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克服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僵化现象

2018-03-22 11:49杨美玉
考试周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改变历史教学

摘 要:长期以来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造成很多老师对历史教学的敷衍,导致思想、行为等出现了僵化现象。随着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的严峻挑战,这次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变化,将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师应顺应改革的潮流,改革传统教学的弊端,通过更新理念、树立事业理想、改变传统思维模式等方法,克服教学中出现的僵化现象,从而使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真正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关键词:僵化;历史教学;改变

在过去漫长的几十年里,初中历史一直是处在副科的地位,在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下,历史教学根本是在敷衍,如果当时有哪位老师认真地教学这门课程,可能还会被指责说不分轻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历史学科不再是副科了,然而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有的老师在教学中长期使用自己惯用的教学方式教学竟然没有多大改变,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僵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语言的僵化。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历史教师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平淡乏味,既没有生动形象的比喻,也没有幽默感;语言平平淡淡,语速没有变化,即使讲到重难点时,语调和速度也没有什么变化;语言都是平铺直叙,调动不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

2. 教学组织僵化。具体表现在课的组织过程沿袭老一套,一个模式,年年这般上课,不看教学对象的变化,课课这样程序,以致学生对新课都失去了好奇心。比如,每年开学第一堂课,就是“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某某人,教你们的某某学科”或“今天上第几课,请翻开课本第几页”类似这样的套路,虽然课堂少不了这样的环节,但如果年年如此,天天如此,岂不让人失去兴致。

3. 教学方法僵化。基本上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或手段,且大都以教师的讲为主,偶尔提问也是公式化般的我问你答,没有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时间和空间,更缺少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以至于学生更不愿意积极探索。例如,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学生对此都能说出自己的一、二点见解,但一般很难概括完整,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有的教师就干脆自己把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结果一个个丰满的历史人物变得失去了个性,就凭教师的几句评价,历史人物好像是贴了标签的器物。

4. 教学中师生关系僵化。教师在课堂中,不讲究说服教育,教师高高在上,师生之间有对立情绪。例如,在教学中某个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简单粗暴地当众批评,语言的杀伤力极大,让学生的自尊心受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起来。

5. 教学情感僵化。在教学中,教师只用一种情绪方式来教学,照本宣科,时常表现出缺乏高度的责任感、旺盛的教学情趣,致使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受阻,课堂的学习气氛沉闷压抑。例如在听一节历史课时,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一开始,学生都想借此机会好好表现一下自己,第一个问题有学生积极回答,学生回答还好,但教師没有什么喜悦和欢欣的表情;第二个学生回答得不是太完整,教师也未置可否,自己分析了一下,学生有些气馁;第三个问题时,学生开始却步了。教师的面无表情,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

6. 教学知识技能僵化。出现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是教师缺乏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一直停留在过去的知识理念的影响下,不能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有的老师上课使用的教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是一样的套路,对教学面对的学生的心理、兴趣、所需求的历史知识和能力以及需要达到的德育目标缺少具体的分析,对学生的学情根本不了解。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困难,甚至根本没有什么交流,教师只是粗暴地灌输给学生知识。例如,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课本对战争过程介绍比较简单,而学生对这一块充满好奇,教师应该满足学生的需求,简练地对战争的经过做一个有声有色的描述,而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结果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印象模糊不清。

分析了病症表现的种种,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防止僵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变僵化的思维:

1.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历史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不断地充电,更新知识,做到与时俱进,才不至于思想僵化。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有效地备课、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能够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确实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讲,而不顾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的过程应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能力增长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和精神,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要贴切恰当,实用易行,便于执行。

2. 加强事业心,坚定教书育人的理想。只有坚定教书育人的理想,教学生涯才有指路明灯,才有驱动力,教师才能坚定地干一行专一行,敬业乐业。有很多出色的教师,首先就是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所以才积极地投入工作,认真备课、了解学生,富有激情地上课,他们认为,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回报。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回报给你什么样的态度。学生会犯错误,这是正常现象,而教师应该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绝不能粗暴地对待学生的错误,那结果离我们的教育目标往往背道而驰。而严格的要求不等于是用严厉的态度来实现的,更多时候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教育效果。

3. 建构科学的思维模式,摈弃僵化思维。有些教师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惯于“吃老本”,凭着原有的经验去教学,缺少学习和进取的意识,成为学生眼里的“老古董”,成为新课程推进的阻力。比如,有的老师固守传统教法,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的能力的培养,结果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不教,学生也就无从学起。实践证明,教师关注教育新动态,通过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培训等活动,可以汲取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益的精神营养,然后内化为自己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助于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既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又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4. 历史教研组要有良好的教研风气,克服散漫、懒惰的作风。一个好的教研组,它的面貌是和谐、团结、进取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研,共同参与理论学习,共同商榷教学方案,有共同的追求目标。当下在教育界全面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是一个促进教研活动有实效地开展的一个好契机。备课组借此契机团结得更紧密,成员之间的合作更频繁,紧紧拧成一股绳,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开创教学新局面。

5. 加强进取心,不断开拓创新。我们要虚心地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学习他人的先进之处,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防止教学行为僵化。在教师队伍里有这样的一些老师,他们非常热衷于学习,除了理论方面的,一有机会就听其他老师的课,他们绝不放过这样的机会,即使是路途遥远,即使要花费很多精力和自己的财力,即使要经历很多周折,他们都不会轻易放弃学习的机会,于是,他们很快成长起来,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这个人身上,我们可以学习他(她)的教学语言,在那个人身上可以学到教学中的激情运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我们自己不具备的优点,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积极地进取,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6. 善用教学方法,让课堂生动起来。有很多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思维不能只定格在几种单调的方法上。应该善用这几种方法:一是激励法,对学生好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和表扬,对暂时还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开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历史课堂生动、活泼、有实效。二是启发法,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进行指导,不要急于告知答案,而是不断地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思路上走,培养学生主动地去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是循序渐进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长流水”。新课程对设计思路、目标要求、内容体系、实施策略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面对急剧发展变化的教育对象,如果不注意,教学局面很容易陷入僵化,所以,提倡教师要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学识,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接班人。

作者简介:

杨美玉,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文公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改变历史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论以英语教学的改变创造课堂魅力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