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嘉宁
摘要:现如今,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规模在日益扩大,在校学生以每年增加50万的速度发展,对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有现实意义。但是相对于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办学理念;改革;高职;教育教学思维
高职教育和高等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区别,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等等。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更换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思维上进行改革,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教学质量,而且满足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高职教学教学思维的改革,以供大家参考。
一、改变教学观念是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
教学观念是开展教学活动、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观和人才观,对其生存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1]其中,人才观直接反映人才的规格问题,培养哪种类型的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要改变以下两种教学观念:其一,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不属于一个层次。按照联合国教科文自主出台的国际教育分类法,高职教育在5B的范围内,属于专科层次的教育,也可以有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和本科层次的教育。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教育部将高职教育定义为专科教育是准确的,这样做可以保证高职教学质量,积累大量的教学经验,得到社会大众认同。但是高职教育与专科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否则高职教育无法实现良好的发展,缺少生命力。其二,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亲自就动手,而不是在讲台上指挥。因此,高职院校设置专业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当前社会中热门的职业,这样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可以增加学校的就业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教学思维改革的难点
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要体现出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知能结构的要求,才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其培养目标。[2]建立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的工程,可以体现出高职教育院校的办学特征。通常,高职院校构建的课程体系,需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科学合理的;二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务必要坚持“巩固基础,重视实践,突出创新”的基本原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科型教育转换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否则一味的照搬高等教育学科型的课程体系,容易导致高职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模仿者,不能体现自身的特色。因此,高职教育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按照行业背景和社会发展需求,明确培养的主要目标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不能脱离行业背景和社会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的主干课程。专业教学的关键是主干课程,在专业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高职教育的主干课程,教师应当结合其培养应用新技术人才的要求,划分为实践主干课程和理论主干课程。前者,按照学生职业水平培养的客观性和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设置。在该方面,加拿大的CBE和德国的双元制是成功的,可以学习的经验。[3]后者,不能单纯的从专科的课程体系或者本科的课程体系中寻找,而是结合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高职教育在最终确定主干课程时,必须要正确认识到两点。首先,制定实践主干课程的时候,不能直接套用岗位职业中级工和高级工的要求设置课程体系,由于高职教育与岗位培训是不同的,毕业生不仅要及时上岗,而且具备创新性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具备职业定向性时,需要具备综合性。
(二)以培养技术水平为主线,认清课程的整个开课顺序
任何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都有相当漫长的过程,有各自的客观规律,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局部应用能力的养成、联贯应用能力的养成和应用能力的熟练。根据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这种规律,在有效安排课程的开课顺序时,需要注意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综合指导,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同时,必须要注意有关应用能力之间的转移问题。在确定课程顺序的时候,禁止出现负转移的情况。
三、构建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术型人才,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型人才。[4]两种类型的教育有不同的特点,决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存在差距。在高职教育中评价教学质量时,不仅包括政治思想、工作作风等高等教育的共同内容,而且重视教师的实践组织能力和解决职业的实际问题能力。这样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实习企业的联系,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考试是检查高职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方法,但是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改革。[5]考试成绩可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正确反映学生的真正学习情况。因为在教学计划中高职教育按照培养目标建立课程体系的时候,将实践训练课与理论知识课单独提出,所以在学生学习成绩中包括两方面的成绩,分别是实践训练成绩和理论成绩,而且各自占据的比例是合理的。在考试方式上,理论知识部分的卷面可以用口试形式或者笔试形式进行考核;实践训练部门要求在操作过程中检验。对于这部门的考核,必须要根据统一的考核方式进行。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教育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明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教学重点是不同的。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学术型的目标,丰富学生理论知识;高职教育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因此,高职教育在办学中,需要改变教学理念,加快教育教学思维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向新梅,徐培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20):116-117
[2]朱方来,向怀坤.改革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07):36-38
[3]王彤,朱科蓉.高职专升本教育的定位分析与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1(13):21-24
[4]欧阳俊.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 打造全新的育人模式[J].警官教育论坛,2006(02):6-11
[5]王成方.更新办学理念 改革高职教育教学[J].中國高等教育,2002(06):37-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