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思考

2018-03-22 02:17周恩蓬
魅力中国 2018年33期
关键词:大众化高等教育问题

周恩蓬

摘要:国家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圆了很多人的大学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在实现大众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凸显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对策

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概况

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的总体规模不大,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规模很低。高校、高中、初中在校生比例1950年为1:3:100,2000年达到1:4:1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规模、层次类型以及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2000年,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数,已经达到1949年的77倍,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在校生的比例达到79.7%,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连续6年的数量增长,一举跨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2]

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结构配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下降。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设计者,只有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具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的质量。随着近些年来招生规模的扩大,各校新上专业增长较快、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师资问题明显地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师资数量相对不足;对教学投入不够;教师质量有待提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生规模迅速扩大,但是教师数量却没有实现应有的增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普遍采取增加教师教学量,提高师生比的做法,导致师生比过高,教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和知识更新,影响教学质量。师资不足导致教师工作量大,部分教师周课时20节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甚至高达周40课时,一人承担3门课以上的教师占60.2%,最多的达6门。由于师资不足,很多高校采取合班上课、上大课的形式,使班级教学规模过大,教师组织教学难度加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

(二)招生规模与学生质量不成正比。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入学率不断上升,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扩招意味着降低了入学门槛,入学的标准的降低确保了让更多人得以入学,但这也导致了生源质量的下降,所以这些低标准的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又形成了新的问题。如果按照以往的毕业标准,通过扩招入学的一些学生是达不到毕业的要求的;但是如果降低毕业生的毕业标准,毕业的学生的质量不过关,那么输送到社会上的大学毕业生是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的,从而形成了招生规模与毕业的学生的质量不成正比的局面。

(三)高效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办学经费和办学条件是办好一所大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障,经费的缺乏和办学条件的落后必将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质量。按照现行教育体制的政策规定,高校办学的经费主要取自两个部分,一是学生的学费收入,而是政府的财政补贴。沉重的学费缴费标准,以平均水平而言,目前只是办学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余成本缺口部分,1999年我国扩招以前的招生人数,由政府财政补贴,扩招后的增量部分,政府不予补贴。由于扩招规模扩大,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保持其大学的一流地位,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建设一流设施,招揽一流人才,一所学校,无论是基本教学设施的购置,还是教学资料的完善充实,高水平教授的招聘,都需要雄厚的经费做保障。一所缺乏经费保障,校舍残破不堪,硬件设施不足的学校是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高等学校教学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对它投入量的大小。

三、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一)严把教学关,提高教学质量。

课采取多种措施,各种渠道,多种层次的办法来办学,充实、提高师资力量,扩大校舍面积,更新仪器、设备,加快加强实验室建设,引进新进的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条件的现代化。 实施“宽进严出”,必须严把教学观、考试关、毕业关,保证教育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层层筛选,优胜略汰,使师生都具有教与学的压力与动力,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合理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首先,国家应大力支持高等教育资源相對缺乏的中西部地区,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社区学院、专门学院和远程教育机构,以满足社会和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其次,规划地方的中央部委属院校,在适当扩大针对所在地区招生的同时,应该仍然坚持主要面向全国招生,以保证生源的质量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再次,应打破地方院校招生的地区限制,鼓励高等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高校参与跨地区招生,以充分利用国内高等教育资源。

(三)形成多元投资格局,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要想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国政府部门:首先,拓展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进一步促进高校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建立合理的社会机制,以引导、保障和鼓励民间资金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捐赠。其次,为全面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国家应在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对教育投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做到点面结合,在加大重点发展部门投入的同时,也应该保证一般性院校资金投入与招生规模的同步增长。第三,应控制学费的进一步增长。由于我国低收入家庭占大多数,为保证学习的学费收入,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和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应切实落实助学贷款政策,保证贷款的足额供应。

(四)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层次结构方面,加大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力培养职业操作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要;在布局结构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西部偏远山区的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经费和教学硬件设备,扩大高校录取名额的数量,提高对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补助等。

参考文献:

[1]纪德奎、张连生.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王一兵.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战略择.上海高教研究,1998,(6).

[3]郭群.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之路.怀化学院学报,2006(1).

[4]石宝明.高等教育应该追求量与质的统一北方经贸,2008,(9).

[5]胡建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特点探究.高等教育研究,2001,(2).

[6]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研究,2001,(6).

[7]潘懋元、谢作栩.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高等教育研究,2001,(2).

[8]杨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问题解析.理论月刊,2010,(11),179-181.

猜你喜欢
大众化高等教育问题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