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苏汇 钟双喜
【摘要】自大学生信用卡退出消费市场后,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速并先后进入校园贷款市场。校园借贷是就学生发展需求应运而生的行业,但近年来校园借贷乱象丛生,衍生出众多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校园借贷现状,研究因校园借贷平台与大学生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用风险问题,进一步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校园贷 信息不对称 防范措施
一、校园借贷现状
校园借贷主要分为分期购物平台、p2p小额贷款平台以及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凭借门槛低、手续简单、发款快的特点在大学校园这一空白市场迅速发展。但是在校园借贷平台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不足问题的同时,众多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的大学生却深受其困,校园借贷还衍生出了暴力催收、套现欺诈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校园借贷平台存在的问题
校园借贷平台的准入门槛低,没有确立一定的行业标准,也没有一定的监管机构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它通常以“百秒审批”、“不看征信”、“即时到账”等极具诱惑力的广告;以只需提供学生证、身份证等基本身份信息,无需担保抵押的极低门槛欺骗诱导学生,但是在实际借贷过程中却往往隐藏着众多的隐形服务费以及高昂的逾期违约金。校园借贷平台在抢占校园空白市场过程中以欺骗诱导的方式,巧立名目来实施高利贷行为,已经涉嫌非法经营,并且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二)大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群体普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对于校园贷中存在的各种手续费、服务费、违约金的计算方式并不清楚,易被校园借贷平台“零利息”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其次大学生群体消费通常缺乏理性,自控力差,易受到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的影响。由于大学生自身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没有相应的违约惩罚对其进行约束,一旦还款逾期或无力偿还,就只能让父母来做坏账的承担者,抑或是在多个借贷平台间“拆东墙补西墙”,恶性循环。
(三)衍生出的社会问题
由于平台未对大学生的信用度和还款能力进行评估,也没有相应的违约惩罚机制,一旦发生逾期,就只能通过暴力催收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不仅触犯法律,也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容易催生极端事件。2016年河南学生郑某沉迷赌球,先后利用28名同学的身份信息在各网络借贷平台进行借贷,欠下近60万元巨额贷款无力偿还,最后被逼上绝路。该事件就暴露了校园借贷的办理手续简单,各个平台间相互独立,且不会对借贷人所得借款的真实用途进行后续追踪的问题,这导致大学生借贷人可以在多个平台过度借贷,增加了借贷平台所应承担的金融风险和大学生借款人的借款风险,同时还可能会出现借用身份、盗用身份贷款的情况。
二、校园借贷的信用风险
校园借贷存在风险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借贷平台和大学生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借贷过程中,借贷平台和大学生借款人各自拥有的信息不同,信息优势方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可能会隐藏其某些真实信息。在校园借贷的过程中一些劣质的借贷平台往往不会告知借款人借款的真实风险,而大学生借款人仅凭借“校园贷”的宣传页上打着“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具有欺骗、迷惑性的外在表现进行判断,忽视了隐藏的高额费用。大学生借款人通常也没有办法判断该借贷平台是否为优质平台,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因此借贷平台对其自身的运营方式和状况具有完全信息,享有信息优势。相反地,大学生群体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其父母给予的生活费维持日常开销,他们只需要在借贷平台上提供基础的身份信息就能完成注册和借款,这就使得借贷平台很难知悉借款人的信用、还款能力、借款的真实用途等信息,进而成为信息不对称中的劣势方。
三、防范举措
针对校园借贷平台和大学生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以信用制度为基础,政府、平台以及大学生自身三位一体的校园借贷信息公开网络系统。该网络系统是由政府主导,以信用和信息为基点的大数据系统。信用程度通过数据分析展现出来,起到推动和警戒作用。信息则是大学生和校园借贷平台的基本信息,雙方资金流向记录、行业内的数据动态等方面的综合。通过对信用和信息的披露,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具体举措如下:
第一,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一个政府、平台、大学生自身三位一体的网络系统,将各校园借贷平台集中起来进行管理。政府及监管部门逐步建立一套适合的行业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完善监管体系,对校园借贷的流程进行严格的审查,规范业务流程。
第二,在网络系统中完善各校园借贷平台贷款资金流向记录,并且督促各借贷平台逐步实现平台内部良性竞争、行业内的数据共享和共同发展。这样可以便于政府监管,促进借贷平台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防止借款人因重复贷款或跨平台贷款引起巨额本息债务而无力偿还的情形。
第三,在该网络信息系统中实现与征信机构的信息联网,征信机构对借款人目前的收入状况及其个人信用资料出具相应的信用报告,校园借贷平台可以通过信用报告分析借款人的偿还能力,限定借款额度。对借款人的个人信誉情况公开,进行信用累积制,同时应注意对借款人的个人信息保护,防止盗用身份的情形。
第四,通过该网络信息系统披露借贷平台自身的信誉情况,使一切借贷程序透明化。对平台采用信用等级制度排名,借款人也可以对其评分,使得其他借款人可以通过系统的自动比较分析,优先选择信誉状况良好的借贷平台,降低借贷风险。
四、总结
建立以信用制度为基础,政府、平台以及大学生自身三位一体的校园借贷信息网络系统,进而加强三者之间的交流,促进三者之间的信息知悉程度,使借贷程序更加规范化、透明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校园借贷行为,使之能够真正地促进资本的合理配置,解决大学生自我提升和创新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互联网金融消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胡瑞显,孙英隽.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6,(02):62-66.
[2]张海楠.基于信号传递模型的校园贷平台的行为分析[J]. 全国商情,2016,(21):68-71.
[3]吴敏.浅析校园网络借贷问题及其风险防范[J].当代经济,2017,(07):29-31.
[4]李新龙,丁伟.关于高校“校园贷”乱象问题的几点思考[J/OL].现代交际,:1(2017-09-28).
[5]黄志敏,熊纬辉.“校园贷”类P2P平台面临的风险隐患及监管对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30(03):17-22.
[6]王骄洋.高校学生校园信贷风险及防范对策[J].知音励志,2016,(13):25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年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校园借贷风险防范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