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薇
文化元素在城市中的运用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和核心竞争力。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在中原地区乃至全国各地都有普遍的认知和很强的共性,容易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生活其中的城市居民更有归属感。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文化元素则是一种表象的符号,更容易产生视觉效果,引发情感的共鸣。城市承载着历史以及文化的变迁,没有文化的城市是可怕的。
所谓城市文化,就是城市内的居民所赋予这个城市的精神内涵以及创造出来的生活环境,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生活习惯以及生产、居住、活动的空间环境。城市环境是影响城市居民活动的自然环境以及人工环境的复杂综合体,城市生活环境涵盖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景观等内容,其中城市中的公共艺术作为城市中形式最灵活的城市“家具”,在承载城市文化的同时更能展现其精神内涵。城市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更是城市生活环境与城市人文环境的竞争。
一個城市有没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已经成为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这个城市是否具有自信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准则。城市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市民们共同期待的美好愿望。
河南省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和核心地带,可追溯到公元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主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中原文化博大精深,主要包含有史前文化、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思想文化、名流文化、英雄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中医文化、汉字文化、诗文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饮食文化等18种文化类型。而由这些文化类型为基础精炼或衍生出的各种文化元素更是不计其数,可以通过各种图案、图形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元素分具象元素和抽象元素,具象元素由可见的人物、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元素;抽象元素则是以无实体形象的文化、精神内涵为依托引申而来,往往蕴含于具象元素之中。本文从城市中的中原文化元素入手,以现代人的审美观研究中原文化元素对城市环境的营造,以便更好地指导城市景观建设和发展规划。
(一)具象的中原文化元素
具象的中原文化元素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以及认可性,能够直观地运用于城市之中。
一是图腾文化。
图腾是中原文化的象征,亦是中原文化的集中体现。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因对自然的未知而描绘出一个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人与物,把特定的动物、植物信奉为神明,作为本族的象征和标志。龙虽是被想象出来的动物,但因其威严、神秘又具有危险性的形象,使人们对之心存敬畏。
中原文化以龙为本,信奉炎黄子孙为龙的传人,是中原文化最具代表的象征,有尊贵祥和之意。因此,城市中以龙为主题表现的雕塑、柱体、壁画等公共艺术形式非常多,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央公园的铸铜雕塑《龙魂》,以巨大的尺寸突出龙身,龙脊之上有一群铮铮铁汉奋力划桨,寓意众人齐心协力、顽强奋斗才是龙前进的动力,才能称之为“龙魂”,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不仅如此,节日庆典时的临时公共艺术也喜欢用龙的形象和主题来表现。
二是以宋体字、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文化。
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自夏朝开始一直到宋朝均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而汉字作为中原文化的显著标志,是弘扬中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产生和发展也伴随中华文化一起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迁。
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为止已知的时代最早的文字,主要是殷商时期在动物骨头、外壳上刻的符号,用象形的方式系统地刻画,便于记录一些事物。甲骨文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远古文字,更是中原文化的代表,以艺术的形式运用于现代城市中。
文字的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以彰显历史的底蕴。如2016年郑州地铁文化墙,将古词诗文结合甲骨文,穿插活字印刷中的活字等形式组成了一幅年代感很强的“文章”,让来往穿梭的人们领略到中原文化中文字的魅力,也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不忘祖先传统文化,为现代化生活增添一丝亘古绵延的历史情怀。
三是民俗文化。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民俗风情鲜明的区域,长久以来形成的衣食、住行、集会、礼仪等生活习惯,成为鲜明的民俗文化,体现了人们生活时的各种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城市建设中体现民俗风情的形式多种多样,由于其强烈的认同感,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给平淡、快速、乏味的现代城市环境增添一些生活的气息。如郑州市二七广场步行街展示民俗文化的铜像《馄饨小吃》,用公共艺术的形式再现古人的生活场景,在展现生活趣味性的同时以具象的形式呈现历史文脉,吸引经过的人们驻足领略历史情怀。
不仅如此,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陶器、玉器颇具艺术价值。其中杜岭方鼎是商代中期的青铜重器,地位之高可以用四个“最”来概括:迄今为止年代最早、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早装饰饕餮纹与乳钉纹礼器。以杜岭方鼎为原型的城市街心开放空间雕塑《商鼎》,以其高大的尺寸、浑厚的造型,彰显着古城的霸气之势。
郑州地铁壁画墙《玲珑幻境》从数百件河南出土的玉器中提取造型元素,将古代玉器上的花纹、图样进行重组,组合成全新的图案效果,并通过石材来呈现,将其玲珑剔透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共同演绎中原玉器艺术的独特魅力。
四是以汉传佛教为主的中原地区的宗教文化。
佛教对中原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在中原大地上留下诸多印记,成为中原文化历史中辉煌的遗产。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就是位于河南洛阳的白马寺,还有光山净居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宝丰香山寺、登封永泰寺等诸多寺庙,洛阳龙门石窟更是中原佛教的圣地。佛教不仅从思想上影响着中原文化,更从文学、绘画、建筑等方面深入到中原人民生活中,成为中原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石雕作品《祈佑》以佛教为主题,取四大石窟的经典石像为原型,结合石刻艺术,将石窟艺术与现代技术进行组合。此处石雕可以见到很多著名佛像的缩影,既有龙门石窟的壮阔,还有郑州博物馆武士雕像的威武,更有乐山大佛的巍然、敦煌石窟的精美。这86尊佛像通过构图和画面分层处理,给人“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效果。
五是以少林功夫、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原武术文化。
《卧虎藏龙》以电影艺术的形式打开了东方功夫的面纱,让西方很多人了解到东方的武术。武术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提到武术自然会想到河南登封,中原文化中武术的分量不容小觑。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用以健身和御敌,同时也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人文文化。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中原地区的武林文化是以少林功夫和太极为代表,有着内外兼修的独特特色,不仅可以锻炼人的体魄,还可以修养人的心性,是中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位于郑州嵩淮游园的雕塑《少林小子》以生动形象的少林人物形象与动作,再现了少林功夫的力量与阵势。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拳术,讲究阴阳协调、五行变化,旨在内外兼修。立于焦作新体育中心广场中的《太极之韵》取太极经典招式——推手,以镜面不锈钢材质结合抽象化的处理方法,体现太极刚柔相济之势,同时也体现了和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境界,极具视觉效果。
以上所述几种典型性文化形式只是中原文化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中原地区长久形成的农耕文化、戏曲文化、姓氏文化、中医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特色,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长廊中绚丽的篇章。这些文化所表现出的具象特征具有表象化的形态即符号元素,被各种艺术形式和创意产业作为艺术灵感或者元素直接、间接地使用,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抽象的中原文化元素
文化本是抽象的名词,与具有实体形态的具象文化元素不同,抽象的文化元素并不具有可视化的实体。对于中原文化而言,具象的文化元素只是人们长远形成的、具有可识别性的具体行为、动作、相关的物化;而抽象文化元素包含相对而言高层次的意识形态,例如精神文化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因此更多的文化元素是不可见、宏观意义上的抽象元素。本文所研究的抽象中原文化元素主要是精神层面,并都基于一定的历史发展,在中原地区具有广泛认同性。
一是人格哲学。
中原地区自古就有“天下”之意,也是各种思潮发源和产生的区域,历史上众多优秀思想家、政治家均出于此。道教师祖老子、儒家创始人孔子、墨家创始人墨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均是河南人。这些先贤不仅出生于中原,传教、游说也均与中原密不可分,并共同影响和塑造了中原地区的文化。
正是由于这些贤能之士自身的品质以及带给后人的精神与能量,让他们作为中原文化的一种精神内涵并流传至今。位于郑东新区的《御风行》就是一组纪念道家代表列子的雕塑。列子作为中原悠久历史中的一位著名思想家,为人豁达、淡泊名利、不为金钱所趋,纵使因为贫穷而食不裹腹,也不贪图富贵,拒绝权贵馈赠的粮食。雕塑以列子乘风而行的姿态描绘其自由自在、不为世俗名利所绊的逍遥之态。人们在欣赏雕塑形态美的同时,更是对其事迹的重温,从而对其高贵品质产生崇敬之情。列子展臂飞翔的姿态提醒人们物欲、名利并不是人生追求的目的所在,人自身本质的好坏、道德修养的高低才是我们更应崇尚的标准。
二是伦理思想。
中原是个文化底蕴悠久的地区,“中”既有中心、重要之意,也显示了中原地区自古以来的核心地位。早期中原文化是由农耕文化发展而来,与自然共生的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自古强调和谐共生,无论人与自然,还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都以和谐为相处原则。“在以中原文化为根系的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一种核心文化精神。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其他学派,都以此解释宇宙的生成、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的本质、人的道德修养等。”郑州新区的《山水意象》勾勒出的具有中国传统风景的园林景观完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在塑造城市景观的同时,营造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矗立于郑州中州大道的雕塑《和谐之林》,整体颜色以代表黄土的灰褐色为主,顶部由排列交错、均衡的“阙”结合斗拱的造型创作而成,意象的抽象形态似密林中的树叶,形成茂密树林之势。雕塑以传统元素创作而成的抽象森林,不仅象征着郑州这座城市和谐共生的涵义,更有森林生命繁荣昌盛、生生不息之意。又例如巨型雕塑《礼仪之门》,以超现实体量的抱拳之势再现经典传统礼仪动作,用以强调中原儒家思想中“重礼”的道德伦理,更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对上述几种常见中原文化类别的解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原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密不可分。对中原地区而言,融入了中原文化的城市成为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置于城市中以中原文化元素创作出的公共艺术,是文化和城市得以融合发展的媒介。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中原文化元素在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不仅仅要从文化内涵与现代审美出发,还需与城市空间形成内在的交互影响与共鸣。中原文化以内涵、公共艺术为载体的大众艺术形式,是对城市空间文化内在的延续和表达;城市环境对置于城市中以文化为内涵的艺术形式又起到诠释与衬托的作用,彼此相互作用。在符合现代审美品位的同时,如何加强中原文化对城市艺术的内在价值,是值得广大艺术者、城市建设者、城市规划者们共同研究的课题。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原文化背景下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环境发展研究”(2017-ZZJH-447)、2017年度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景观视野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信阳建设研究”(2017WH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