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生态立市”战略下水环境综合治理探索

2018-03-23 18:00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宿迁市污水处理全市

    

(江苏省宿迁市水务局,江苏 宿迁 223800)

1 概 况

1.1 区域概况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江苏省13个省辖市之一,也是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总面积8555km2,其中湖泊、水面2367km2。宿迁市地处淮河流域中游尾部,境内河网发达,拥有洪泽湖、骆马湖两座淡水湖,淮河、京杭大运河等流域性河流9条,废黄河、西民便河等区域性河流14条,老汴河、安东河等39条骨干排涝河道,对全市蓄水供水、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水环境现状

a.“两湖”水质:骆马湖水质基本稳定,洪泽湖水质呈下降趋势。根据2012—2016年《宿迁市环境状况公报》数据分析,近5年宿迁境内骆马湖水域总体水质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无明显变化,水体总体呈中度营养化状态。近五年宿迁境内洪泽湖水域总体水质呈下降趋势,水质由Ⅳ类下降为Ⅴ类,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等指标超标,湖体富营养状态也呈加重趋势,现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b.重点流域、国家考核断面、省级考核断面以及主要河流水质稳步改善,但污染形势仍较为严峻。近5年宿迁境内3个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东线水质目标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宿迁境内有7个河湖(7个断面)列入国家考核,17条河流(19个断面)列入省级考核,近年来,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逐年提高,2016年全市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省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9.5%。宿迁市在境内16条主要河流上设置了31个监测断面,2012—2104年,断面水质达标率由64.5%提高到90.3%,2015年断面水质达标率又有所下降,为74.2%。

2 存在问题

2.1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污染较重

宿迁市是苏北典型的稻麦蔬菜农业生产区。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超1058.7亩,农用化学使用量很大,农药年使用量超7000t,肥料年使用量约40万t,农膜年使用量超1万t,而农药无效流失每年高达4000t,肥料利用率不足40%[1]。化肥、农药过量、不合理使用,灌溉方式不科学,使得农田退水携带大量氮、磷以及有机污染物入河,污染河道水质。另外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直接抛河现象常有发生,对河道水质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2.2 结构性水污染问题突出

宿迁市单位GDP 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同时,化工、纺织印染、农副食品制造、白酒制造等高污染、高耗水行业占重要地位,四类行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约56%,行业COD、氨氮排放总量占比分别为81.8%、80.5%。

2.3 城镇管网不健全、雨污分流不到位及污水处理设施尚不完善

宿迁城镇建成区雨水分流工程不到位,新建地区按雨污分流制建设,但仍存在管网混接现象,老城区及乡镇为雨污水合流制,局部区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雨季污水溢流至附近水体,污染水体[1]。部分地区生活污水没有实现完全截流,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县、乡河道水系沟通不畅,缺少生态补水,水体自净能力差,环境容量小,导致河道容易出现“黑臭”现象。

2.4 跨界河流、区域性湖泊给水环境治理带来较大难度

宿迁市涉及跨省、跨市河流较多,徐洪河、潼河等河流水质受境外客水影响不能稳定达标,在汛期等特殊时期,徐洪河全段及徐洪河泗洪水源地水质受影响尤为严重。洪泽湖和骆马湖均是区域性湖泊,各行政区、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机制,给区域水体联动治理带来了较大困难。

3 治理思路及主要举措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的技术路线,践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配套、全域修复、全域清流”的治理理念,系统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显著改善城乡水环境,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河畅”。

3.1 优化调整工业产业结构

a.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在促进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力推动宿迁产业从低端生产到高端制造发展,2017年,宿迁高新区获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b.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重点开展小型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十小”行业取缔整治工作。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化工企业关停并转迁,2017年组织开展了化工企业 “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全市累计关停化工企业30户。

c.加大节能减排,加强资源节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并实施分年度的落后产能淘汰方案,鼓励企业主动提高标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制定并实施分年度的全市水污染物减排工作,明确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4项水污染物减排目标,并提出了具体的减排措施,2017年全市完成了19个水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项目。

3.2 减少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a.减少化肥面源污染。在全市范围内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实行轮作休耕,开展稻田生态养殖,实行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提高化肥利用率,控制过量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2017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936万亩次,轮作休耕面积达4.5万亩,稻田生态养殖面积6.5万亩,合计减少化肥使用量约5890t。

b.积极推广农药减量化行动。积极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各项绿色防控技术。2017年,全市建立5个粮食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辐射带动面积27.5万亩;建立了5个蔬菜病虫防控示范区,辐射带动面积4.65万余亩。通过示范区建设,向社会展示宣传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和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提高农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引导农民群众自觉使用新农药、新技术。据统计,亩均农药使用量示范核心区比周围农户减少20%,辐射区比周围农户减少10%。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地降低了农药使用总量及对农田的有机助剂排放量,据初步统计,2017年,全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占比达78%。

c.全面推进畜禽污染治理。按照《宿迁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要求,落实禁养区家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工作,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目前,全市已全面完成禁养区728家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任务;非禁养区6976个应治理养殖场已完成治理5362个,占76.9%。

3.3 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

a.实施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和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加强老城区排水管网问题整治,对雨污混接、排水管道及检查井各类缺陷进行维修改造,减少污水外渗或河水的倒灌,提升污水处理效益。暂不具备雨污分流改造条件的区域,加快建设截流干管,适当加大截流倍数。

b.推进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扩容及提标改造,所有已建、新建及改扩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全面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按照江苏省政府统一部署,实施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编制中心城市排水防涝专项和全市建制镇污水处理全覆盖等规划,遵循市级统筹、属地负责,分期分步推进项目实施。2017年,全市累计投入18.3亿元,开展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2座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建设57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205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泗阳县被列为国家村庄污水处理工作试点县,泗洪县和宿城区列入省级试点县区。宿迁市区围绕古黄河、马陵河水环境改善目标,实施污水干管和提升泵站工程,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16年的94.53%提高到94.7%。

3.4 推进城乡生态河道建设与治理

a.开展生态河道建设。科学制定生态河道建设的相关方案、意见、办法、技术导则等,合理安排建设计划,统筹推进全市生态河道建设,到2020年完成百条以上生态河道建设。2017年,相继制定印发了《全市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全市生态河道建设的实施意见》《宿迁市生态河道建设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宿迁市生态河道建设技术导则》等文件,在全市完成了16条生态河道建设。

b.加强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推动生态河道建设。ⓐ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通过改造污水管道、封堵排污口、敷设截污管道、设置调蓄设施等措施,做到旱天污水不入河,控制雨天溢流频次。ⓑ加强生态河道内源治理,采用生态清淤方式清理水体底泥污染物,妥善运输和处置底泥,严防二次污染。ⓒ推进水系沟通和活水循环。加强河道“蓝线”规划管控,严禁随意填埋河道沟塘,严控侵占河道水体行为。创造条件恢复已覆盖的河道水体,打通“断头浜”,加强城乡水系沟通,构建健康水循环体系。ⓓ加强河道生态修复。因地制宜选择岸带修复、植被恢复、水体生态净化等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市中,积极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同时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体”,控制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改善河道水环境。为改善中心城区水环境,市区启动编制了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完成了西南片区235km2范围内河道水系和排水处理两大系统全面排查摸底。马陵河整治中综合运用了截污纳管、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等技术,将黑臭河打造成生态河道典范。泗阳县城区河道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开展城区水环境整治。宿豫区生态经济示范镇新庄镇结合乡村旅游开发、道路建设,对境内水系连通、河道整治和生态护坡,把世纪河打造成为农村生态河道样板,杉荷园内农村水系沟通,鱼虾重现,综合效益显著。

3.5 健全长效机制,提高河道管护水平

a.贯彻落实“水十条”,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重点推进跨市水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和水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市政府办印发了《宿迁市河流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调节实施方案》,将“双向补偿”范围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至14条河流18个断面;ⓑ进一步强化“谁污染谁付费”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地方环境保护责任,2017年区域补偿资金超1700万元;ⓒ创新建立水环境观察员制度,2017年从社会公众中聘请了首批水环境观察员,设立水环境观察前哨,加强河道水质监督;ⓓ建立水环境监管综合平台,制订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计划,提高水质、水生态等自动监测能力,构建市、县水环境自动监控网络,支撑水质达标率的统计评估。

b.全面实行“河长制”,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明确管护机构、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加强河道巡查,推广“道路、绿化、垃圾、河道”四位一体的管护模式。按照建管分离的原则,积极推进水体养护市场化改革,形成主管部门定期考核、养护单位具体作业的养护模式。

4 结 语

按照调结构降水耗、治水先治岸、治岸先截污的思路,从源头抓起,截断污水入河通道,同时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河湖生态修复,创新机制,提高河湖管理水平,是当前宿迁治理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

[1]王飞.宿迁市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江苏水利,2014,2.

猜你喜欢
宿迁市污水处理全市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宿迁市创建“三四五”工作法,画好侨界同心圆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