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太康县人民医院(461400)孙业赞
老年手术患者因自身特殊性,生理功能降低,免疫能力与抵抗能力下降,器官功能也不断退化,导致手术耐受性差,对药物敏感度与代谢清除率降低,使麻醉风险较高[1],需加强其麻醉研究。因此,本文对我院老年手术麻醉中静脉用药的可行性进行如下研究。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满足手术指征,无药物禁忌症,脏器功能正常,自愿接受本研究,同时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药物过敏史、精神病史、入院48h内应用过阿片类或心血管类药物患者排除在外。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79岁,均值(68.7±2.3)岁;体质量(55.9±6.5)kg。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0~78岁,均值(68.5±2.6)岁;体质量(55.8±6.9)kg。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均为静脉麻醉,术前30min肌注0.04mg/kg咪达唑仑、0.01mg/kg长托宁,进入手术室后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研究组以2mg/kg丙泊酚、1µg/kg瑞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予以4mg/(kg·h)丙泊酚、0.2µg/kg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术后停用药物。对照组以2mg/kg丙泊酚、4µg/kg芬太尼、0.1mg/kg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以4mg/(kg·h)丙泊酚、0.4µg/kg芬太尼麻醉维持,术后停用药物。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血压,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实施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分析,以百分比%、卡方(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以均数(±s)、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将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1 组间麻醉前后心率与血压比较 两组麻醉前心率、血压无差异(P>0.05),麻醉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2 组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苏醒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时间分别为(4.35±1.12)min、(6.56±2.31)min,对照组依次为(7.88±1.34)min、(10.53±3.41)min,研究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3 组间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老年手术患者有自身的特点,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使得麻醉风险增加,尤其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波动过大,影响手术安全与术后恢复。基于此,针对老年手术患者麻醉技术与质量有很高要求,选择术中应激小、心血管反应少的麻醉药物与方案十分关键。我院针对收治的60例老年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研究,对照组予以芬太尼为主的麻醉方案,研究组予以瑞芬太尼为主的麻醉方案,结果表明麻醉期间研究组心率、血压波动小,对照组波动大,两组麻醉后差异明显,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麻醉时间明显更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应用历史较长,其代谢时间较长,注射后有蓄积作用,对老年患者身体会造成危害[2]。瑞芬太尼属于非特异性酯酶水解的超短效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有着起效快、半衰期短等特点,肌注50~60s可达到高峰,1min后可达到血脑平衡,即便重复用药也无明显蓄积,对肝肾功能无严重影响,镇痛作用比芬太尼更强。此外,输注瑞芬太尼镇痛作用更好,麻醉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有良好的应激反应抑制作用,维持麻醉期间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附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与血压对比(±s)
附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与血压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
附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n(%)]
综上所述,老年手术患者静脉应用瑞芬太尼对心率、血压影响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可行性强,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