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冠生
马冠生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牛磺酸是动物体内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又称牛胆碱、牛胆素,1872年最先从牛胆汁中分离出来而得名。
1954年Stern和Moore首先在脑和脊髓中发现了牛磺酸,之后的研究显示,牛磺酸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的脑、心脏、肝、肾、卵巢、子宫、骨骼肌、血液、唾液和乳汁中。
其中以松果体、视网膜、垂体、肾上腺等组织中牛磺酸的浓度最高。牛磺酸最多占人体重量的0.1%,自身不参与蛋白质合成。
在胎儿、婴幼儿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脑、神经、内脏、内分泌系统等的发育,脂肪、钙和维生素的吸收都离不开牛磺酸。
牛磺酸约占视网膜中氨基酸总量的50%,牛磺酸是光感受器发育的重要营养因子。
牛磺酸对视觉发育的作用与维生素A密切相关,缺乏牛磺酸会引起光感受器的退化,使光传导功能受到抑制。
牛磺酸对人脑神经细胞的树突分化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牛磺酸缺乏将对人脑神经细胞的正常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胎儿,由于牛磺酸的缺乏可能会导致大脑发育不全。
牛磺酸在哺乳动物体内参与胆酸盐的合成,牛磺胆酸能增加脂质和胆固醇的溶解性、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增加胆汁流量和胆固醇的排泄。
牛磺酸在心肌中含量丰富,占总游离氨基酸的50%左右。牛磺酸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保护缺血、缺氧心肌、加强左心室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
牛磺酸可以通过其抗氧化、抗炎、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改善血糖水平。
牛磺酸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合成,另一个是来自食物。
内源性合成的最主要途径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半胱亚磺酸,经半胱亚磺酸脱羧酶形成亚牛磺酸,再经氧化形成牛磺酸。
富含牛磺酸的食物主要是海洋动物,如海鱼、贝类、海洋植物紫菜、墨鱼、章鱼、虾、牡蛎、海螺、蛤蜊等。
鱼类中的青花鱼、沙丁鱼等牛磺酸含量很丰富;其次是哺乳动物的神经、肌肉组织中;坚果和豆科食物中含量也比较高,如黑豆、蚕豆、嫩豌豆、扁豆、南瓜子等。
有研究显示,日常饮食中牛磺酸的膳食摄入量约为58毫克,素食主义者的牛磺酸摄入量偏低。我国目前没有牛磺酸的膳食推荐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国外有研究提出,牛磺酸的每天最高摄入量应小于3 000毫克。针对孕妇和乳母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牛磺酸具有副作用,但是也不推荐额外补充牛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