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帆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比较、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进行辨别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思辨的精确性、敏锐性。
【关键词】问题情境 思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70-01
高中学生与初中生物课堂的最大差异在于高中学生大都习惯于听而较少说,主动性有所欠缺,在教学中如何借鉴初中生本课堂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更主动、更深入、更有效,引发我的思考。实际教学中我设置一些能激起学生思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学会辨析,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改变为自主性学习,在思维碰撞中提高了思辨能力,也提高课堂效率。
一、对于问题情境的认识和利用
1.问题情境的重要价值。
课堂上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头脑中如果没有问题,很难产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究,体验到探究、生成、改进、目标达成等良好的心理体验。
2.问题情境的利用
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和辨析解决问题——释疑过程中产生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利用问题情境,在学生的动态生成中取得层进式收获,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同时,结合学生动态生成中突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这种“以学定教”,大大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用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辨
(一)结合民生热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教学中可以结合民生热点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内容教学中,结合“大头娃娃”与“问题奶粉”的民生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1)“日本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却结石了。”原因何在?(关注民生)
(2)超量使用三聚氰胺,目的何在?是为了提高什么的含量?
(3)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结石与大头娃娃,究竟是怎样的物质?蛋白质对身体发育的作用?(突现蛋白质功能)
(二)结合生物制品提出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辨的兴趣。
通过现实生活生物制品的应用与价值,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探究答案的过程中来。
如在“基因工程简介”内容教学中,可展示胰岛素注射针剂,介绍其作用及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简介胰岛素的发展:历史——用猪和牛胰腺提取;不足:牛、猪与人胰岛素结构有差异,易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现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由大肠桿菌生产的人胰岛素;好处:成本低廉,产量与效率高,效果好。
提出问题:大肠杆菌怎么会生产人胰岛素?
这样结合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明确而具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思辨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三)结合生物科学工作与前景,设置半开放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辨的精确性。
生物新品种的培育,是一个有争议、有难度的生物科研课题,可以结合它提出半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思辨的精确性。
如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内容教学中,可作情境铺垫,多媒体显示三幅图片——马铃薯植株、番茄植株、虚构的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植株。学生一看到“虚构的植株”,就有了十足的兴趣。基于这种兴趣提出半开放性问题:如果你是从事此项科研,想培育这种植物,你的方案是什么?可行性如何?
在学生充分思考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比较、归纳、综合,让学生在各种方案的探讨中,学生的思辨渐趋精确和科学。
方案1:嫁接。
不可行:嫁接属于营养生殖。即使嫁接成功,表现出来的收获也是接穗的内容。
方案2:马铃薯与番茄异花传粉。
不可行:不同的物种之间有生殖隔离。
方案3:基因工程方法,马铃薯的基因转移到番茄体内或相反。
不可行:基因工程能转移的目的基因的数量有限;一个或数个基因不能控制果实或块茎的全部性状。
方案4:人工诱变育种。
不可行:人工诱变时变化的基因是少数,变异方向不定。
结合学生的思考与不断否定,针对性地提出有思辨性的问题:(1)性状由什么控制?要让一种植物表现出两种植物的性状,应如何做?(2)如何能让两种植物的基因集中在一个植物的细胞中?(3)这个融合的细胞发育成的植株,结果会如何?最终集合师生的智慧,可以得到一个精确的方法——细胞融合。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先除去细胞壁——细胞融合形成的原生质体——长出细胞壁成为一个杂种细胞——植物组织培养植株。
(四)创设对比性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思辨的敏锐性。
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重视分析,关注科研思想,最终突破要点,获得思辨的敏锐性。
如在《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内容教学中,给出三个对比性的方案,分析不足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利用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A(粒多、易病)和品种B(粒少、抗病),如何培育出人类理想的玉米品种?
方案1:杂交法。
品种A×品种B→粒多抗病:粒多易病:粒烽抗病:粒少易病 (筛选) (淘汰) (淘汰) (淘汰)
思辨与分析——
不足:如果粒多、抗病都是显性性状,那子一代的粒多抗病类型有些是杂种。种植下去,后代又会有性状分离的现象。怎么解决?
方案2:先杂交后自交法。
品种A×品种B→粒多抗病:粒多易病:粒烽抗病:粒少易病 (筛选) (淘汰) (淘汰) (淘汰)
不同情况的后续处理:
(1)若粒多、抗病都是隐性性状,可直接选育作种。
(2)若粒多、抗病都是显性性状,则筛选出来,连续自交,到不出现性状分离时选用。
思辨与分析——
不足:连续自交,实际操作中的时间与年限?
方案3:应用杂交法和单倍体育种法。
思辨与分析——
难点:花药离体培养的技术要求?成活率高低?
这样对比性的问题情境和实验方案,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辨的敏锐性和深刻性。
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与生物科技前沿,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与辨析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建构模型、提高生物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