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井施工中钻具脱落事故的处理

2018-03-23 03:30
中国煤炭地质 2018年1期
关键词:孔内遗留钻具

王 英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山东 泰安 271000)

2017年1月,我单位在施工一口探采结合地热井时,出现钻具脱落事故。该井设计深度2 500m,当钻探工程施工完成后,按甲方要求,在用钻杆探测钻井实际施工深度时,出现钻具脱落事故,多路钻具卡在孔内,加之处理过程中对事故预判与实际情况有偏差,处理过程中又发生次生事故。事故发生后,经过多次分析、试探以及打捞,62d后,将孔内遗留钻具全部取出,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

1 地热井基本情况

0~30m为第四系松散层,主要由黄色黏土、砂质黏土、亚黏土组成。

30~500m为侏罗系,主要由岩浆岩等组成。

500~1 000m为三叠系,主要由灰岩,夹石英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等组成。其中青龙组为热储层:577~705m为灰黄色薄层泥岩夹泥灰岩,灰色薄层状粉晶灰岩夹泥质泥晶灰岩及泥岩,局部夹砾屑微晶灰岩;705~1000m为灰色薄-中层状粉晶灰岩与紫灰黄色泥晶瘤状灰岩互层;粉晶灰岩夹蠕虫状灰岩,局部夹白云质灰岩。

1 000~2 000m为二叠系,主要由页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煤、石英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等组成。

2 000~2 500m为二叠-石炭系,主要由灰岩,夹石英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等所组成。

井身结构见表1。

表1 井身结构设计

2 事故经过及原因分析

2.1 事故主要经过

2017年1月,该井钻探工程施工完毕后,按甲方要求用钻具丈量实际井深,考虑到本井钻探部分已结束,将部分Φ89mm钻具调往其他工地,不足部分用Φ73mm钻具补齐。钻具全部下至孔底时,钻具组合为:Φ89mm钻杆(1 450m)+Φ73mm钻杆(1 048m)。

井深丈量完毕后提钻过程中遇卡,上下窜动无效后,当班作业人员强力提拔,导致钻具脱扣,井下钻具甩脱,发生钻具脱落事故。事故发生时,孔内Φ89 mm钻具约1 450m,Φ73钻具30根约292m。共遗留钻具1 742m。

2.2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经过现场作业人员、机班长以及现场技术人员综合分析后,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所致:

①井内部分层段地层破碎,在提钻过程中对井壁造成扰动,发生井壁掉块,造成卡钻事故。

②钻井长期施工过程中形成沟槽,在提钻过程中,钻具卡在沟槽内,造成钻具提拔困难。

③落物卡钻,在提钻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的粗心,将钻机上一些常用工具掉入孔内,卡在井壁与钻具之间,导致卡钻。

④钻具老化,丝扣磨损,在强力提拔的情况下造成脱扣。

2.3 事故判断

事故发生后,经过相关人员讨论,下钻试探“事故头”,在758m左右并未找到事故钻具,继续下放钻具,在深度为909.2m,探到“事故头”,其深度大于井内钻具总长,初步判断,钻具脱落后,钻具下落时较强的冲击力及与孔壁的碰撞导致钻具甩脱,形成孔内有二路以上甚至多路钻具的多头事故。

3 事故处理

3.1 第一阶段

①首先下Φ89mm反丝钻杆接Φ73~127mm公锥(带导向罩),下钻后“吃住事故头”后,上提钻具,由于多路钻具在套管内发生挤夹,钻具提拉不动,钻机反转将钻具倒开后提钻,本次拔出钻具10根约97m。

②第二次依然下Φ73~127mm公锥,“吃入”事故钻具后未能提动钻具,钻机反转后钻机未能在丝扣连接处倒开,将钻杆反断后提钻。本次提钻返上一根完整钻杆,一根断钻杆,钻杆断头扭曲变形。

③第三次下入机械式外割刀,将变形事故头变形部分割平,提钻。

④第四次下公锥,公锥未能“吃”进事故钻具,提钻后下入母锥,事故钻具吃入母锥后,钻具依然提拉不动,只能反转钻机倒开,结果钻机反转30圈后,钻具依然未能倒开,受Φ89mm钻杆所能承受的扭矩限制,不再断续反转倒扣,只能正转钻机,将钻具从母锥以上部分倒开,公锥及以上3根Φ89mm反丝钻具遗留孔内,之后又有过几次失败的处理过程,不但未能将孔底遗留钻具取出,反倒使孔内钻具越摞越多,事故越来越复杂。此时,孔底遗留一只母锥和三只公锥,以及锥子之间所夹正、反丝钻杆,用现有钻具已无法继续处理,只能停钻。

3.2 第二阶段

随后,单位主管领导与技术人员一道,研究制定下一步的事故处理方案:调Φ127 mm反丝钻具及正丝钻具进场,先将母锥以上钻具处理干净,再进行后续处理。

2017年2月18日,反丝钻具进场后,事故处理比较顺利,至2月27日,已将所有公、母锥处理上来,井底仅遗留最初事故钻具。

现场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分析认为,事故钻具目前依然位于套管内,且多路钻具形成挤夹,若再下钻具打捞事故钻具,不采取其他措施,可能不会提上钻具,反而可能使几路钻具越夹越紧,处理更加困难。接下来,通过下钻对井下事钻具进行试探判断,最后判定井下存在三路事故钻具。随后,下入公锥与距井口最近的“事故头”连接,用打吊锤向下震击钻具,使挤夹钻具松动,然后将钻具提起。此后,按照正常程序用公锥打捞钻具,事故处理比较顺利,至2017年3月5日,孔底遗留钻具提出井外,事故处理完毕。

4 教训

①就本次事故来讲,若下钻时严格检查丝扣,钻具提钻时可能不会脱扣。若下钻时对钻杆壁进行探伤和壁厚的检查,在用“反丝”处理事故时,孔底钻杆不会从中间断开。

②用反丝钻具反钻具时,应用比原钻具大一级的钻具,以保证钻具有足够的扭矩和提拉力。本次事故中,由于对事故的难度及复杂程度估计不足,选用了Φ89mm反丝钻杆事故处理,至使用母锥打捞井内钻具时所扭矩达不到,只能从母锥上部倒开,是造成次生事故的直接原因。若事故处理之初就选用Φ127mm反丝钻具反取Φ89mm事故钻具,应不会出现后期的次生事故。本次事故处理次生事故的时间以及停钻等待Φ127mm反丝钻具入场的时间有将近一个月,由于时间的延长,增加了人工、材料等费用的支出,同时,钻具长期停在井内,也有造成埋钻、卡钻等事故风险。

③当提钻遇卡时,不应强力提拔钻具,应分析孔内情况以后,采取进一步应对措施。

④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事故处理工具,如公锥、母锥、套铣工具、切割工具等,并制订好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得到及时的处理。事故处理应留有余量,慎用母锥,因为母锥一旦处理不当被遗留孔内,下一步处理的选择余地更小,给后续事故处理造成困难。

[1]胡郁乐,张绍和.钻探事故预防与处理知识问答[M].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刘广志.岩心钻探事故预防与处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3]王年友.岩心钻探孔内事故处理工具手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4]周念沪.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地质科学出版社,2005.

[5]赵金州.钻井工程技术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6]李振杰.SR-28地热井坍塌卡钻事故的处理[J].探矿工程,2011,(09).

[7]杜贵亭.煤田地质钻探中“真烧假脱断”事故的处理[J].中国煤炭地质,2011,23(2).

[8]蒋士钧.处理孔内复杂事故的特效打捞工具[J].中国煤田地质,1989,1(1).

[9]李粤南.深部孔段卡、埋钻事故防治对策的探讨[J].探矿工程,2011,(09).

[10]刘广志,汤凤林.特种钻探工艺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1]马继振,李建铭,苗崇良.常见钻井事故预防与处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12]李继文.钻探工作中常见孔内事故的预防与处理[J].吉林地质,2010,(04).

[13]李晓晖,李艳丽,常吉星,王克虎,孔令沪,满国祥,郑圆满,鲍华雷,程林,朱立强,钻杆接头断裂失效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5,27(8).

[14]程志远,迟波,王泽山,赵丽华,孔令珍.大孔径瓦斯抽放井施工中井内落物打捞[J].中国煤炭地质,2008,20(3).

[15]刘子春,张召平,石凤.钻井工程事故预防与处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16]高藏英.钻井工程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J].地质装备,2009,(03).

[17]万亿,韩柳.博尔塔拉河谷地地热资源钻探工程孔内事故处理分析[J].地下水,2017,(04).

[18]曾铁军.深层地热水井钻探工艺[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0,(02).

猜你喜欢
孔内遗留钻具
钻具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遗留群柱中关键柱判别方法与软件
许林涛作品
某水库大坝右岸绕坝渗流监测性态分析
新疆玛湖油田水平井低摩阻导向钻具组合优选与应用
工程地质钻探孔内事故的处理及预防探讨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小孩遗留小汽车内智能安全装置
矿山地质工程钻探孔内事故处理及预防
煤田地质钻探中孔内情况及事故处理措施
国外潜孔钻具研发方面的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