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见母黄泉处遗址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与建议

2018-03-22 12:53丁毅
魅力中国 2018年40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

摘要:郑庄公见母黄泉处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明晰其背后隐含的历史故事,找到遗址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是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对这一遗址进行旅游开发,一要对遗址旅游功能进行科学定位,二要加大对遗址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三要提供遗址旅游开发的宣传力度,四要处理好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关键词:郑庄公见母黄泉处;旅游开发;吴岗村

郑庄公见母黄泉处,俗称郑庄公掘地见母处,位于今河南省长葛市董村镇吴岗村内土岗(古称大遂山、牛脾山)之上,现存有明万历年间镌刻“郑庄公见母黄泉处”石碑一通,旁有千年古槐一株和颍考叔祠一座,为长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庄公见母黄泉处宛若耄耋之年的长者,即见证了那段名标青史的往昔故事,也是现如今进行孝文化教育的活教材。对这一历史文化遗址进行旅游开发,努力打造出以孝文化为品牌的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增长极,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及推进当地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借助SWOT分析法对郑庄公见母黄泉处旅游开发进行客观、全面、系统地评估与分析颇有必要。

一、郑庄公见母黄泉的历史故事

郑庄公见母黄泉处的背后故事,最早记载于儒家重要经典著述——《左传》“隐公·隐公元年”篇,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故事扼要陈述于下:武姜为郑国国君郑武公之妻,生长子庄公时难产,认为不详,遂多有嫌弃;生次子共叔段时顺产,认为吉祥,遂疼爱有加。为扶持次子,武姜多次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但庄公却恪守法制,未答应武姜请求,终立庄公为太子。庄公继位后,武姜肆意干预朝政,明里暗里支持共叔段在封地内屯粮练兵,蓄意起兵谋反庄公。共叔段的嚣张跋扈不得民心,最终为庄公所败,并因走投无路而自杀。对于武姜犯下的罪行,郑庄公碍于伦常观念未加深究,只是将其软禁在城颍并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后来,庄公毕竟思母心切,对当初的誓言渐生悔意。颖谷的地方官颖考叔对庄公的心思有所察觉,便借劝谏庄公之时向庄公献言:“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意思是“如果在挖出泉水的地方建一个地下宫,你到那里去见她然后再请她出来,这样不是既尽了孝心,又不违背誓言吗。”庄公听从建议,遂命人在牛脾山开凿地下“黄泉”,最终母子情归如初。

二、遗址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区位优势明显。从行政区划看,吴岗村隶属长葛市董村镇,地处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开封尉氏县与许昌长葛市三地交汇处,西北距新郑国际机场30公里,南距许昌市区30公里,西距长葛市区20公里,北距开封市区70公里。随着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各项建设的迅猛发展,从区位地理看,吴岗村距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的直线距离仅不到20公里。明显的区位优势,既有利于吴岗村接纳周边市县的旅游市场辐射,也有利于与周边知名旅游景点或目的地合作发展。从交通条件看,吴岗村毗邻省道220线(开许公路),西距京港澳高速12公里,西距京广铁路20公里。据笔者调研结果,75%的受访游客认为吴岗村的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2.社会价值巨大。“黄泉见母”的故事出自正史,背后彰显的“忠孝仁义”为历朝历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所倡导。元代诗人王恽《颍考叔祠》如是写道:“颍封遗庙亢高墉,窈窕丹青户牖空。治道得人无国忧,孝心锡类与天通。当年大隧融融乐,此日荒林凛凛风。总道茅焦贾馀勇,从容难似片言功。”此外,宋代诗人苏轼、邹浩、王十朋也曾到此一游并写下诗篇以示纪念。时至今日,郑庄公见母黄泉的故事仍以漫画、戏曲、影视甚至动漫的形式出现在各类文化载体平台中,基本上可称得上是家喻户晓。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潘伟斌曾慕名到此考察,认为郑庄公见母黄泉处具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有必要在合适的时机对这一遗址进行发掘,让社会各界能够更多地了解它、走近它、记住它。

3.旅游资源丰富。郑庄公见母黄泉处位于一道地形跌宕起伏、路势蜿蜒崎岖的山岗之上,四处散落有不同历史时期的“青砖蓝瓦”和“碑记”,旁有一株长势奇特的千年古槐。古槐虽已仅余一方树皮,但却“死而不僵”又发新枝,每逢春夏倒仍郁郁葱葱。再者,旁还有一处颍考叔祠,每到春节之时,方圆十多里的香客不断。遗址北面有一咸一淡两处湖塘,也各有传说,偶见鸭鹅嬉戏于碧波之上,莺燕歌舞于翠柳绿杨之隙。此外,遗址所在的吴岗村村域经济发展较好,村里有弥胡桃、草莓、园艺等种植基地,传统衡器加工业更是名闻远近,非常适合观光休闲。

(二)劣势(Weakness)

1.保护力度小。遗址四面开放,没有专门用来保护的任何措施,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及人为损坏。前些年,当地村民取土建房,大量大肆挖掘山体,一方面使得山体面积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使得山体长期存在裂隙渗水现象,造成遗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差,甚至对遗址本体也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2.开发程度低。文革之前,遗址所在地旅游资源丰富,有数十间庙宇,前殿、中殿和大殿均完整存在,亭台楼榭一应俱全;千年古槐枝繁叶茂、挺拔魏然;郑庄公见母黄泉处石碑“品相”完好,字迹清晰,其它纪念碑也都矗立有序。目前,庙宇已不復存在,古槐和石碑已残损风化。总体而言,遗址能够向游人展示的手段比较单一落后,没有能够吸引游人参与的展示项目,更没有有关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开发展示,让游人无法真正深入了解这一遗址的文化内涵。单一落后的旅游参观模式根本无法适应游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诉求。

3.宣传力度弱。郑庄公见母黄泉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但是真正知道这一历史典故发生地的人却少之又少。目前,遗址介绍多是出现在当地县志中,一般不为外人所知,整体形象的对外宣传十分缺乏,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微博微信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利用渠道很少,宣传力度比较微弱。

(三)机遇(Opportunity)

1.政府重视力度增强。随着新农村规划建设的科学推进,长葛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大环境日趋好转。在市委市政府及规划、旅游、文保等部门、董村镇政府等对郑庄公见母黄泉处遗址的旅游开发高度重视的背景下,有关遗址旅游开发的总规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据悉,吴岗村两委班子已经着手旅游开发的前期招商引资工作,目前项目启动资金的筹集工作已经展开。

2.旅游产品升级换代。随着旅游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个性化的旅游市场需求越来越明显,游客对于休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的需求也随之逐年加大,曾经形式单一的观光市场正逐步走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专项旅游、科普修学旅游等多种市场并存的局面。总之,旅游市场出现的新常态为郑庄公见母黄泉处遗址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背景环境。

(四)挑战(Threaten)

1.考古价值与旅游价值的相互转化。随着旅游市场需求转化新常态的出现,游客旅游诉求逐步实现理性回归,呈现出高层次性和多元化,旅游的文化属性越发显现。将考古价值转化为旅游价值,转化为多数游客青睐有加的旅游产品,打造成为具有较高层次和水准的遗址公园,有较大的难度。

2.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郑庄公见母黄泉处遗址的开发面临着周边裴李岗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陈寔生态园、钟繇园林、白居易墓祠等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另外,目前荥阳市、临颍县及襄城县等地虽然没有明确的遗址遗物,但也流传有郑庄公见母黄泉处的说法,这就在事实上增加了创立品牌的难度。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才能找准切入点,塑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并提升形象,是旅游开发的关键所在。

3.文物保护与开发的互相协调。郑庄公见母黄泉处为长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遗址的旅游开发必须在国家文保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所以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定会受到较多的限制。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如何才能协调好投资方、当地政府及村民等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遗址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1.对遗址旅游功能进行科学定位。依照郑庄公见母黄泉处遗址的旅游资源现状及其所拥有的历史文化传承价值,亟需对其旅游功能进行科学定位。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将其打造成为以孝文化为主题特色,集科普修学、文化祭祖、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作为文物保护单位,郑庄公见母黄泉处遗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旅游品牌效应,有助于吸引远距离游客到访参观。

2.加大对遗址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郑庄公见母黄泉处之所以迟迟得不到有效开发,关键是缺乏必须的资金。由于资金不到位,遗址本身及四周残存的其它旅游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优化整合,“养在深闺人未知”,无法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因此,当地政府和村里应积极发挥引导、主导作用,鼓励和扶持多种经济成分、民间资本,甚至通过发动当地有声望、威望的企业家捐款的形式,共同对遗址进行旅游开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对遗址的旅游开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也是合理的,比如对周边群众房屋的拆迁改建、修路、通水通电等,为遗址旅游开发凝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提供遗址旅游开发的宣传力度。随着互联网时代、微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速度和频率较之过去出现了很大变化。为此,不能坐等游客前来,更不能等待遗址旅游开发完成后再进行宣传,而是应该立足这一遗址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主动切入旅游市场,搞好提前宣传和促销,提升遗址的知名度,比如可以面向全國公开征集与郑庄公见母黄泉处遗址相关的设计方案,邀请历史、考古等领域权威专家到实地进行考察、召开学术座谈会等。通过这些措施,增强投资者的关注度和游客的吸引力,让这一遗址灵活多样地存在于现今社会里,凝聚社会各界及公众对这一遗址的认知和尊重。

4.处理好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为实现郑庄公见母黄泉处遗址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是要通过对郑庄公见母黄泉处遗址的旅游开发,强化公众对于遗址的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遗址的认知度;二是要通过旅游开发带来的部分资金收益,投入到遗址的维护、修缮当中,立足于长远发展目标,摈弃短期、短视行为,做到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两条腿走路,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春秋左传》

[2]吴少珉,苏健,赵金昭主编:《河南古籍名胜辞典》,洛阳:解放军外语音像出版社,2007年版

[3]《长葛市志》编纂委员会编:《长葛市志:1986-2000》,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4]许昌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许昌文史资料:第5辑》,1991年版

[5]查国林:《牛脾山访古》,《中州今古》,2000年第1期

[6]刘建:《论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中的文化创意》,《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7]崔佳春:《古遗址旅游的开发探析》,《技术与市场》,2009年第1期

作者简介:丁毅,女,河南兰考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
红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浅谈赣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
白沙古镇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探析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