存原型的皖南古村落,村内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建造精良,艺术价值极高,是研究徽派建筑文化的宝贵物质遗存,也是我国明清传统建筑中的杰出代表。

1.3 书院文化

历史上,江村尊儒重教,兴学育人,在繁荣的经济支撑下,书屋、学堂多达9所。尊儒重教的浓郁氛围使得江村人才辈出。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江村人士考取进士、举人多达120余人,民国期间获得博士、学士学位的将近20人,这使得江村的人才数量在中国各传统村落中独树一帜。

1.4 名人文化

江村自古文风昌盛,名人辈出,俊彦如林,曾有“文子进士”“叔侄翰林”“兄弟博士”的美谈。

2 历史格局与村落选址特色价值

2.1 风水特色与价值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村庄选址一般具有堪舆思想,在“枕山、环水、面屏”的概念指导下,被围合的平原、流动的水和丰富的山林资源满足了封闭、自给自足的农村聚落的生存可能性[1]。江村坐东北,朝西南,为群山环抱。其风水地形为风水学中极佳的“太师椅”。村东北的金鳌山为太师椅之椅背;村西南左右两侧对峙的象山、狮山为太师椅之左右扶手;江村位列中央,如同太师椅之座位。村内两条小溪玉龙溪与凤溪,蜿蜒曲折,在村庄西南角汇合后,汇入青戈江水系。

2.2 历史景观格局

明清鼎盛时期,江村村中八座宗祠,飞檐翘角,巍峨壮观;街牌坊接踵林立,岿然雄踞[2];数十亩之广聚秀湖,汇聚双溪之秀,清幽如镜。“江村十景”更突出的反映了江村古村营建中的人文、生态内涵,是人类适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模式。

3 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3.1 文物保护建筑

江村文物保护建筑众多,拥有江氏宗祠、溥公祠、孝子祠、茂承堂、笃修堂、进修堂、闇然别墅等一大批国保单位。这些建筑汇集了砖、木、石三雕工艺,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徽派传统建法式特征明显。

3.2 古庙、古塔

江村狮山上的妈祖庙,始建于宋崇宁年间(约1110年前后),是江氏族人江文政出使海外安全归来,为感念妈祖庇佑而建,此庙为皖南古村落中所仅有,承载了江村人的宗教信仰。

伫立村口聚秀湖旁的“文昌塔”像一支笔,聚秀湖是砚台,世科坊如墨,江村这块风水宝地便是硕大的一张纸。

3.3 江村老街

江村老街位于江村中部,全长500 m。历史上,江村老街有数十家商肆店铺,十分繁华,是江村人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老街上的古牌坊、古民居、古水圳、古巷道以及斑驳凹凸的石板路,均能给人带来历史的回味和传统文化的浸染。

4 村庄保护规划

规划强调“保护江村的原真性、完整性;近远期结合,逐步实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大原则,本文主要从历史格局与传统风貌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展示利用规划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4.1 历史格局与传统风貌保护规划

4.1.1风水格局保护

保护和延续现状风水大格局,保护江村周边自然山水环境,主要保护与江村有关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农田耕地,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禁止一切侵占农田的开发建设行为。

4.1.2山体保护

保护金鳌山、象山和狮山所环绕的古村山体背景环境,保证山体与村庄之间的开阔视线关系,山体山脚可局部建设,但建设活动不得侵占山体。

4.1.3水体保护

1)聚秀湖的保护:聚秀湖是国保单位,其紫线保护范围由聚秀湖水体向外扩20 m。

2)龙溪、凤溪的保护整治:在维持、疏通龙溪、凤溪现状流向的基础上,加固维护溪流堤岸,清理溪流两侧垃圾,严格禁止往溪流里倾倒垃圾等污染物,保证龙溪溪水的清澈干净;合理修缮村民洗衣淘米、休憩的古驳岸,保存江村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合理控制溪流上游引水,保证龙溪水量,维持并改善现状溪流水景环境。

3)水塘的保护整治:清理水系水塘淤泥,保持水质干净清澈;加强水塘周边的绿化种植,营造富有徽州古村落特色的生态景观。

4.2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

4.2.1建筑保护与整治

针对江村建筑的现状情况,规划提出五大类整治措施,对不同风貌、不同质量的建筑进行整治。

1)保护建筑。

对于保护建筑必须原址原状保护,不得翻建,不得改变原有状况及面貌。需要修缮的建筑,必须使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修缮。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结合江村文化旅游和村民生活,科学调整引入相关业态功能,使其焕发昔日风采。

2)修缮建筑。

建筑局部构件如门窗缺失或墙壁开裂,但建筑整体构架仍完好的历史建筑,应对其缺失的部分用传统材料按照该历史建筑的风格进行修缮。

3)改善建筑。

对于传统风貌建筑,应保持外观风貌特征,特别是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细部构件和装饰物,允许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可增添与原有形制一致的新的部分及新的装修,以改善居住、使用条件,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

4)保留建筑。

对现状建筑质量尚好,风貌协调的建筑,采取保留的策略,同时允许外部在不损害传统风格的条件下做一定的改变,允许拆除重建,重建的新屋应与原建筑外部风格一致,不能与传统风貌相冲突。

5)重现建筑。

针对核心区保护范围内的建筑,规划建议重现活动要建立在文物部门提供的历史资料基础上,原址原貌重现。

6)整治改造建筑。

对需要整治改造的建筑,可通过重涂色彩、改变外观形式及装饰材料等手法,使其最终符合历史风貌要求。

4.2.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主要是江村的名人文化、传统民俗和历史地名。具体保护措施包括:在不影响古建筑群传统格局,不影响古民居结构、材料和内外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鼓励原居民住户留在古民居内生活,以保留传统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对江村各类民俗活动进行归纳建档;保护并鼓励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积极进行各项传承活动;结合历史建筑保护,以及各种展示空间的建设,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体承载空间。

4.3 展示利用规划

根据江村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环境特色与价值,规划提供三种展示利用模式可运用在江村旅游发展中,分别是深度体验模式、农家乐与民宿模式、植根博物馆模式。

1)深度体验模式。

注重游客参与体验感受是江村旅游发展中可运用的一种模式。目前来看,江村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利用和旅游发展尚处在浅层次、单一发展的层面上,对优秀历史文化遗存的内涵挖掘利用不够,民俗活动没有充分展示,无论是从宗族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民俗、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农家乐与民宿模式。

鼓励村民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向游客提供特色居住和餐饮服务,以便游客更好地体验江村的民俗风情,促进江村文化形象的对外展示。

3)植根博物馆模式。

保持江村不可移动文物的原始位置,将文物的原生状态展示给世人,促进人们了解江村文化遗产的原始面貌。

5 结语

本文所探究的保护规划内容和方法已经在安徽旌德县江村历史文化名村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使得村内历史风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也促进了江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村庄生产生活与经济的发展。

[1] 李益彬.古代建筑风水与现代人居环境[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194-195.

[2] 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程堂明,卢 凯,陶冠军.记忆传承乡愁文化 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以龙潭肖村保护发展方法[J].小城镇建设,2016(7):69-70.

猜你喜欢
江村历史传统
魅力南江村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西热江村
江村《吴镇 秋岭归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