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11-000-01
摘 要 中药颗粒剂多是采用灌装的方式,灌装设计是重点和关键,在后续设计阶段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提升制药生产水平和效率。本次研究中以中药颗粒剂灌装方式作为基础,对如何进行优化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药颗粒剂 灌装方式 设计要点
近几年我国制药行业取得突出的发展成就,中药颗粒剂的灌装方式和设计是重点,颗粒剂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提升颗粒剂灌装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颗粒剂指的是具备粒度的干燥颗粒,其本身分为混悬、可溶和肠溶等类型,是口服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制药过程中,需要采用自动化操作形式,对灌装应用的设备进行优化处理,保证灌装方式更佳多样和高效。
一、颗粒包装机
(一)颗粒包装机流程
在诸多制药生产中,选择将颗粒包装成小袋的形式,当前多列颗粒包装机的前身是参照先进机器的包装设备,直接用到制药中。颗粒包装机的工作流程较为复杂,采用的自动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做好各个环节处理工作,如下:包装材料-薄膜器成型-纵封合-打批号-横切/横向断裂线-成品,在工作过程中自动完成计量,充填后,做好包装处理工作,自动完成后实现对颗粒物的包装。
此外考虑到成本等因素,在很大一部分上制造商選择的薄膜含量比较低,甚至存在无铝塑膜,对颗粒剂的灌装计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包装过程中物料所占比例决定合格率。
(二)颗粒包装机常见的灌装计量
当前在制药机械生产制造过程中,颗粒包装机的摆动形式不同,根据现有灌装计量和实际要求可知,只有做好现有灌装处理工作,才能避免出现设计不到位的情况。
1.摆动式下料方式。摆动式下料方式是借助国外机型的一种方式,在原有处理要求下,对零件进行加工和处理,此外以装配调整要求可知,该方式能实现单独调整下料,速度快,效率高。但是对颗粒本身有一定的要求,必须保证其均匀和流动性。在双侧下料中,单道供料为双侧2套计量,如果颗粒粒度不理想,会出现单侧计量超出的情况,调整比较困难。在设备运转的前提下,如果存在超重的现象,则很难分清是哪一个步骤出现问题,如果调整失误则会出现物料浪费的现象。详细如图一:
图一:中药颗粒剂摆动式下料方式
2.螺杆旋转进料方式。螺杆旋转的进料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取消摆动下料摆动料管机构,通过间歇送入计量的方式,能实现物料依次处理。螺杆旋转的进料方式在工作中采用多个通道进行,各个螺杆的相互协调作用明显,物料在灌装中依靠螺杆旋转实施,对螺杆的加工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完成旋转,受热产生化学反应后颗粒直接挡在进料范围内。
二、硬胶囊填充设备计量探究
现阶段以灌装计量处理要求作为基础,能实现灌装的有效处理。以下将对硬胶囊填充设备计量探究。
(一)微丸填充方式
根据物料不同情况可知,根据插板和真空吸附方式的差异进行处理,真空吸附采用的是真空所产生的负压,让小丸出现旋转和位移。而后将灌装至胶囊中,这种灌注方式能避免对药物的伤害,提升灌注过程中颗粒的完整程度。在灌注处理过程中对完整性有严格的要求,通过对应的转动可知,压出和相关计量符合的模式可知,能对计量进行合理化控制。结合具体情况能对计量进行合理化控制。利用计量盘的厚度进行调整后,对灌装形式进行调整,能保证其可靠性,在操作过程中,对填充有序性问题进行控制后,能避免外力因素造成破坏。
(二)真空吸附处理
真空吸附方式是利用真空负压的形式处理,将小丸吸满一定体积,通过旋转一定位移,将其放置在表面。该装置由计量管、计量杆等组成,该吸附方式比较完整,每套装置都具备两组计量管。一组计量管插入料筒内经真空吸附一定容量的微丸,另外一组计量位于空胶囊正上方。计量管装置升高一定高度后,计量套装置旋转180°,装置下降到原始高度后,吸附微丸一组计量管位于被灌注胶囊体的上方。该装置形式具备自己的特点,采用的是真空吸附形式,计量准确率较高,根据计量管内的柱塞调整后的容量要求可知,两排计量管采用的是边吸附边填充的方式,结构简化处理,在实践中气体作为传递的介质,与微丸属于柔性接触,对微丸不造成任何损坏,故特别适合于缓释制剂微丸的充填。在工作过程中,计量管口多余的微丸可通过吹气的方式清除,保证计量的精确。
(三)插板处理方式
插板方式能实现对对应规格计量部件和模具的有效处理,对各种型号的硬胶囊处理后,物料的计量是可以调整的,该设计形式的核心是剂量叉、移动板等,板和托板是连接在一起的,左右移动后,固定不变,通过移动板左右周期性摆动后,能实现微丸填充。根据机构的应用特点可知,板上开孔位置和托板位置使相互错开的,板和托板同时移动,在板上开孔后能实现移动操作,剂量叉与拨叉组合形成的体积是用来控制充填的微丸的,由于剂量叉可以前后移动,从而改变内容物的体积,达到调整装量的目的。
三、结语
中药颗粒剂的灌装处理形式比较特殊,在灌装阶段,需要了解计量变化,在颗粒包装中如果出现颗粒细小、物料混合等现象,可以尝试采用硬胶囊进行处理。开合过程中避免摆动偏差,使其对制药产生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利伟.对制药生产中颗粒剂的灌装方式及设计的探讨[J].机电信息,2013(2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