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范围在逐渐扩大,针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成果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和国家的关注,对经济责任审计所能带来的成效也越来越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每个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各项决策、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个人的经济责任情况以及企业的资产状况等各个要素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估与检查过程,对领导工作期间的业绩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其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对领导工作能力进行整体评定,是组织内进行人事任免、考核和任用等各项措施的重要参考。本文主要是从风险导向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风险导向 经济责任 应用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制度和账目分项审计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建立的,是以目标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基本导向的,对于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来自于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项因素进行整合评估,以此为依据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方向。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所以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用其中,可以降低审计过程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一、经济责任审计中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一)适应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需求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受托经营责任的履行,必然要求加强其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和质量。通过被审计人的受托责任,直接影响其绩效和晋升机会等,因此,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运营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往往能起到积极的效果。借助风险的表现的案例,找出审计的重点专案与重点领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揭示风险导向审计对经责审计的意义。
(二)可以有效的控制审计风险
在制度审计模式中,很多时候关注的重点都是内部控制系统,对于组织中其他的风险因素很容易就忽略了,审计中的风险性还是很大的。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要求审计人员首先要对审计的对象、运行的内部、外部环境有整体的了解,将这些要素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审计相联系,将重点的审计资源放在风险较高的领域,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的条件
(一)完善法律环境、建立完整的审计规范体系
通过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将风险导向审计以法律的形式融入到审计工作中,将审计程序细化,质量控制和管理方式具体化,规范各项管理和控制制度,将被审计对象的各项审计内容、要去进行量化评价,为审计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可参考的依据,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制度,首先可以保障审计人员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以对审计人员本身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增强审计人员的审计能力
将风险导向审计贯穿到审计工作中,首先审计人员本身要具备高度的风险意识,要明白将风险控制贯穿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对待每一个环节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这是把一个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甚至消泯的进程管理。管理措施包含了对风险的认识和风险后果、影响范围的评估过程、应对风险的防范措施和措施实施之后的效果评价。理想的风险管理是一系列优先处理,允许最大损失和最有可能的事件首先处理,而相对较低的风险被推迟。从实践应用过程来看,很难对风险进行优化控制,在控制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所以需要对时机和风险有准确的判断与权衡[1]。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特点
(一)审计工作者可以从宏观上掌握审计的重点
应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之后,可以改变以往监管和审计工作的时间舜玉,可以和组织的业务开展同时进行,甚至可以超前预测,可以避免传统的审计过程中抽样检测的状况,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根据目标对象经营活动的特点和主要方向,找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类风险,确定审计的范围,并以组织的风险为研究重点,深入分析管理者的经营策略、决策、资金配比等方面的行为。对这些要素的评定结果可以决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将更多的审计资源安排在这些风险的内容上,可以极大的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二)识别企业管理中薄弱的控制環节
近年来,随着各类现代化管理制度的提出,很多国有事业单位和组织都逐渐建立起了内部风险管理制度,也就是在项目和业务开展前期针对风险识别建立起科学的流程,在项目进展过程中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识别,这个风险包含了外部市场和企业内部资产、人员的,分析得出风险的优先级,进而对风险控制和管理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控制和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虽然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的企业在大多数,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很多都走了杨样,或者不到位、或者监督制度缺失,到了很多部门这些制度都没有部门的“一把手”说的话有用,所以,审计人员在进入到审计单位支出,首先要通过内部调查,对审计对象的内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摸底,为了确保摸底信息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匿名问卷调查和秘密访谈的形式,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找出企业管理上的风险控制弱点,并将这个审查的重点体现在经济责任审计材料中。
(三)拓展审计领域
以风险导向为主要方向的审计工作,审计内容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企业发展的决策和控制措施等方面。在多数企业目前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对于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的重要决策、重大风险等都设置了相应的处理流程,对每个人的责任、义务范围也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在责任审计中,利用风险导向对企业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估,可以有效的看出企业的内部制度是不是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深度,可以更全面的找出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薄弱地方[2]。
四、风险导向审计主要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一)分析对象
审计人员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之前,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整体情况有完整、细致的了解,包含了企业的发展情况、经营业务情况、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企业发展的目标、体系建设、制度的执行情况、被审计人员的职业履历情况、企业的风向状况、以及内部人员对风险的认识等等。在了解和掌握了这些具体的信息之后,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出企业组织架构、管理决策、人员配置、业务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初步分析出可能存在风险的领域,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规避风险[3]。
(二)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按照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中1101号的规定:“企业在进行以战略目标为发展目标的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面对来自于战略和经营上的风向,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能会对财务报表造成影响的各类风险因素。”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对经营风险的评估主要包含了企业战略目标的风险和经营过程的风险,战略上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外部的市场环境,经营过程的风险主要是来自企业内部。重大错报风险不仅包含了财务报告风险,也包含了经营风险,所以审计人员不仅要关注企业目前的财务情况,对于企业的经营和战略风险也要同样加强分析。
(三)领导干部的舞弊风险
从近年来大多数企业的审计结果来看,企业所发生的多数舞弊、贪污的事件都是由于领导层的舞弊行为,多数领导的权力都是凌驾在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这个局面也是审计工作中的难点,也较容易发生审计风险。在一个机构组织复杂的企业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徇私和滥用职权的机会,审计人员在针对这个方向的审查应该将主要资源和精力放在关键性的岗位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查[4]。
五、结语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融入风险导向审计是今后审计的必然趋势,这种审计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审计过程,可以避免审计过程的风险,提高效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核查和监督,进一步明确审计的重点内容,提高审计工作的深入和范围。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于被审计对象所出现的问题和弊端要及时指出,加强对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的分析,找出重大风险的领域,加强对重点岗位和个人的审计,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识别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處,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黄秀莲.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6(20):135-136.
[2]白琳.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探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7(6):55-57.
[3]王华.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7):64-66.
[4]王松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探讨[J].商业文化月刊,2015(15):89-90.
作者简介:杨自勇(1982-),男,云南石林人,汉族,会计师,主要从事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