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历史文化价值特色浅析

2018-03-23 10:26:08
山西建筑 2018年23期

车 淳 碧

(太原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太原于201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经历了晋阳古城、宋太原城、明清太原城、近现代太原城近2500年的建城发展,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由于太原特殊而重要的区域位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留下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历史文脉的保护和传承,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价值,进一步保护弘扬,将会对城市的发展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民族融合的独特区域

从春秋战国开始,太原在历史发展阶段一直是多民族政权交替的区域,尤其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北方各民族争雄,以拓跋鲜卑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在晋阳城的纷争,加快了这一地区民族的融合和文化交流,通过吸纳各民族的不同文化精髓,地域文化体现出创新、多样、多元的特点。

太原北踞雄关、南跻中原,成为当时的军事战略重地以及民族融合、互市贸易的枢纽。在这块土地上各种势力纷争,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也使汉民族文化和北方民族文化不断冲突、交汇、融合,形成异彩纷呈、兼容并蓄的太原地域文化。

目前太原市区西山一线集中有大量传统文化遗存,如晋祠、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龙山童子寺遗址等,从东魏北齐时期至明清时期,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及宗祖文化等各类宗教、礼制建筑,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

2 中原北门的都城重镇

太原位于北方高原的中心位置,“京师之左右,首都之辅弼”,雄关险隘环绕,是中原北上或游牧民族南下的必经之路,也成为控扼北部的咽喉之地,护卫中原的北方战略要地,有着“北门锁钥”“中原北门”之说。

从太原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城池格局看,古晋阳城、宋代太原城、明清时的太原城,其格局都反映出太原军事重镇的特点。

古晋阳城在经过春秋肇创阶段、东晋扩建阶段,东魏增建丞相府、晋阳宫;隋建宫城(新城)、仓城;唐朝晋阳城发展至城建的顶峰时期,城池大幅东扩,形成跨汾河的“三城连堞”的格局。它的城池格局有着唐代边城和都城的双重特征。

宋代的太原城,在建城初期有着内外两城,有4门、3街、27坊,后来还增建了三座关城,反映出比较典型的军事城池格局。

明代的太原城,设有八个城门,城门四隅设门楼,城周还建有小楼、敌台等防御设施。规模和规格仅次于当时的北京和南京,这种高标准的城防规模和形制也体现出太原城在明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近代历程的先锋省府

太原是北方洋务运动早期中心之一,逐渐发展为近代中国的新式工业重镇之一。从张之洞在太原担任巡抚期间,山西的纺织工业开始发展,成立了桑麻局;之后,胡聘之巡抚又开始发展新式工业,有三桥街开办的太原火柴局,有山西兵工厂(即山西机器局),成为山西近代机械工业的先驱,民国时期并入阎锡山成立的西北实业公司。西北实业公司当时的规模就比较可观,工厂达到36个,其中机车厂、机械厂、炼钢厂等可以称之为是全国同类型规模最大的。解放以后,西北修造厂(今山西北方风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北炼钢厂(今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发电厂(今太原供电局)、西北机车厂(今太原铁路机车厂)都由该企业发展演化而来,为太原发展成为华北的工业重镇奠定了基础。

工业的发展为地方制造大量财富,阎锡山时期太原银行就有6个,为以后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目前太原还保留有以清朝官钱局为前身的山西省银行旧址。

4 悠久传统的革命基地

1911年10月22日,太原起义,是北方继西安革命成功后的第二个城市。太原的起义加快了山西全省的光复,在清政府自以为统治最为稳固的北方爆发的这场起义,给腐朽的满清王朝带来重大冲击,在整个辛亥革命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孙中山先生当年的讲演场所劝业楼至今还保存完好。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1919年6月开办,本是为培养小学师资设立的,却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山西著名的活动地之一。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成为“大革命的摇篮”,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王世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受到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目前保留有位于五一路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旧址。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6年9月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培养干部,发动群众,建立武装,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山西抗战局面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保留有位于精营东街的太原牺盟会活动旧址。

5 建国初期的重工业基地

太原是我国“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城市,目前保留有许多工业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存,见证着共和国这一段光辉的发展历程。“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中太原就有11项,包括太原第一热电站、太原第二热电站、太原氮肥厂、太原化工厂、太原制药厂及其他军工项目。目前太原市区保留有第一热电厂一机组苏联设备;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汾西机器厂5号办公楼等。其中代表当时中国乃至国际无产阶级生产发展水平的太原重型机械厂的一金工车间、二金工车间,是由我国技术人员自行进行设计,又经苏联专家修改后建成的,采用的是当时较先进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平面布局为单向多跨柱网跨间式横向排架,被记载在我国的《建筑设计十年》《中国建筑史图说》里,可以称为我国建国初期大型厂房建筑技术的代表。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新太原的城市发展也进入了新时期,具有时代特色。太原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于1951年—1954年,这个时期也是我国第一次以苏联的规划模式对一些重要工业城市开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开始用规划来引导城市的发展建设,成为新太原城市发展建设史上的重要节点。配合太原工业项目建设,建设了一批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生活配套项目,目前保存较好的有太重苏联专家楼、矿机宿舍、山西机床厂宿舍、兴安化工厂宿舍等,保留有部分苏式住宅楼,院落围合感强,真实地反映了建国初期的社区面貌,邻里氛围、空间环境也成为一代产业工人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过程的美好回忆。

6 结语

历经千年的发展,太原遗留下种类众多、特色各异的历史文物遗存。目前有各级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百处,历史文化街区五处,还有众多历史建筑、历史文物单位、工业遗产等优秀保护建筑。这些都是太原市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载体,是城市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印记。为了保护传承这些历史文脉,我们应该确立科学的保护目标,全面保护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框架,体现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与特色,处理好本体保护与历史环境的关系,多层次地展现在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过程中太原城市所拥有的独特的、唯一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太原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得以保护、传承,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