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文化交流中心研究

2018-03-23 10:26:08赵梅红
山西建筑 2018年23期

许 咤 赵梅红

(1.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从建筑的角度分析,在我国历史进程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形态受众多的因素所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历史因素、文化差异、经济条件等,从而产生了具有独特性的地方性建筑;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化更多体现的是不同的民族内涵,它同时具有多样性与地域性,所以从文化的传承方面来说,我们要保证各地文化的原真性,不仅仅要靠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还需要一个特定的场所来保存各地独特的文化;从建筑与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建筑形体本身受当地各种不同的因素所影响,从而形成了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符号,但是建筑内部所形成的空间并不限定于生活、办公、休闲等功能,它同时也应该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媒介。

1.2 研究意义

在我国的一、二线城市以及部分三线城市都建设有博物馆,用以保存城市记忆以及传播当地的文化,其服务半径较大,所以一座城市一般会设置1所~2所博物馆,但对于很多小城市、农村以及较偏远的地区来说,博物馆对其的服务性存在着距离上的限制。而地方性的文化交流中心有着与博物馆相似的功能,理论上属于小型的多功能公共建筑,可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需求进行布置,具有灵活的功能组织模式,但其体量不一定大,可按区域布置一个或数个,满足不同规模的集体进行文化相关的交流中心以及进行地方特色民俗展示的小型博物馆。

2 设计结合环境

试想,如果一个建筑物只是单纯的照搬照抄,仅基本的功能要求以及外观要求,毫无特色,那么该建筑就凸显出可替换性,对于设计师而言,建筑的不可替换性应该是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方面。英国著名环境设计师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倡导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的层面强调设计与自然相结合的合理布置[1],而从建筑单体这个中观层面来分析,除了满足建筑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深入的思考建筑体量、建筑外形与周围的物质环境(包括特殊的地形地貌、周围建筑的特点等)和文化内涵相结合,思考建筑内部空间与外形相协调的独创性设计。

从功能布局方面来分析,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媒介,它的功能就不应该是单一的形式,而应该起着向外来人口传达本地民俗与文化信息、供当地人各自对文化的认知与理解相互沟通以及其他与文化相关的服务性功能等的作用。不仅仅是针对文章所研究的地方性文化交流中心,其他类型的公共建筑、办公建筑甚至是居住建筑的设计都不应存在局限性的思维方式,充分考虑功能的合理化与灵活化的布置,结合建筑体量的独创性,才能充分体现建筑的不可替代性。

3 案例分析

3.1 项目背景

川棚温泉交流中心位于日本的山口县下关市川棚町,建筑面积为1 242.85 m2,建造时间为2008年4月~2009年11月。

川棚町原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温泉文化的小镇,但随着交通工具的落后,客流量的减少,昔日的温泉小镇逐渐失去生机,所以隈研吾设计该温泉中心的目的是促进外来游客对该温泉小镇生活的认知、旅客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对温泉文化等的了解。

3.2 建筑的文化环境

位于距下关市的市中心往北约25 km之处,高约619 m的鬼个城连山山脚,便是川棚温泉的所在地,是山口县最有名的温泉圣地之一。

在大约1400年前,川棚地区有一个巨大的池沼,名叫“大泽沼”,传说这里有条青龙,因一天发生大地震而逝去,后来川棚温泉当地的居民将青龙视为守护神,温泉就是从青龙住的地方喷出来的,为了感谢青龙居民们每年4月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奠“舞龙祭”。当地的人还认为,沐浴温泉不仅可以洁身净体,而且能洗去精神上的苦闷;不仅可以缓解生理上的病痛,而且能治疗心理上的疾病。

建筑对温泉文化的体现。从该建筑内部的功能分区来分析,主要分三个分区,下关市乌山民俗数据馆功能的展示空间、能够举办音乐活动的多功能大厅以及兼做咖啡店的小交流空间,设计者没有依照空间功能将空间分割的做法,而是将之设计成了一个单体并联的场所,同时容纳各种活动。

作者认为设计师的这种处理手法主要的侧重点在于交流,三种不同功能但是有着同一个话题的交流,那就是文化。这个建筑之所以出现在这,就是设计者设计的初衷:将温泉小镇的温泉文化以多种功能展示在当地以及外来游客的眼前,让人们有一处神秘的空间去交流与欣赏当地温泉文化的魅力[2]。

3.3 建筑的地理环境

日本温泉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山体。而川棚温泉交流中心在山脚之下,地形高低错落,比较特殊,建筑内部的空间也存在着高差。从建筑的总平面图上看,建筑周围的山体较多,在建筑的南侧有一条蜿蜒向上的坡道,建筑也顺着坡道向上,与坡道完美呼应。

3.4 建筑的功能布局

建筑主要有三种功能:展示空间、多功能大厅以及小交流空间。展示空间采用让·努维尔设计的巴黎原始艺术博物馆的手法,冠上法国钢琴家阿尔弗雷德·科尔托的名字的多功能厅(大交流室)。有个历史性的原因是,科尔托曾滞留在川棚温泉,希望永远住在厚岛。川棚温泉与科尔托设立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缔结合作协议。为了能举办音乐活动,并防止音频颤动产生共鸣,在形态上尽量使空间越大越好[3]。

3.5 建筑的构造特点

从外形上看,该建筑就像是一个用混凝土堆砌成的山体,入口处就好像一个神秘的洞穴,吸引人们去探索未知的东西。

这也是隈研吾第一次使用自然素材以外的素材,但混凝土是一种生硬的材料,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这种素材做成让人感觉特别舒服的建筑,这不仅要考虑素材本身的力量,还要考虑地点本身所具有的力量,两者所产生的有机作用,成就了川棚温泉交流中心。

建筑的形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具有与山脉和谐的外形,以及接近足以举办音乐活动的规格。在成本的控制下,优先确保大厅的空间越大越好,因为将来若要变更是很困难的。多面体的大空间也是一个可以防止音频颤动产生共鸣的形状。

为了能够造出拥有大空间的形状,而采用由三角形平面组成的多面体结构。重点是如何塑造多面体“多变的”形状。以小三角线构成的设计,或以大三角形大胆的拼凑都可以。而且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同。在同一时间,一边调整形状,一边寻求与整体设计之间的平衡。

一般而言,当形状凹陷、膨胀时,每次都必须计算其结构。在这个规划方案中,为了缩短时间而开发专用的解析软件。只用鼠标改变骨架,便能知道应力的情况。最后决定使用的三角形的尺寸,约在12 m,最大的一边约在15 m。

基于成本与可行性的考虑,多面体结构采用钢管和“H”形钢的组合。对室内可见的结构加以思考,就可以将角色明确划分。三角形的边以钢管为之,“H”形钢则当作小梁,以确保面内的刚性。

4 结语

川棚温泉交流中心特殊的造型,不仅仅是为了迎合周围的特殊地形,还表达了一种对温泉文化的阐述,温泉来自于山体,所以它需要一个特殊的体形来表达那种来自于山体的神秘感。在材料方面又要考虑和自然山体相协调的质感,混凝土充分表达了这一特性,但混凝土是一种很呆板的材料,所以隈研吾利用三角形的表现方式解决了呆板的特性,造就了一种让人感觉舒服,又能与自然山体相协调的建筑。在我国也需要一些地方性的小型公共建筑来体现地方性的特色,传播中华文化,这也是一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方式。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公共建筑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不是主要以文化为主导,所以我们应该去好好反思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以建筑作为媒介,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建筑物应该表达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