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雅岚 马超 张均 焦念元 尹飞 孔蓓蓓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对地方高校农学专业的人才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大。对于目前地方高校而言,其应该高度重视农学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并与市场供需特征进行联系,不断地创新培养人才理念,大胆地对传统的农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不断满足农村地区对地方高校农学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应用型的农学人才。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地方高校 农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27-02
1.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的特性
1.1 行业性
行业性是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的首要特性,根据知识体系以及构造状况,面向“三农”,按照农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来对农学知识体系加以构建。专业型及应用型专业主要基于行业为中心地位所设置的专业,并非面向具体的职业岗位或者岗群,专业口径理应更加宽广,专业理论则应该更加地厚重,这样的特性促使学生对农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尤其是作物生产方面的专业内容,如:作物选种、基因育种以及农产品的保存、深加工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1.2应用性
根据能力构造而言,应用型及专业型人才应该是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运用、分析复杂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此外还应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处提及的“应用性”不只是继承性应用的范畴,而且还属于创造性应用的范畴,通过对新知识、新方法以及新技术等的不断学习,对新情况进行创造性地分析,从而不断地去解决实际的和复杂的专业性的问题。
2.当前地方高校农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化,无法满足“一专多能”的基本需求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仍处于初级阶段,那么这就需要高校在培养农学专业人才时,其专业知识应该注意涵盖整个农业产业链,不仅仅要懂得生产环节的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备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然而,目前的现状就是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与当前市场对农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匹配。
2.2 农学专业学生自我创新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
我国幅员辽阔,农业发展根据地区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相关突出性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标准加以解决。这就为农学专业的人才培養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农业现代化自身就属于一个创新生产方面的问题,那么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其在培养农学专业人才时,无比要不断完善和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会遇到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以提高农学专业人才的总体素质。
2.3未充分地认识到“三农”发展现状
地方高校农学专业人才是直接为解决农村“三农”问题所服务的,而该问题由于存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历史等方面的多种问题,其任务艰巨性以及复杂性需要更加全面以及客观地认识。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农学专业人才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度严重低下,且也不够全面,对农村现状的确切认知严重匮乏。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农学人才培养策略
3.1加强对学生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加以突出和培养
以前因过于重理论和轻技巧,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应该以实际现状出发,基础为知识,注重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使得自身的知识以及能力素养能够协调发展,从而最终使得学生发展更加全面。
3.2加强体系化的科学培养
按照农业教育发展规律,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实际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应用系统,结合专业化的特色,使得各个环节之间互相衔接,积极地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科学方法加以引导。
3.3强化对农学专业学生主体意识加以培养
当前时期下,很多大学生内心的主体性意识十分强烈,若过于强调统一性,对个性任务的发展以及培养,那么学生就会完全丧失主动性以及自主性,从而影响了创新精神的新形势、新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统一规格、千人一面,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活化人才培养机制,唤醒和培育学生 的主体性意识,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 目的。
4.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农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着诸多突出性的问题。如:知识结构过于单一化,无法满足“一专多能”的基本需求、农学专业学生自我创新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未充分地认识到“三农”发展现状等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应该着重加以解决,以提高高校农学人才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瞿志印.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8):5.
[2]孙德彪.地方高校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2010,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