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河道生态治理探讨

2018-03-24 01:42:08练玉琴陈云兰施安康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年3期
关键词:宾格护岸防洪

练玉琴,陈云兰,施安康

(上海陈政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940)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对中小河道的治理,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些城市、乡镇的防洪安全问题,同时对河道环境进行了清洁美化,为自然修复河流做了一些基础的工作[1]。但是,从生态水利的角度而言,中小河道的治理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恢复水生态系统是生态治理的主要目的,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增强中小河道的功能,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在中小河道生态治理的过程中,要正确理解生态治理的含义,从生态治理出发,制定合理的计划,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2]。本文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对中小河流治理生态化做相关探讨。

1 中小河流的现状

防洪标准较低、河道本身的防洪排涝功能逐渐退化、不能满足国家的防洪标准是目前中小河道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当有暴雨天气时,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其主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对中小型河道缺乏管理,不够重视对中小河道的生态治理。对中小型河道的治理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财力,且中小型河道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没有明确的河道管理范围,大部分河道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对生态治理的概念理解不清且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导致河道的水生态系统再次遭受破坏,河道的走向被强行改变,与生态治理的理念背道而驰[2]。而在日常的管理缺乏专人监管,在河床或滩地上随意搭建的现象时有发生,向河道内倾倒污水、垃圾也是经常出现的,这些错误的做法导致河道原有的功能不能发挥,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河道两岸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2 河道生态治理的含义

河道的生态治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环境友好型的治理理念,保持河道的自然结构和生态环境不变,创造一个完整、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满足人类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上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最先提出了生态河流的概念,在进行河道治理时,注重河道的生态结构,河道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以发挥。1987年欧洲各国开展的治理莱茵河行动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1990年代,日本开展了“多自然型河流河川计划”,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1年至2002年,日本一半以上的河道治理工程是生态河流治理工程[3]。目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河道状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对中小型河道展开生态治理,从而实现人水和谐、人水共发展的目标。

3 河道生态治理设计理念

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时,首先应全面的调研河流生态环境历史资料,深入得分析现状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生态工程及景观工程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开展设计工作。

(1)以全流域综合利益为目标,重长期生态经济效益。河道的综合治理大多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域,治理工程要着重处理好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生态、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转变重目标效益和行政区域利益的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全流域综合利益为目标,重长期生态经济效益的观念。

(2)河道治理应将生态水利代替工程水利。工程水利的主要目的是兴利除害,具有快排、速排的优势,经过治理之后,河道、河槽渠化,河岸硬化、整齐、笔直,防洪安全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忽略了人水和谐理念。生态水利河岸蜿蜒曲折、深浅不一、高低错落、急缓相间,保持自然的河道形态不变。岸坡采用生态护岸,将水、岸滩连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河道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财产不受损失,力求将生态理念与传统地域文化完美结合,保护生态河道,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持续改善水环境,以此支持、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生态治河工程措施

我国北方某市为了改善城市环境,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生态治河理念,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该市流域内多条河道的生态建设工程,并提出了河道生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5]。按照该市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该市自全面加大河道生态工程建设力度以来,全市河道水质和水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重点河段已成为水清、草绿、林茂的绿色生态通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市在河道具体的治理方案中始终坚持生态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4.1 河道走向与堤线规划

传统河道的规划治理,通常以防洪排涝为目的,将弯曲的河流裁弯取直,将零散的多叉河流汇集成一条主流等,人为地改变了自然河流中主流、险滩和急流相间的格局。而目前,为了发挥河道的生态功能,在规划设计时最大程度的保持河流的原有状态,自然曲折蜿蜒河道采取保护措施,若有部分河道确实需要调整,应先分析论证后再采取生态恢复措施。

4.2 堤岸结构设计

对河水冲刷程度较轻、河流中宽敞的河段,筑堤材料选用砂砾料,在岸堤顶部或坡上种植当地适宜生长的灌木,以此保护岸堤不被破坏,在堤岸下部种植柳树、毛柳、枫杨等护堤林带。河道转弯处的凹岸一般具有水流湍急,冲刷力大等特点,单一的采用植物措施很难保护堤岸不受冲刷,所以应采用建造水工建筑物的方法来保护堤岸不受冲刷,通常所用的材料有夭然石材、宾格网、无纺布等,具体的水工建筑物型式有丁坝护岸、宾格网石笼护岸、干砌石护坡等[4]。(1)丁坝护岸:丁坝的型式是由宾格网或铅丝网包裹大体积干砌石,插入河岸内并与河岸保持一定角度是比较常见的河道水工建筑物。主要起到了保护河岸不受水流直接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的作用,同时也能发挥改善淤积、保护水生物多样化方面的作用。(2)宾格网石笼护岸:宾格网是包塑镀锌铁丝网,内部充填块石,网眼大小一般不大于15cm,应保证填充的块石不会外漏。宾格网石笼具有柔韧性高、不易断裂的优点,能很好地适应地基的变形,其多孔结构对生物的栖息也是有利的,可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3)干砌石护坡:干砌石护坡具有成本低廉、可就近取材且施工技术简单等优点,一般常用在在坡度较缓的土坝迎水面。其基础配以铅丝石笼护脚,护坡下设无纺布反滤层且不影响整个河流生态系统循环。(4)块石护岸:适用于防冲能力要求低和水流流速较小的河道,就近取材,选择当地块石干砌护岸,在保护河岸的同时,使河道显得清新、古朴,有一定的景观效果。同时石料之间的间隙有利于河道水生物、苔醉和草本植物的生长,改善河道自净能力,维持水生态环境。

4.3 河道清淤疏浚或扩宽河道

河道淤积是防洪中的最大隐患,也是河道治理的重点,清淤是对河道进行机械清理、拆除,河道清淤清障有很大执行难度,河道旁许多非法的建筑物长期的存在,为防洪埋下了安全隐患,对这些非法建筑物要无条件的进行拆除,对河道清淤清障完成后,河道才真正达到了防洪的目的,重新使河道恢复了自然景观的功能。将冲积物、堆积物以及废弃、违反河道管理规定搭建的滞洪、碍洪建筑物一并清理疏浚或对不满足河道行洪断面进行扩宽。通过这种措施治理之后,能够使行洪断面得到保证。

4.4 堤围及护岸工程

各种标准的堤围是河道治理中最重要、最普遍的水利工程设施,对保证水安全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堤围日久的失修,部分堤围都需要重新进行加固建设,对这部分堤围进行加固施工中,要选择适宜河道需要的标准进行,不可盲目的追求高标准,对堤围建设,要尽可能地达到保护水环境安全及防洪的需要,避免一些不客观的硬性治理,要尽量地还河道以自然的本色,保护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尽量不在建设中进行破坏。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为野生的水生与陆生植物,鱼类与鸟类等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方便条件。推广应用新型护岸、丁坝、鱼道、人工浮岛及生态型的城市雨洪利用排水系统等技术和产品。要造成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注意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体现人文关怀。

5 结语

中小河道生态治理经过大力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过去的监管不到位,所以导致中小河道受到严重的污染,原有功能退化,我国的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所以需要加大治理力度。应该真正的理解生态治理的含义,在展开对中小河道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使中小河流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并且加强河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障中小型河道生态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强,杜向群.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讨[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5(3):68-69.

[2]徐海巍.加强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思路探讨[J].工程科技,2016(17):245.

[3]河川治理中心.河道整治中心(日本)滨水地区水设施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陈济.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探究[J].水利科技.2012(25):193.

[5]于德全,丁万峰,于万涛.浅谈中小河流生态治理[J].科技视界,2013(31):377.

猜你喜欢
宾格护岸防洪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大众科学(2022年8期)2022-08-26 08:58:54
英语非宾格动词被动泛化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满语宾格的用法
满族文学(2020年4期)2020-09-03 04:29:23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Past, Present, Future
联锁式生态护坡砖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无加诸人
小学生时代(2016年6期)2016-12-10 02: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