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2018-03-22 11:43田园
中文信息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探究

田园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素养等的提升。教学改革的思路是教材体系要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进人文教育;重视学科整合;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课教学;反映最新时事。

关键词:高职高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改革 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1-0-01

一、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育人功能不够凸显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理想,整齐划一,缺乏整体性和层次性,一味追求崇高理想,用成才的教育代替成人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道德理想、道德目标必须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大学生追求个性已经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要体现宽容与理解,重视人性的一面,首先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人,培养成合格公民,重视“成人”的教育。

2.教学实效性不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学生对本课程的开设是持肯定态度的,但是学生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内化、社会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培养目标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多年来,专家学者一直研究教学实效性,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成为研究重点,要把教材体系创造性地向教学体系转化[1],不能简单翻版。目前仍然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知识欠缺不能透彻地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部分讲清楚、缺乏实践教学或流于形式、学校层面不重视等问题,减弱了基础课的实效性,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进行教学研究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2]

二、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则

1思政课教师要实现从单方面“灌输式”向教与学的“互动型”转变

目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仍然采取单方面“灌输式”教学,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单一灌输式的方法,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听课积极性不高,逃课现象比较严重,教师从学生那也得不到必要的反馈,挫伤了教师讲课的积极性,是一个双输的局面。因此,必须变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为教与学“互动型”的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课堂上要积极组织学生讨论、专题讲座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逐步改变教师演独角戏的局面。

2.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的相互配合

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故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作为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的辅导员面对众多的学生,其能力和精力也是有限的,难免出现顾此失彼和消极应对的现象。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需要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密切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要实现由“侧重知识型”向“侧重育人型”转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认为,“思修”课主要不在于灌输知识,而在于“育人”---即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准确把握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把侧重点放在“育人”上。课堂辅导、自学讨论、专题讲座,复习考试等一切教学环节都必须围绕着“思修道德教育”这个主线展开。

三、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改革的思路是内容更加贴近现实,解决大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紧跟时代,突出实效性。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需要,激发思政理论学习动力[3],尤其要抓住利益驱动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对利益观保持正确认识。

1.道德教育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

1.1要强化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教材第五章中,第三节首先阐述了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然后讲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课本限于篇幅,未能过多地深入。大学生虽然尚未正式进入职业生活,但是即将踏入社会,大学是最后一道关,不讲道德的大学生绝非人民所需要的,不但给自己、家庭带来困扰,也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拓展,通过正反案例,让大学生懂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严于律己。

1.2网络中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要加强。将网络伦理置于同等地位,课本限于篇幅,网络伦理、网络道德这方面显得还不够。要高度重视学生辨别能力、价值评价能力、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上网的政治和法律意识、安全意识。

1.3强化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教材不仅在第三章第三节第二小节中讲到“诚信原则”,而且在第四章第二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及第五章第二节“职业道德”中多次提到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可见对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视。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诚信的重要性,而且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讲诚信,考试不能作弊,毕业时不能制作虚假履历,严于律己。在高校建立诚信机制,对学生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健全约束机制。把网络建设成诚信教育的阵地,在网上与非诚信行为进行斗争。

2.思想道德修养要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许多学生心理脆弱,缺乏受到挫折后的准备,功利主义色彩浓厚,充分暴露了人文教育的缺陷。教材在绪论部分、第一章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二章“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第三章“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等章节一直讲到爱国敬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脚踏实地,这正是当代青年缺乏的。大学时代为学生的一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大学生们毕业后不可能一帆风顺,常常会遇到逆境,特別需要坚韧不拨的精神,许多成功人士靠的就是百折不挠。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肯德基创始人桑德基上校,桑德基上校一生经过很多磨难,但从没有放弃,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需要的。通过课本的讲解、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顽强的意志。

3.要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方法

该课程理论性强,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同时应采用讨论式、案例教学、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有些部分如第三章“人生与人生观”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纯粹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教师运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能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堂中切忌呆板的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之间有一个交流。该门课程重在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需有一种情感的交流[4],没有感情的交流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引导学生探究,向学生提问,引发他们思考、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性,创造一种宽松的气氛,让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这样既利于活跃气氛,也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能达到和学生交流、教学相长的目的。

4.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力手段。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主要采用主题演讲大赛,周末去养老院、乡村看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播放爱国影片等都是很好的实践教学方式。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如清明节到革命烈士陵园扫墓,宣讲革命英雄当年伟大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五·四”青年节组织学生进行革命歌曲演唱比赛、演讲比赛,激发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暑假组织学生下乡到农村开展服务,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可以和社团如时政论坛、青年志愿者协会或校团委联合开展,这样既能发挥社团的组织、协调作用,也能促进社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玉进.全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讨会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

[2]戈丽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2,(5).

[3]刘翠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缺陷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3,(1).

[4]胡金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效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8).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