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峰(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节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中国海油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及集团公司战略布局、产业规模、能源结构的变化,努力探索节能管理新思路、创新节能管理新模式,实现了节能管理的精细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对完成节能约束性指标、降本增效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为集团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低碳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来,随着中国海油的快速发展和国家节能管理制度的日趋严格,节能管理面临诸多方面的新挑战。
1)落实国家政策、完成节能指标的要求。国家节能减排多项政策措施陆续出台,节能减排力度逐步加大。如何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结合企业实际,及时制定应对策略,完成节能指标要求,是节能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
2)企业产业发展、能源结构变化的根本需要。“十二五”以来,中国海油上游油气产量不断提升,一批中下游重点用能单位相继投产和并入,总体生产经营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总量均发生了大幅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节能降耗,是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3)建设有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需要。经过30多年的高速高效发展,中国海油已经初步实现了从纯上游的油气开发生产公司到上下游一体化能源公司的转变。在向着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迈进的征程中,如何在节能工作中更好的践行集团公司“绿色低碳”核心战略,将节约能源、水资源和生产低碳产品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在要素,实现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4)推进节能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随着一些投入少、见效快的节能项目大量实施,企业内部挖潜难度加大;同时,部分所属单位受到投资规模、技术认知限制,导致资金、技术、管理的不足,节能工作遇到了瓶颈。如何打破僵局,开拓节能管理新模式,推进节能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是亟待突破的课题。
节能组织保证体系是节能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是实现节能工作全员参与的基础。组织保证体系的建设包括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组织机构、加强节能队伍建设和专业节能机构建设三方面。
1)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组织机构。集团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节能减排低碳领导小组,设立节能减排办公室作为节能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要求凡是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104t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须按规定设置专职节能管理人员。各所属单位建立了从公司到班组的三级网络,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的管理体制。
2)加强节能队伍建设。针对部分单位节能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欠缺和人员变化频繁等问题,中国海油一方面要求各所属单位将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充实到节能管理岗位,并建立节能义务监督员机制,让节能工作接受全员监督;同时,加强对节能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建设了一支作风好、技术优、能力强的节能人才队伍。
3)加强专业节能监测机构建设。为了加大对所属单位节能工作的监测和监督管理力度,中国海油2007年成立了集团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专门从事海上油气田、炼油、化工企业及其相关领域的节能减排监督监测、审计及管理与技术咨询工作。该中心不断加强自身组织、技术、资质、实验室设施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审计、监督监测任务。
制度和标准是节能工作的有效支撑,中国海油积极组织开展节能制度和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节能制度和标准体系,规范生产各环节的能源利用。
1)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2011年、2013年、2015年中国海油对节能管理制度进行了多次修订,使制度结构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完善,引导所属企业节能管理走精细化、科学化和全员参与的道路,真正发挥出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的重要推动作用。
2)节能标准体系的建立。为了实现节能管理的科学化、定量化,指导所属单位在各个环节都能规范节能管理,中国海油累计制修订了24项企业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实施规范了集团公司的节能工作,为各单位的节能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
对能源和项目的监测审计是企业实现节能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中国海油全面开展了能源统计分析、节能监测、能源审计和固定资产项目的能评工作,并建立节能管理信息平台。
1)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完善节能技术基础。中国海油高度重视对各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的监管,要求各用能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完善能源计量器具、原始记录、基础台帐,加强用能计量和检测,做好能源计量及能源统计资料记录及积累和分析等工作。
2)开展节能监测和能源审计,提升管理水平。中国海油每年以文件形式下发《节能减排监督监测和能源审计计划》,组织对有关企业进行审计、监测和节能诊断,帮助企业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节能管理能力。
3)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工作,加强项目源头节能管理。中国海油先后完成了对惠州炼化二期、恩平23-1油田群总体开发等30多项重大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的审查工作,共提出修订意见576项,节能措施215项,发现节能量47×104t标煤,强化了项目可研和设计阶段对节能技术应用和能耗状况的审查,做到了节能管理“关口前移”。
4)建立节能管理信息平台,确保信息完整和可追溯。中国海油建立了涵盖数据直报管理、节能查询统计、节能数据分析、节能审计监测、固定资产能评等11个模块的节能管理信息平台,并加强系统的使用与管理力度,实现了节能信息的科学性、完整性、可追溯性。
考核是工作的“指挥棒”,中国海油通过组织开展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评选节能先进,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
1)组织开展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为加强对所属单位节能目标责任的管理,确保所属单位节能目标责任的落实,中国海油将节能计划、节能减排投资计划纳入年度生产计划和预算体系,将节能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单位。每年组织专家对所属单位上一年度节能计划完成情况、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考核。评价考核结束后,对所属单位的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2)开展节能先进的评选。2010年、2014年、2016年,中国海油组织开展了三次节能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节能项目评选活动,通过在海油系统表彰节能先进典型,营造“学先进、超先进”的节能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全员参与节能的积极性。
为确保节能技改项目切实发挥实效,中国海油组织对湛江分公司涠洲终端余热利用、天津分公司渤中26-3油田新增透平机组等21个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开展了节能预评估、节能量审核等工作,通过项目实施前的源头管控、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和投用后的量化审核,建立了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模式。
在做好节能管理基础工作的同时,中国海油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充分依靠节能技改项目来挖掘节能减排潜力。节能项目的实施为实现节能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海油组织开展了油气开发伴生气资源和余热余压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研究,海上浮式储油轮发电机烟气余热回收替代热介质锅炉、发电机组能效提升等,形成多项技术成果。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督促各所属单位论证和提出现场实施方案,提出节能改造计划。项目实施后,进行节能后评价总结,实现了“科研为了应用”的原则。
近年来,集团公司传统油气田开采难度加大,中下游产业呈跨越式发展,工艺流程复杂性大幅提高。中国海油面对挑战,在中捷石化、惠州炼化、有限湛江涠西南油田等单位开展了能源管理中心的创建工作。根据测算,中捷石化、惠州石化通过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别下降了2.4%、0.9%,年收益可达1200万元和1800万元。
针对部分企业遇到的节能项目“资金、技术、管理”风险问题,中国海油在系统内以试点单位为平台,引进第三方服务公司,进行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运作,帮助所属单位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在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的同时,实现了管理、技术、资金的“零风险”。山东海化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七项节能项目,共累计实现节约标煤18 468 t,CO2减排48 387 t,节约生产成本2349万元/年,按合同期五年计算,累计节约生产成本约11 743万元。
中国海油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创建了中海沥青、中海化学公司等绿色工厂试点,并建立了可操作性的推广实施方案。系统全面地建立“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在国内大型工厂中均尚属首次,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肯定,2016年中国海油被工信部指定为“绿色工厂”行业标准起草单位。
1)节能指标任务超额完成。通过全面节能管理,大幅超额完成国资委下达给集团公司“十二五”和第四任期节能指标;所属30家“万家企业”均完成发改委及当地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
2)节能项目投资收益明显。“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油开展了650个节能技改项目,累计投入17.53亿元,年收益9.74亿元,平均投资回收期仅1.8年,经济效益明显。
3)所属企业成效显著。有限天津分公司、惠州炼化公司年节能收益达1.6亿元和2.1亿元,成效显著,开采、加工过程中的能耗管理就成为企业降本增效、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4)获得多项国家及行业荣誉称号。中海建滔、中海化学、惠州炼化、湖北大峪口分别荣获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颁发的甲醇、合成氨、原油加工和磷酸二铵“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等三家企业因节能工作突出分别获得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中国海油节能管理的实践,不仅是完成国家约束性指标下的自我进步与更新,还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更是成为集团公司低成本发展的内在发力点和降本增效的持续推动力,为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