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奎
【摘要】以高校为主体的校际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创新,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高校协同对象和类型;其次,要围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进行协同;最后,需要引导校际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性协同。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创新;路径
目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创新需要注重在工作方式、内容和价值上的协同,区分在协同作用下不同区域、层次、类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域中可以使用的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进而围绕目标需求开展校际间的交流合作,最终实现校际协同创新。当前,高校校际合作交流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沟通不畅、思路狭窄、目的不明确、效果不佳、流于形式等,因此,具体的路径选择应遵循以下三个内容。
虽然协同创新实现形式是多元的,但校际间并不是自由式的组合,而是在综合评价目标高校基础上有目的、理性、科学地进行选择,这样才能形成实现校际协同的期望目标。首先,校际间协同创新需要围绕协同目标开展合作,这就需要对协作高校的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确定目标是否一致、资源能否实现互补等。其次,校际间需要围绕协同创新项目制定相关的合作意向,明确职责,形成章程,签订书面协议,从而形成长效的协同机制,以实现共赢。最后,任何高校在校际协同创新过程中不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最大目标,这样会损害其他高校的利益,更不能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据为己有,需要时刻发扬共建、共享的精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主要是以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与理论课教学为重点开展的。围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进行协同,就是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分散、重复等问题,着力体现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整体性、创新性。高校辅导员在教育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实现协同,客观上可以促进不同高校辅导员队伍之间的交流,形成合作的常态化,从而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三化建设。高校德育资源需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地缘优势打造高校地域文化育人的特色功能。发挥传统文化育人的功能,可以实现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融合。校际协同创新有利于实现高校地域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整合和推广,这种铸魂的德育资源不可缺失。
价值性协同是指高校校际间开展的育人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其价值归属上既要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还要关注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的诉求。路径选择过程中需要平衡考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育人实践群体的价值和高校个体的价值以及校际协同创新体的共同价值。
第一,需要平衡考量校际协同育人实践过程中群体目标性价值和高校个体工具性价值。校际协同创新实践过程中群体目标性价值的实现是以整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创造知识增值为目的,以经验分享、成果共享为手段,把大学生作为价值主体,满足现实个体的精神需要,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个体工具性价值是在校际学生工作协同创新实践中突出经验的获取、成果的获得,即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与社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就会出现校际协同育人中高校群体共同目标价值与个体价值取向矛盾的情况。实现校际协同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高校之间参与个体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要平衡考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际协同育人实践过程中群体目标性价值和高校个体工具性价值。
第二,要促成校际协同创新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校际协同创新价值创造是指高校参与主体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上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在校际协同育人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上,是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使教育主体思想、行为上呈现质的飞跃和提升。校际协同创新价值实现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育人实践活动价值的体现,即校际协同育人实效性。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形式来呈现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曾永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辩证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3:31-33.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