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野下的中国道路景观文化研究
——谢怀建《中国道路景观文化研究》简介

2018-03-23 07:21
重庆建筑 2018年7期
关键词:道路景观建筑

道路景观设计类书籍丰富,而道路景观文化研究专著极为罕见。此书作者以应用哲学为理论工具,对古今中外的道路景观进行精神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和审美心理分析。通过对道路景观这一带形空间形态的理论分析,揭示出道路景观与人们的思想价值、情感风俗、伦理习俗和审美趋向存在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典的道路不仅具备交通功能,同时也存在美学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等。因此对经典道路景观的建设不应只当作点、线、面特征的形式美的带形空间来建设,还应当作物态空间文化来建设。本书指出了国内道路景观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全书21.6万字,插图表86幅,图文并茂。

“建筑是人和社会存在的环境,建筑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文化符号。”道路作为建筑范畴的人工构筑物,当然也属于人和社会存在的环境和“人的本质力量的文化符号”。但相当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对道路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它的交通功能上,即道路是实现人流物流的载体。但事实上,道路除了为人们提供人流物流、方便人们的交往外,还有诸多其他功能。“建筑不仅仅是满足人的物质活动的对象物,也须满足人的种种精神活动的需要,如心理的、伦理的、宗教的、审美的。“建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学的多种属性,要真正认识到建筑的”核心关节中去,最终的归属必然是文化。”属于建筑范畴的道路及景观形态,也同样具有满足人的文化需求的功能,甚至成为人们首先认识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标志之一。

人们如何理解道路景观,决定了他们如何设计道路景观。道路景观文化研究,就是对现存的道路景观进行分析、批判、研究,从中发掘出有文化意义的东西,以加深对道路景观的理解,从而为未来的道路景观设计奠定相应的基础。该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的研究文本,侧重从文化视野的角度来着力研究道路景观。因此。它对于道路景观设计者而言,如果有意义那仅仅是指设计的思想方面的而非技术方面的。

目前,国内道路交通大规模发展建设的时期已基本过去,后交通时代即将到来。历史和国际惯例证明,当道路发展已基本解决交通所需,进人后交通时代后,人们会更加重视道路的景观质量。道路景观质量不仅关系到行车安全,同时还关系到艺术、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因此,在后交通时代,道路景观理应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对象。当前,国内道路景观建设的热情十分高涨,无论是高速路还是城市道路,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无论是建设部门还是设计单位,无论是网上寻觅还是实地踏勘,只要你愿意,就会发现,人们打造道路景观的热情是无处不在的。每座城、每个县甚至每个镇几乎都有“景观大道”。一些城市的最美街道选美比赛,网上投票人数达数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获选街道达数十条。此等规模,即使从世界角度看,也是空前的。这无疑为未来道路景观建设奠定了相应的公众基础。另外,这种道路景观的美却并未摆脱“千街同貌”的窘境,对此,从专家到普通百姓都有非议,但十多年来,问题远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个中缘故,笔者认为,从根源上看,是因为人们重视了道路景观的点、线、面之类的形式美,而忽略了隐藏在形式之后的文化内涵、生态价值。换言之,道路景观问题,不仅仅牵涉到景观本身,而是关乎地域文化、城市个性、生态文明等诸多学术理论与现实问题,就景观而景观,无异于缘木求鱼,其结果必然是不得要领。只有站在文化建设和文化自觉的高度来打造道路景观,我们的道路景观才会有中国特色、城市个性、地域特点。站在这样的视角来分析问题,本书的研究内容或许可能对目前正大规模进行的城乡道路景观建设产生一点积极的影响。如果真能如此,本书也就达到作者希望达到的目的了。

《中国道路景观文化研究》

谢怀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定价:58.00元

猜你喜欢
道路景观建筑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景观别墅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火山塑造景观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沙子的景观
建筑的“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