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昀 刘宏
[摘 要] 经济新常态和新业态的出现,给我国财务专业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国内“核算型”财会人员已经饱和,而高端管理型财会人员稀缺。文章分析了柔性培养管理型财会人员的必要性,界定了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内涵,文章围绕管理型财务人才的所具备的八大能力,在原课程体系基础上设置了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框架体系,并从完善实践实验课程体系、建立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论文题库、加强教学团队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对课程体系形成支撑。
[关键词] 柔性培养;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课程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3. 084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3- 0202- 02
1 柔性培养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1.1 区域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区域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使得传统“核算型”财会工作大大简化,“一带一路”等国策下,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的集团化和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使得企业需要财会人员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社会需求的变化使得财会人员出现了结构性短缺,核算型财会人员饱和,而管理型财会人才稀缺。
1.2 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柔性契合的需要
专业是社会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之间联结的纽带,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规划应当根据其进行柔性化调整,才能担负起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职责,并解决学生就业这一重要的民生问题。
1.3 适应大类招生改革背景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2016年贵州财经大学除艺术类专业、中外合作等项目外,本科招生开始实行“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模式,原则上一个学院只按照一个专业大类进行招生。柔性教育的实质与之不谋而合,要淡化学生录取的专业属性,根据学生多元化个性,给予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方式、渠道等方面的自主选择权,实现学生多元智能化发展的需求。
1.4 凝练财务管理专业特色的需要
贵州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拥有本科、学术硕士、专业硕士三位一体的学科平台,但与很多地方性院校一样,在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等方面受传统大学、研究型大学的“刻板”影响,致使学校财务管理专业办学特色较为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与省内其他财会专业趋同,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有差距。
2 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内涵和建设目标
“柔性培养,动态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基础源于系统论,是一种开放式、动态化、智能化的教育模式,它体现了育人与用人、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学校与学生、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高度契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应社会需求而动、鼓励学生多元智能化发展、使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提升,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在多变的工作环境中的柔韧度和灵活性。
根据贵州财经大学的发展和会计学院的发展定位,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是系统掌握会计财务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包括:管理、经济、法律、金融、税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准确判断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具有创新意识、战略思维和团队组织能力,具备“儒魂商才”人文素养,能够胜任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与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从事理财、金融、管理咨询及会计实务工作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3 优势分析
目前,贵州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和方案上还有可完善的地方,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也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
贵州省经济发展速度和模式都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引银入筑成果斐然,创投产业欣欣向荣,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带动,使得区域经济迅速崛起,2016年贵州省GDP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都位于全国前列。
学校财会毕业生在省内和西南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贵州省企业中大部分财务总监(或经理)职位中,贵州财经大学毕业生占据较大份额,说明学校培养的财会毕业生具有“后劲足,综合素质高”的特点和走上管理岗位的潜质。
贵州财经大学搬迁新校址后,现任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提出把本科教育作为“主基调”,着力打造实验实践教学硬件设施,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师资人才,学校已具备培养管理型财会人才的软实力和硬件基础。
贵州财经大学是国内最早建校的财经类院校之一,办学历史悠久,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和实施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紧密契合,其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等基础学科根深叶茂,有力地支撑管理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 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4.1 基于管理型财务人才导向的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
除公共基础平台的基础性模块外,与管理型财务人才的培养要求相适应,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学科基础课主要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基础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金融学、会计学原理、经济法等。学科基础课特点是覆盖面较宽,内容较成熟、为学生在宽厚的学科基础上进行柔性化选择课程和方向奠定了基础。
4.2 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与柔性化平台的专业选修课
管理型财会人才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为了体现专业发展动态,增加学生的柔性化自主选择空间,设置柔性化平台选修课程。
与区域经济相吻合,设置三大方向性模块:财务风险控制模块、公司理财模塊、财务中介模块。
这三大模块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来设计。其中财务风险控制模块主要课程包括: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就业面向大型集团企业。公司理财模块主要课程包括:公司财务、纳税筹划、绩效管理、成本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等,主要就业面为大中型企业财务部门;财务中介模块主要包括:资产评估、审计学等,主要就业面为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
4.3 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特色课程
为培养人才“上手快、适应性强”的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设置实践能力模块,包括的课程有:财务软件应用、ERP实验课程。
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已经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志之一。不少国际名校,如哈佛、斯坦福、清华等将创业教育理念注入专业教育之中,并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管理型财会人员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也十分必要,因此设置创新创业模块,包括的课程有创业导论等。
大数据信息技术和云计算产业园的蓬勃发展,使得适应工业4.0时代的财会人才紧缺,因此设置财会信息技术模块,包括的课程有大数据和云计算相关课程。
4.4 完善实验实践教学
在架构理论教学体系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和实施已有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加大设计性和探究性实践教学模式
4.5 建设契合区域经济社会的毕业论文题库
通过第二课堂的密切配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赛促学、以赛促思,设计紧密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毕业论文题库。
学校本科导师制从大一开始,可实行校内外导师培养机制相结合,根据校内学术导师的科研课题和实务导师单位的财会问题设计契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毕业生论文题库,并且每三年实行动态调整论文库,引导、提升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6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对专业课程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每个课程组由不少于4人的教学团队形成,课程负责人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其负责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完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团队的补充与培训。
对专任教师采取送出去(如挂职锻炼、国内外进修等方式)、请进来(聘请实业界精英到校做兼职教授和讲座)的办法,加快高级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依托“十百千”工程计划,打造1个优秀教学团队,10个教学名师,20个教学骨干,建立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包括国内与国外的教学培训与科研能力培训。
5 结 语
由“核算型”“应用型”财会人才向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过渡,不仅仅依赖于学校和院系单方面的力量,而是一个全方位产学研、政企校多方通力合作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多级教改项目提供财政支撑,第三方教育科研机构提供社会调查数据,实习实践基地企业提供合适的“练兵”场所,学校院系适时按照社会需求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培育教学团队,进行教材内容整合,积极参与教学范式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进行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Z].2010.
[2]王文华,陈学平,赵红梅,等.谈管理型财会人才能力框架及培养模式[J].财会月刊,2015(20):62-64.
[3]陈文.立足于培养管理型人才的高校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分析[J].财会学习,2016(2):146,148.
[4]谢耀雯,徐向东,蔡健.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赤峰學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8):94-96.
[5]李录平,张拥华,田兴洪.基于社会需求的普通高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策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5):48-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