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规划环评工作的相关问题分析

2018-03-22 02:18孙文泳
魅力中国 2018年35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境污染

孙文泳

摘要:规划环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和推进规划环评工作。目前,我国的规划环评工作发展缓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城市总体规划环评工作的重要性及规划环评工作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规划环评;环境污染;环保意识

一、引言

规划环评主要是深入分析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区域内大气环境、固体废弃物、水土资源、城市发展定位、总体空间布局、生态功能分区等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评价,使规划中的各要素合理布局,并提出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最终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规划环评与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不同,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实施规划环评,能够防止盲目开展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避免城市产业发展布局重合、定位冲突,改变流域和区域开发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二、城市总体规划环评工作的重要性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规划环评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为了城市达到预定目标而提前制定的计划,并且是城市发展中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总的来说,城市规划能促进城市持续、健康的发展,而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城市规划实施中,严重影响了城市规模、形态、产业布局及生态系统等。制定一套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能够弥补城市规划中所缺失的内容,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引导作用,促进城市与环境朝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保证我国城市不断地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用地的方向、规划区的范围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在实施之后所产生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有广泛性。因此,实行城市总体规划环评是非常必要的。

三、规划环评工作的具体作用

(一)有利于整合环境容量与资源配置优化

规划环评工作不同于项目环评,规划环评是站在一个全面发展、综合审视的高度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评价与考量。有序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可以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三方搭建一个良性沟通平台,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在各自规划发展过程中能平衡发展。另外,规划环评还能在更大范围内打破由行业和行政区划而形成的垄断及壁垒,能够将所有组成部分都纳入到统一的配置、整合与优化网络当中来。应注意在规划前先科学合理的规划环评工作,从长远的角度对规划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提升环保效果。

(二)有利于项目环评工作的有序开展

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是包含关系,工作开展上也有先后顺序,只有先积极的开展规划环评,才能够正确引导项目环评工作的进行。

1.帮助克服项目环评的不足。从某些方面来说,具体建设项目的环评是一种低层次的决策行为,从其作用来讲,大环境内的环境问题积累以及资源化整为零等问题是无法有效克服的。项目环评只针对于具体项目及发展计划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因此从大范围上说,项目环评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规划环评能直接参与到地区及城市规划发展的前期建设中去,同时在规划决策阶段可以让发展方案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利弊影响,而且在规划决策阶段针对发展问题可能有更广的替换方案供选择,这样就避免项目环评工作阶段有环境污染问题出现,进而可以使项目环评工作顺利开展。

2.為项目环评提供评价依据。规划环评能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提供环境评价,能为具体项目环评工作提供审批依据以及评价指导。

四、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一)抓重点行业,推动规划环评的开展

目前,因规划环评的重要性未得到足够的认识,有一部分规划环评都是迫于项目审批的需要而进行的。因此,应加强与发改、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沟通,广泛宣传规划环评制度。此外,还要抓重点行业、强化规划环评的执行效力,逐步推动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并建立规划环评执行情况定期通报制度。

(二)改革完善现有的规划环评体制

第一,由独立的环评机构承担环评业务,环评机构要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确保环评工作不受干扰。第二,建立必要的淘汰机制,对于那些弄虚作假、环评质量低劣的机构要吊销其资质。第三,制定环评质量标准考核体系,使检验环评质量和效果、考核环评机构和专家具有统一的标准,使环评的客观公正性得到提高。第四,环境保护部应构建促进环评审批科学化、民主化的长效机制,坚持实行环评的受理、审查、审批“三分离”,审批的条件、过程、结果“三公开”。

(三)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资质管理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管理,市场化进程中环评人员需要资格认证,严格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实行定期考核制度,根据绩效考核的方式激励环评人员提高业务素质。国家应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从每个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选拔优质的环评人进入专家队伍中,并根据项目的划分建立不同的队伍。

(四)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评价机制

由于公众参与的程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决策的类型密切相关,所以一定要提高公众的参与力度,将公众意见反映出来,由此才能保证公众的利益。建设单位的环评工作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公众的环境情况,在规划的过程中减少公众的利益损失。传统的理想规划和项目环境评价模式下,可通过小型听证会或网上公开咨询等低成本的方式进行;而交往型规划和分析型战略环评模式则要求更为广泛的公众参与其中,并充分吸纳其合理意见。尤其是对环境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民众更要积极参与到环评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我国规划环评工作仍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改革完善现有的规划环评体制,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评价机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并且相关人员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更好的推动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昱.我国环境评价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科技视界,2016(5)

[2]刘玲玲.对当前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商业时代,2011(9)

[3]王利. 论我国规划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生态科学,2017(3)

[4]张海东.探讨规划环评发展现状及相应对策.山东工业技术,2017(11)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环境污染
基于低碳理念的室内环境设计研究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浅析我国绿色会计
南京市民绿色出行情况分析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