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1002)刘志琴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发生的主要标志为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该病常伴有晶状体混浊,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为新型联合手术方式,具有出血少、术后炎症反应轻、创伤小等特点[1]。此外,术后高效护理及出院指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探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针对性护理对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86例PDR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8~72岁;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5~71岁。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研究经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PDR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注意事项,疏导患者心理,进行有效饮食护理等。
1.2.2 观察组 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TPB的针对性护理。(1)入院后问卷调查。设计PDR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健康行为、主观意向、行为及感知控制等。(2)手术前后针对性行为护理。①术前行为态度护理模式。责任护士应通过讲解疾病、宣传教育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限制患者头部过度活动,避免裂孔受到牵拉视网膜脱离范围增大。指导患者抑制打喷嚏、咳嗽正确方法等,保证患者行为健康。②提高患者主观行为规范。详细记录患者具体病情状况,主动向主治医生询问病情发展及手术注意事项,提高护理针对性。举办相关健康知识讲座,规范患者对疾病及手术认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③术后行为控制护理。增强患者术后自我护理效能意识,护士应嘱咐患者定时、定量服药,指导患者健康饮食,根据病情给予药物剂量增减。注意术后随访,通过定期电话随访,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后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满意度,不满意为<70分;满意为70~90分;非常满意为>9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②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用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满意度 观察组非常满意26例,满意14例,不满意3例;对照组分别为18例、13例、12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 观察组发生后囊膜混浊1例,前房渗出1例;对照组发生后囊膜混浊3例,前房渗出3例,视网膜脱离2例,角膜轻度水肿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23.2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使全视网膜光凝程度更加充分,治疗效果较佳;但患者于术前、术后常产生各种生理、心理不适感,因此治疗同时探讨高效护理尤为重要[2]。TPB的针对性护理重视在手术中的作用,根据患者于围手术期各种行为表现,予以计划性、系统性、针对性护理,减少危险因素;针对不同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贯穿整个手术过程,增强患者手术信心;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行为习惯,能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提高其自我预防及自我保健能力,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TPB的针对性护理可提高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PDR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PDR患者实施TPB的针对性护理,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能有效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