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小石口水库工程大坝设计

2018-03-24 12:55:26康振生
山西水利 2018年12期
关键词:泄洪洞堆石边墙

康振生

(朔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山西 朔州 036002)

1 概况

小石口水库属于桑干河流域,位于应县县城东南方向的小石峪河上,坝址距县城约20km,距出山口的小石口村约4km,水库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46.3m,总库容317万m3,工程规模为小(一)型,工程等别为Ⅳ等。枢纽主要建筑物大坝、泄洪排沙洞、溢洪道的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的级别为5级,临时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为5级。

1.1 水文及气象条件

小石峪流域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多年平均气温7.2℃,最高气温36.5℃,最低气温-29.5℃,多年平均降水量363.1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18mm,最大冻土深度1.16m。

1.2 工程地质

工程库区左右岸主要为岩质岸坡,局部为土质岸坡。库区地质构造简单,主要为单斜岩层。库区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主要是淤积问题。坝址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左右坝肩岩体工程特性较好,主要存在绕坝渗漏问题。

2 工程选址、选型与布置

应县目前已对7座长期不具备蓄水、防洪隐患较大的小型水库进行了报废处理,报废总库容298万m3,为了满足当地群众农业灌溉生产的需求,需新建小石口水库。

2.1 工程选址、选型

2.1.1 坝址比选

经现场实地踏勘,在石峪沟初选上、下两个坝址。上坝址位于小石口村上游约4.0km河道转弯处,下坝址位于上坝址下游约900m处。经综合分析,上坝址从库容条件、地形、地质条件、建筑物布置以及施工条件等方面均优于下坝址,因此,选用上坝址。

2.1.2 坝型比选

因当地石料比较丰富且满足筑坝质量要求,考虑面板堆石坝方案与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方案进行比选。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可以就地取材,坝体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施工技术简单,工序之间干扰较小。

堆石混凝土重力坝筑坝材料强度高,耐久性好,泄洪建筑物能结合大坝布置,不需另设岸边溢洪道。但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坝体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造价高。混凝土施工受气候影响大,对坝基要求高,基础处理复杂。

综合以上条件,结合运行管理、工程量及投资等方面,决定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

2.2 工程布置

水库枢纽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导流泄洪洞、取水建筑物等组成。

大坝设计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长145m,坝顶宽6m,坝顶高程1318.5m,最大坝高46.3m。大坝上、下游坝坡均为1∶1.4,下游坝坡在高程1304.5m和1290.5m处设有2m宽的马道。

溢洪道为坝肩开敞式溢洪道,布置于水库左岸左坝头,溢洪道总长138.59m。控制段采用驼峰堰,堰顶高程1313m,设2孔,每孔净宽7.5m,无闸门。泄槽底坡为1∶2.0,出口挑流鼻坎顶高程为1279.43m。

泄洪洞布置在左岸,位于溢洪道左侧,总长179.49m。泄洪洞进口设岸边式进水塔,进口底高程1285.6m,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均设置于进水塔内,隧洞纵坡1/100,无压洞,出口底高程1282.46m,出口挑流鼻坎顶高程1285.13m。

3 主要建筑物设计

3.1 大坝

3.1.1 坝顶结构设计

水库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长145m,坝顶宽6m,坝顶高程1318.5m,趾板底面最低高程1272.2m,趾板下设单排灌浆帷幕,孔距为2m,灌浆深度为35m。最大坝高46.3m。坝顶上游侧设L型C25钢筋混凝土防浪墙,墙顶高程1319.7m,墙底高程1315.2m,墙高4.5m,顶宽40cm,底宽4.0m。防浪墙上游侧底部设置宽0.8m的小道,以利检查行走。坝顶下游侧设高0.8m预制混凝土块路缘石。坝顶为水库内部交通道路,采用C25混凝土路面,厚22cm,其下设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垫层。路面横向坡度2%,坡向下游。

3.1.2 坝坡设计

坝坡的选择是根据山西省水利厅2013年9月编制的《小型水库更新建设工程设计文件汇编》,小于50m坝高上、下游坝坡均为1∶1.4,下游坝坡在1304.5m和1209.5m高程设马道,宽度2.0m。下游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厚度40cm。

3.1.3 坝体分区与坝料选择

坝体堆石分区填筑,分层碾压,碾压应采用进退错距法,坝体堆石分区上游到下游依次分为:上游铺盖区、上游盖重区、垫层区、特殊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下游堆石区、下游护坡区。

上游铺盖区:采用粉土、粉细砂填筑,顶宽2m,上游坡比1∶1.75。

上游盖重区:采用渣料填筑,顶宽5m,上游坡比1∶2.5。

垫层区:要求具有连续级配,石料最大粒径80mm,小于5mm的颗粒含量为30%~50%,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8%。垫层水平宽度3.0m,铺筑层厚度40cm,设计孔隙率不大于16%。压实后应具有内部渗透稳定性、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

特殊垫层区:该区为趾板周边缝下的特殊垫层区,薄层碾压密实。石料最大粒径40mm,小于5mm的颗粒含量为30%~50%,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8%,铺筑层厚度20cm,设计孔隙率不大于15%。

过渡区:要求级配连续,石料最大粒径300mm,小于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20%,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6%。过渡区水平宽度3.0m,铺筑层厚度40cm,设计孔隙率不大于19%。压实后应具有低压缩性和高抗剪强度,并具有自由排水性能。

主堆石区:最大粒径800mm,小于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20%,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铺筑层厚度80cm,设计孔隙率不大于21%。压实后能自由排水,有较高的压实密度和变形模量。

下游堆石区:石料最大粒径800mm,小于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20%,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铺筑层厚度80cm,设计孔隙率不大于25%。

坝体下游面护坡:要求护坡块石料有较高的抗风化能力,采用从石料场开采的块石。护坡厚度采用40cm,平均粒径25cm,最大粒径30cm。

3.2 溢洪道

溢洪道为坝肩开敞式溢洪道,由引渠段、控制段、泄槽段、挑流鼻坎段组成,布置于水库左岸左坝头,沿坝体左坝坡线斜交布置,最大泄量358.10m3/s,溢洪道总长138.59m。

引渠为喇叭进口,断面为矩形,轴线长30.82m,平底,底高程1312.05m。底板和边墙为整体结构,右边墙与坝体面板相接,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底板与边墙厚均为500mm,左侧边墙采用直径22长3m的砂浆锚杆与岸坡岩石连接,锚杆间距2m。

控制段座落于基岩上。净宽2×7.5m,进口为驼峰堰,堰顶高程1313m,为无控制驼峰堰,驼峰堰上设一中墩,厚1.0m,中墩上、下游墩头为半圆形,两侧边墩厚0.8m、底板厚1.0m,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整体式结构。在墩顶部设交通桥连接两岸公路,桥面高程1319.30m,桥宽6.0m,为现浇C40钢筋混凝土T型梁组成。

泄槽段长67.66m,净宽16m,包括抛物线连接段和陡坡段。抛物线将控制段和陡坡段连接,陡坡段底坡为1∶2.0,下游接挑流段。泄槽为矩形槽,边墙底板为整体式,底板厚0.5m。边墙高6.45~2.35m,左、右岸宽0.5m,墙后直挖,墙顶以上开挖坡度1∶0.5。为防止泄槽磨蚀破坏,边墙及底板均采用C35抗冲磨混凝土。为增强泄槽底板的稳定性,减小泄洪时底板上脉动压力,在泄槽底板上按梅花形布设长2.0m直径22mm锚杆,间距、排距均为2.0m。底板布设情况设2条纵缝;沿水流方向每10m(水平面间距)设一横缝。纵、横缝均为平缝,缝内设橡胶止水。

挑流鼻坎顶高程1279.43m,反弧半径18m,挑角20°。挑流鼻坎段边墙高2.35~4.25m,墙顶宽度0.5m,控制底板最薄处厚度1.5m。鼻坎上、下游设齿槽,根据地质情况,上游齿槽深1.5m,下游齿槽深4m,底宽为1.0m,内侧边坡1∶0.3。边墙和底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迎水面各设30cm厚C35抗冲磨混凝土,提高挑流的抗冲耐磨能力,其余部分均为C25混凝土。挑流鼻坎下游出口段底高程1276.84m。

泄槽段及挑流段的纵、横缝内均设橡胶止水。泄槽段底板下设纵、横排水沟形成排水系统,通过挑流鼻坎段底板埋管再排入下游河道。

3.3 导流泄洪洞结构设计

导流泄洪洞由进口段、闸室段、无压洞段、挑流段及出口段五部分组成。

3.3.1 进口段

桩号X0-015.54~X0-013.50为进口段,进口明渠段断面呈梯形,平底,底高程1285.60m,边墙为基岩上直接削坡而成,开挖边坡为1∶0.3,为防止岸坡风化坍塌,在基岩开挖后及时采用C20混凝土对开挖基岩面进行喷护处理,对岩石破碎部分,再以长2.0m的直径22mm锚杆加以支护。

3.3.2 闸室段

桩号X0+000.0~X0-013.50为岸坡式进水塔闸室段,长13.50m,总宽7.0m,闸室底板高程1285.60m,进水塔顶高程1318.50m,高32.9m。闸室内上游设平板事故检修闸门1扇,下游设平板工作门1扇,平板检修门的孔口尺寸为(宽×高)4.0m×4.0m;平板工作门的孔口尺寸为(宽×高)4.0m×3.6m,检修平台设在进水塔顶部1318.50m处。检修平台与启闭平台之间设置C30钢筋混凝土排架相连,排架高8.50m,排架上部启闭机房为砖混结构,室内布置三台卷扬机(一台启闭检修门,一台启闭工作门),平面尺寸7.0m×10.55m,高4.0m。在检修平台和启闭平台之间设钢梯。

进水塔塔身边墙厚1.5m,中间隔墙厚度为1.0m,上、下游边墙厚度分别为1.0m、1.2m,底板厚1.5m,上,下游设齿槽,深1.5m,齿槽底宽0.8m。

3.3.3 压洞段

桩号X0+000.00—X0+130.0段为无压洞段,长130m,底坡1/100,下游接挑流段。无压洞断面为城门洞型,净宽4.0m,直墙高4.6m,洞净高5.4m。

考虑无压洞进口10m、出口20m为Ⅴ类围岩,其余围岩类别为Ⅲ类,因此隧洞进、出口开挖后,进行全断面喷锚支护,其余洞段根据实际情况喷护。无压洞衬砌厚度为50cm,考虑隧洞抗气蚀、抗磨蚀要求,全断面设C35抗冲磨混凝土。

3.3.4 挑流段及出口段

桩号X0+130—X0+144.45段为挑流段,底宽由4m扩散到7m,扩散角5.93°,侧墙高5.4~5.79m其中,桩号X0+130~X0+135.12为抛物线段,矩形断面,桩号X0+135.12~X0+144.45为反弧段,反弧半径20m,挑角20°,鼻坎顶高程1285.13m,反弧底高程1283.92m,反弧末端设深3.0m、底宽1.0m的齿墙。为确保挑流段底板的稳定,采用直径22mm锚筋与基岩连接,锚筋长2.0m,间距2.0m,梅花型布置;出口洞顶岩石开挖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挂网喷锚支护,喷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厚度10cm,挂网筋采用直径8mm,间距20cm×20cm,锚筋采用直径22mm,长2.0m,梅花型布置。

桩号X0+144.45—X0+163.95段为出口段,出口段开挖底高程1282.46m。

该隧洞主要起导流和泄洪的作用,运行期考虑水库排沙,结合坝高尽量不超过50m,确定隧洞断面采用城门洞型,净断面尺寸为4m×5.4m。

4 施工

4.1 施工条件

坝址附近有大石线公路,可通往应县县城和繁峙县城,附近有G18高速公路,因此工程对外交通比较方便。工程所用混凝土粗、细骨料全部外购,块石料在料场开采。

4.2 施工导流

采用全断面一次拦断河床围堰导流方式,上下游围堰挡水,导流泄洪洞导流。为充分利用开挖料,围堰采用土石围堰。

上游围堰长48m,最大堰高8.54m,顶宽为6m。围堰上、下游边坡均为1∶2.0。围堰堰体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复合土工膜设在堰体上游,堰基采用粘土截水槽防渗。

下游围堰长40m,最大堰高2.0m,堰顶宽6m。上下游边坡均采用1∶1.5,迎水面采用编织袋土防护厚0.5m,堰基不考虑防渗。

施工导流的泄水建筑物利用永久工程的泄洪洞。

4.3 施工总布置

生活区布置在大坝下游右岸的沟地上,混凝土浇筑系统采用集中布置的形式,布置在大坝下游左岸现有公路临河侧填筑的台地上,分别设置混凝土拌和站及相应的水泥仓库(水泥储罐)、骨料堆场。

5 工程管理

管理站设综合办公组、工程管理组。负责大坝、泄洪洞、溢洪道等的管理,包括水库的管理调度、水文测验及预报、水工建筑物及机电金属结构设备的维护与修理等。

猜你喜欢
泄洪洞堆石边墙
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深孔泄洪洞进水塔动力分析
水电站设计(2020年4期)2020-07-16 08:23:40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河谷地形对面板混凝土堆石坝边墙施工期挤压形变规律的有限元分析研究
单线铁路隧道仰拱、矮边墙快速施工技术
猴子岩水电站深孔泄洪洞掺气减蚀设施研究
水电站设计(2018年1期)2018-04-12 05:32:09
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技术创新
堆石体密度附加质量法计算方法研究
水平旋流泄洪洞水工模型试验分析
平行边墙出口窄缝挑坎消能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