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视野

2018-03-24 03:32
今日农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山西省水稻

亮点农经

膜侧精量播种技术培训帮农民科学种田上台阶

张中东在讲膜侧播种技术

“膜侧播种技术”被山西省纳入助力精准扶贫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项目之一》,2月4日上午,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科普中国乡村e站联合繁峙县裕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五寨鑫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县城举办了一场农技培训班。山西省农科110专家张中东现场授课。五寨县农业种植大户、科普惠农服务站会员、家庭农场主等人员参加了培训学习。

该项一体化技术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栽培生理研究室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玉米铺膜种植方式试验的基础上集成的,其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不开沟铺膜,节省地膜,易于回收,减少白色污染;二是无需人工放苗,有效缓解铺膜种植玉米早衰问题;三是作业速度提高50%以上,苗齐苗匀,增产增效;四是地膜不打孔,不漏风,保墒、耐旱、除草效果好;五是播深可调节,实现探墒抗旱播种;六是铺膜呈拱形,利于膜上雨水集纳到苗带;七是勺轮式;八是档变速排种盘,轻松调节播种密度。

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张中东向记者透露,2017年,该项技术在山西省寿阳、五台、繁峙等10县市进行了示范,累计推广面积335公顷多,其中玉米281.4公顷,谷子3.35公顷,高粱46.9公顷,糜子2公顷,红小豆1.34公顷。雨养旱地示范区对比农民常规种植出苗率提高了15%,出苗整齐度、肥料利用效率均大幅提高,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效果,玉米杂粮长势明显优于对照,平均亩增产15%;常规铺膜种植区采用本项技术后,仅铺膜播种成本每667平方米就减少40元,还省去了抠苗放苗的投工,生产效益显著提升。由于这项技术既省工又增产,受到广大农民和农技推广部门的一致好评。

此次五寨县举办膜侧精量播种技术培训,为该县农民提高科学种田方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武竹青)

培训现场

特色种养

中国杂交水稻让尼泊尔农民尝到了甜头

50岁的尼泊尔农民碧玛拉在加德满都谷地的“稻米之城”种了将近20年水稻,2017年是她最开心的一年。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告诉你,现在我有多开心。比起去年,今年水稻收成要增加好几倍。”站在自家的稻田里,碧玛拉对外人无法掩饰自己的兴奋。

过去多年,碧玛拉一直在家种当地水稻,由于产量不理想,每一年都要换品种。但2017年她试种了中国杂交水稻,亩产量增至460至600千克。这意味着她的收入将会增加三倍。

2017年10月23日,来自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尼泊尔国家农业研究委员会的官员和其他地区的20多位农民,来到碧玛拉的杂交水稻试验田观摩参观,分享她的喜悦。

根据2015年4月中尼两国政府签署的换文规定,中国承担援助尼泊尔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其中,杂交水稻和玉米品种试验及示范推广、杂交水稻育种和制种是重要内容。

援尼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组组长张孝辉告诉记者,从2016年2月开始,他带领其他4位高级农业专家,在加德满都、奇特旺等多个地区挑选了数个水稻和玉米试种点。一年多的试验显示,中国杂交水稻和玉米表现优异。

59岁的农民里瓦提也参加了23日的观摩会。里瓦提来自邻近加德满都的加雷帕兰乔克县,他也参与了杂交水稻的试种。

“今年我家田里的水稻产量是去年的4倍,收入也翻了两番,这是我们这代人从来不敢想的事情,中国水稻品种真是一种恩赐!”

尼泊尔国家农业研究委员会官员高塔姆在观摩现场告诉新华社记者,他们一直在试验中国的杂交水稻品种,发现产量比尼泊尔本地品种要高很多,如果扩大种植面积,尼泊尔政府可以大大减少大米进口。

尼泊尔是农业国家,其中水稻、玉米等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公开资料显示,尼全国75个县中有38个县粮食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尼泊尔从印度等国进口大米数量的年均增速约为15%。

据张孝辉介绍,过去一年多,援尼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组已经完成了67个品种的试验,其中4个最优品种在尼试种面积已达9.64公顷,2018年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周盛平)

广角农经

“环保香旺火”迎“两节”

一年一度的春节、元宵节就要来了,落户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阳白乡桑院村的赵氏“环保香旺火”生产基地正加紧生产。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县长赵补文、县环保局长赵耀伟和4名环保干部一起走进生产基地,共同严把质量关,商量扩大生产规模,寻找多种销售渠道,力争为全县人民过一个神清气爽、清洁亮丽、安全环保的新春佳节而出谋划策。图为琳琅满目的“环保香旺火”成品。

(金俊贤)

创意农经

废弃秸秆清洁发电农民增收7000万元

“每天消耗农作物秸秆800吨,全年达25万吨,每年直接给付农民废弃秸秆费用为7000万余元。过去污染环境、不知道咋处理的废弃物如今变成了‘香饽饽’。”这是山西国耀新能源有限公司稷山生物质发电厂总经理高岩接受采访时说的一番话。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生物质发电厂建于翟店镇,是全省少数几家建成运营的以废弃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来源的发电企业,2016年1月正式投产,总投资2.4亿元,现有员工150余人,年发电1.8亿度、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2500万元。该企业用发展实绩验证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正往该企业送秸秆的稷山县柴村村民梁吉荣说:“以前村里到处都是废弃农作物秸杆,又脏又乱。有了发电厂收购,现在村里干净多了。”开着蹦蹦车、满载果树枝的斋公庄村民薛占东说:“过去果树枝无人收购,果农乱堆乱放还焚烧,影响生产污染环境。现在发电厂收购果树枝,地里环境好多了,还能挣钱,咱果农打心眼里高兴。”

在生物质发电这条产业链条上,每天有着2000多人活跃在运城市和临汾市的田间地头,收购秸秆,再粉碎、运输……在厂区原料场,一辆来自盐湖区乔安庄的大货车正在卸下一大车粉碎果树枝,车主马师傅说:“这一车有27吨,能卖7000多元。”

发电厂不与农民争利润,每吨收购价一直保持在250元至350元,靠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高经营效益。运行一年多来,该企业改造锅炉,降低燃料消耗10%,仅此一项每年提高经济效益1000万余元;将汽轮机冷却系统变水冷为空冷,将日水耗由1000吨降低为20吨,节约了珍贵的水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最近,该企业正与相关科研部门联合攻关,前期投入400万余元,计划把多余的原材料加工成活性炭、中东水烟炭和烧烤碳。目前,这一项目已进入设备制造和安装阶段,将根据市场需求和效益投入规模化生产,实现企业效益成倍增长。

(苏黎原 牛东海)

合作动态

山西高寒干旱山区藜麦种植效益好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木角乡是典型的高寒干旱山区,非常适宜杂粮的生长发育。这些年,平鲁区一直大力推广藜麦种植,藜麦种植不仅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点项目,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理想经济作物。藜麦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生长期为90-220天,生长期与播种期时间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藜麦虽然种植要求高,但也耐旱,种了这么多年庄稼,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藜麦。”下木角乡下木角村村民张优文说。

“砖石2号”是由平鲁区推荐的高产高效典型品种,老张提起种植藜麦的收益,乐得合不拢嘴。2017年,老张种植藜麦面积达134公顷,平均667平方米产145-160千克,每亩经济效益为900-1000元。

朔州市种子站在经过对老张和村民种植情况的详细调查后,总结出了一套 “砖石2号”的高产高效管理方式。据种子站负责人介绍,一是种植的气候条件,种植要求当地无霜期在100天以上,海拔1500米以上,降水量300毫米以上,最高温度不高于32度;二是施肥整地,最好在播种前一周将肥均匀撒施在地里,旋耕土地15-20公分深,如果地里有前茬留下的根或塑膜需要彻底清理,以免影响播种及藜麦的生长,建议底肥一次施足不做追肥;三是病虫防治,地下害虫是藜麦种植过程中的主要虫害,尤其是以金龟子类最普遍,如果地下害虫严重,需要在播种时撒施地下害虫农药。

(乔九军)

纯粮酒坊鼓起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入冬以来的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王家岔乡,虽然室外气温已降到-10℃左右,但聚在寇家村宋老酒纯粮酒坊前的乡亲们心里却是热乎乎的,因为大伙儿拿到了酒坊的第一笔分红。

宋老酒纯粮酒坊项目是寇家村抢抓旅游开发契机,结合扶贫政策支持,由朱家湾村第一书记引进忻府区系舟山农业新技术推广有限公司投资129万元兴办的。项目按照 “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同时整合各类扶贫资金63.1万元入股企业参与经营,从而带动159户贫困户享有资产收益性分红收入,户均年收入595元。同时,村集体通过项目盘活闲置土地,实现土地承包年收益5000元。

据了解,在脱贫攻坚中,王家岔乡党委、政府立足本乡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五有”标准,千方百计引进产业扶贫项目,建起寇家村纯粮酿酒厂、王家岔油坊、酒醋联合生产线、内置金融合作社、蘑菇山货加工等项目,探索构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下大力气带领群众由“靠天吃饭”向“专产专业”转变,鼓起贫困群众的“钱袋子”。

(岚 山)

猜你喜欢
山西省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召开2020年度山西省电教工作视频会议
一季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