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阿坝州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路径研究※

2018-03-23 21:56杨戴萍周俊玲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阿坝州全域文化产业

杨戴萍 周俊玲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3)

阿坝州作为我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羌族的主要聚居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在文化遗产方面,截至2018年阿坝州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9个、省级非遗项目66个,此外还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2名,2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和16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1]。阿坝州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神秘独特的宗教文化和主题突出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发展全域旅游、进行“旅游+文化”产业融合的资源优势。

1 全域旅游视角下阿坝州文化资源优势

1.1 阿坝州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阿坝州是藏、羌、回、汉多民族聚集区,被称为“民族文化走廊”,有着古老的民风、独特的民情,创造了璀璨夺目、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其中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文化和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文化尤其耀眼。阿坝州传统节庆活动有阿坝藏历年、阿坝羌历年、嘉绒藏族地区的看花节、若尔盖县雅敦节等12个重大节庆,置身节庆活动之中,感受古老淳朴的民风,仿佛回到遥远的过去。此外,当代节庆活动如红原大草原牦牛文化节、大九寨冰雪瀑布节、阿坝国际熊猫节,结合阿坝州各地特色自然风光显得别具一格。总之,阿坝州节庆活动历史久远、民族特色浓郁、文化内涵厚重、规模宏大、民间性强,吸引着游客走进阿坝,感受阿坝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藏、羌民族热情奔放,酷爱歌舞,通常在宗教仪式和民间节庆时以歌舞进行祭祀和庆祝。根据笔者统计,在1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歌舞类如白马藏族的熊猫舞、祭祀性舞蹈羌族羊皮鼓舞、羌族多声部民歌等占据了12个之多[2],形成了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礼仪和歌舞,其文化源远流长并有独特的代表性。打造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通过巡演和游客的参与等形式,是实现“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的方式之一。

1.2 特色浓郁的藏羌建筑文化

阿坝州不仅有绝色的自然风光,还有独特的建筑艺术,这里有毛泽东曾居住过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克基官寨;世界唯一的羌文化最大核心展示地——茂县古羌城;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坪羌寨;藏羌民族文化交融相汇的色尔古藏寨等。特色的建筑是藏羌人民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是阿坝州独特自然条件和悠久民族文化的物质体现。

1.3 神秘独特的宗教文化

阿坝州宗教文化体系齐全,各种宗教类型都在阿坝州交错并存。宗教文化资源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保存较好且独一无二。物质形态的各类佛像、石径、寺庙、道教宫观、石窟、禹王庙等艺术价值高。非物质形态的各类经文典籍、壁画、唐卡、羌族释比口碑传承历史等,散发着独特吸引力,是阿坝州特有的文化资源。

1.4 主题突出的红色文化

阿坝州留下了红军长征史上最精彩的篇章,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最多、停留时间最长、面临条件最苦的地区,铸就了红色文化的丰碑。阿坝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代表性。其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当中“四川红军长征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阿坝州入选景区7个,位居榜首。包括阿坝州若尔盖县巴西会议旧址,马尔康县卓克基会议旧址,红原县瓦切红军长征纪念遗址,小金县两河口会议旧址,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黑水县芦花会议会址,阿坝州小金县达维会师遗址[3]。此外,红军在阿坝州还留下了大量的标语和感人的故事,体悟长征的艰苦卓绝、感受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追忆往昔峥嵘岁月让阿坝州红色文化主题分外突出。

2 阿坝州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现状

阿坝州旅游业连年增长,“5·12”地震前阿坝州旅游接待人数连创新高,2007年全州共接待880.73万海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达到74.38亿元人民币[4]。2008年因为汶川地震导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减少。震后,阿坝州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扶持力度,实施“提质增效、拓景扩容”的发展战略,文化旅游市场全面复苏。2016年全年共接待游客3 761.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18.4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6.4%和11.7%[5]。旅游业成为阿坝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离不开文化的推动。特别是地震后,阿坝州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与创业的扶持力度和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文化+旅游”相融合进入厚积薄发状态。根据四川统计年鉴数据,地震前2007年阿坝州的博物馆机构仅有1家,从业人员12人。到2016年阿坝州博物馆机构增加到8家,从业人员增加到106人。2007年阿坝州各乡镇文化站49家,从业人员共4人,全年举办各种展览共11次,组织文艺活动共33次。到2016年阿坝州各乡镇文化站共219家,从业人员280人,全年举办展览278次,组织文艺活动1 310次。阿坝州演艺产业蓬勃发展助推旅游业品质提升。其中,阿坝州重点打造的演艺产业已形成以九寨沟演艺群为龙头,集歌舞娱乐场所、网吧、新闻出版业、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等极具特色的文化产业群。《九寨千古情》《羌魂》《天地松州》等歌舞演艺项目受到游客的喜爱和专家的肯定。具有民族风情的经典旅游演出项目《藏谜》被列为《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旅游演出类》第一批名录[6]。

3 全域旅游视角下阿坝州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问题分析

阿坝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化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文化资源的产业利用率不高,文化资源产业形式单一,与新兴技术产业融合发展不足,文化产品的艺术与精神内涵均不理想等困境,很难适应阿坝州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对全域旅游的内涵、文化与旅游关系认识不够明确。对全域旅游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做大、做强旅游业,全区域发展旅游业的认识水平上,更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高度,认识到全域旅游的发展将提高相关产业附加值,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方式。

二是政府规划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到位,导致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主要表现为,首先,阿坝州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过于单一,投资限制较多,产业组织形式较为单一、产业规模小而分散,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薄弱,文化产业链不完整等现状。具体而言,阿坝州“旅游+文化”发展较为突出的是九寨沟县拥有的藏区规模最大演艺集群,但是其他的文化相关产业在州内发展较缓慢。调研显示,阿坝州散见于各地的民族文化产品并没有受到重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羌笛由于多种原因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并不顺利。民族文化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与包装,从宣传到销售与互联网、新媒体结合不足,大多数旅游地纪念品存在同质化、制作粗糙、特色不足缺乏创意的问题,没有形成持续有效的文化产业链条。其次,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鼓励文化走产业化道路的具体政策不够明朗。泛文化视角下“旅游+文化”与工业、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国土、海洋、气象等行业领域的融合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仅停留在规划设计层面。各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没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例如,金川县有乾隆皇帝2次攻克大小金川的遗迹、有“古东女国王城遗址”、有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与金川优美的自然风光结合实现产业化发展需要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民族手艺的保护传承缺乏政策重视,其产业化开发缺乏融资渠道,难以继承和精细化发展。

三是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中的民族文化保护问题需关注。一方面文化资源保护的责任关系不明确,民族文化保护主体缺位。由于文化资源是民族共有财富,无法确定具体所有者,加之个别人缺乏文化保护的责任感,没有树立文化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本身的脆弱性,导致民族文化保护的困难。地域性是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的原因之一,但伴随交通发展、强势文化的冲击,如何保护少数民族独特文化,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发展过程中的两难问题。据调研,在茂县很多羌族村民听不懂或不会说羌语了[7];传统羌绣也因人口外流和传承人的老去面临失传的危机。2008年的大地震,阿坝州的羌族聚居区人口折损约十分之一,现在已经无法找到能够完整传承经文的释比,羌寨的建筑和文化也严重受损,羌族独特文化正在逐渐没落。

四是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由于民族地区本身的地利交通等各方面原因,其文化产业人才少、易流失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民族地区文化单位的大部分管理人员大多缺乏正规系统的文化经营管理学习,半路出家情况较多。人才的匮乏和无用武之地是文化产品难以融入市场,文化产品质量不高、无法品牌化运作,好的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的重要原因。

4 全域旅游视角下阿坝州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全域旅游理念下旅游业与文化的融合、“旅游+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将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全域旅游作为一种积极的资源开发性保护模式,在阿坝州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可实施以下策略。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对全域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认识。首先是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全域旅游认识的解读和文化产业与文化保护传承关系的认识。利用专家学者培训讲座等形式加强对政府人员、旅游文化管理人员和旅游文化从业人员培训,使其充分理解全域旅游是治理模式、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使其充分认识在进行文化资源开发、推进文化产业过程中,要把握好民族特色文化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做到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深入理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二是从政府层面加强规划,加大产业支持力度,促进业态创新,完善对文化产业链延伸的引导作用。在政府规划层面,一方面要结合阿坝州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突出各地文化特色,规划相关的文化产业基地,实现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创新,通过文化赋予的方式增加产品附加值,可利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主题乐园等IP产业延伸阿坝州文化产业链;应积极利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增加各产业的精神文化价值,发挥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提升效应。阿坝州可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打造观光农业、康养胜地等。还应特别重视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价值升级作用。在政策支持层面,一方面政府应通过税收优惠、奖励补助、投资要求等政策促进文化产业要素快速集聚。同时,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行业,促进产业内良性竞争。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政府可以建立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同时也鼓励社会和个人兴成立文化产业相关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带动社会投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的快速成长。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文化金融产品,如通过融资工具如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收益权质押、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文化产业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融资。另外,政府可以采取贴息、利率优惠等措施降低文化产业企业融资成本。

三是加强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保护,促进民族特色文化可持续发展。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做到知行合一,培养文化保护社会氛围,形成文化保护使命感。首先,特色民族文化的保护要注重其活态性和可持续性,物质形态的遗址遗存要保护,特色文化生存发展的环境空间和生成文化体系更要传承,做到静态保护、活态传承相结合。一方面发挥展示馆、博物馆等静态空间在传统的衣食住行物质文化遗存、保存民族记忆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发挥民族文化产业基地、传习所、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功能。如促进民族语言、歌舞、生产技术等技能和工艺使用的传承功能;节日庆典、婚丧习俗等活态民风民俗的展示功能和促进特色民风民俗融入生活功能。其次,借助传统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造和体验式互动和新媒体、电视节目的创意引导将文化保护的理念播散到游客和大众心中,使其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主动传播者。利用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满足,使民族文化的发展能提升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塑造独特的民族自我文化形象,让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能增强当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力,促使其成为保护和传承自身文化的使者,最终实现阿坝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处理好阿坝州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中的多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牵涉多个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相关立法机构、相关文化产业生产企业、当地社区、当地居民、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科研团体、消费者等。应充分利用法律制度和监督机制规范各方行为,平衡各方利益诉求。尤其需要处理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消解的关系,做到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开发中积极保护,避免民族文化同质化、形式化和庸俗化。

五是做好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工作。一方面注重培养素质高、愿学习、懂专业、会数字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本土文化产业人才。通过外派培训、专家讲座、实地调研等形式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通过树立能力核心、业绩考核的人才观发掘一批本土文化产业人才。同时,注重引进懂文化、善经营的文化产业人才,创设一系列吸引优秀文化产业人才的政策制度和文化氛围,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力资本。

5 结语

全域旅游的发展强调以旅游带动和融合多产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对各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精细化、差异化、多融合、“以文化人”的新要求。展望未来,阿坝州全域旅游发展实施中如何做到“旅游+文化”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同行,做到“以文化人”、弘扬民族精神、实现文化自信仍是在实践探索中需要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希望以本文为契机,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以期完善和丰富全域旅游理论并指导于实践。

猜你喜欢
阿坝州全域文化产业
阿坝州动物防疫工作措施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阿坝州:根治欠薪行动全力实现“两清零”目标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