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雪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34-01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启了他“社会性动物”的生涯,无论是生活环境或是人际交往都在社会中完成。良好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为处于生长期的幼儿提供了基本的身心发展条件。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成熟的过程。
一、幼儿园里“小社会”的出现
幼儿出生后进入到一种社会关系中,但交往中的关系大多是身边的亲人,在颦笑间和牙牙学语中体验最初的社会交往。3周岁,幼儿进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集体生活环境——幼儿园,在这里认识了自出生以来最多的新朋友,开始学习怎样和同伴交往。
人类是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生存的,孩子们在群体中借助环境与人际间的交往发展独立的个性,形成个性化的独立个体。
你会发现,在刚入园的时候,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会产生排斥现象,大多以哭闹的方式抗议接触新环境,产生所谓的分离焦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后,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形成了最初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幼儿在迈向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质的变化。
但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大多还是我行我素、不合群、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意识,往往是一个人在游戏。可是,当他们说出:“我们做朋友好吗?”的时候,孩子开始主动“交朋友”了,开始每天和朋友一起做游戏,吃饭要在一起,上课要坐一起,还会自豪地告诉父母、老师和身边所有的人:“谁谁谁是我的好朋友”,“我喜欢和谁谁谁一起玩”等等,这是人际交往的开始,也正是在三五成群中,幼儿园里的“小社会”建立了起来。在“语言交流、嬉笑打闹、耍脾气闹别扭转眼又和好如初”的过程中,学习合作、分享、宽容、理解,学习待人接物,初步萌生价值观与人生观,为将来净化成为社会成员打下了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目标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二、实施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生理发展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心理需求也逐渐增多,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交往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孩子社会性不断发展的需要。因此,幼儿园通过开展与社会领域有关的活动,如:主题教育教学活动、社会体验区域游戏活动、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等,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并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一)社会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
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包括对幼儿进行社会情感、社会认知及社会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师要了解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设计组织不同主题下的与社会领域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有所了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学习社会规则,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自我意识和社会生存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二)建立并开展社会体验区域游戏活动
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获取生活经验,越来越多地接触不同职业的人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场所,这也是幼儿社会性不断累积、不断丰富的环境支持。
社会体验区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角色扮演区,是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获取更多的生活经验。游戏中,孩子们要体验不同职业的人,调动已有生活经验作为辅助,在游戏中完成社会体验。
“小社会”中的各种角色体验游戏是“大社会”中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活动的缩影。幼儿园的角色扮演区,一般创设有:娃娃家、小餐厅(包括肯德基、麦当劳、吉野家、必胜客等等)、理发店、医院、超市、商场、银行等生活中常见的场所,教师在创设区域和投放区域所需材料的时候,要以真实为基本原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采用1:1比例的材料,让每个角色区域都是现实生活场景的情境再现。
以美发店为例:在我们中二班的朵啦美发店中,教师和孩子们共同讨论设计了三个区域。首先是等候区,这里有小椅子、纸杯、水壶、杂志等,是为小顾客提供休息等候的场所;第二个设计是剪烫区,在这里为孩子们提供了镜子、座椅、剪刀、梳子、吹风机、烫发卷、烫发器、染发剂、发型画报和染发色卡等等,供幼儿剪发、染发、烫发使用;最后是洗头区,在这里提供了自制洗头盆,洗发精、座椅、护發素、毛巾等,是给小顾客洗头用的;另外,还设计了美发屋的标识,还有客人用的罩衣等等。
总而言之,社会性的培养对幼儿将来社会规则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建立意义重大,“引导者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