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学现状及解决办法

2018-03-22 10:18王学军
祖国 2018年2期
关键词:边远梵高美术课

王学军

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上好美术课,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渗透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能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美术课直接或间接的对学生的艺术情操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几年来,国家非常重视和提倡素质教育,美术课势必在议事日程上,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受“因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的美术课堂教育以及学生的美术兴趣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状不容乐观。

几年前的状况:

小学期间,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教材和学生学习实际也有一定的差距,一学期的美术课其中有70%的课时被文化课所占去,30%的课时由其他学科老师代上,学生们没有系统的美术知识做基础,也没有有趣动人的画家的故事来提高兴趣,课堂上自己临摹、自己欣赏,教师的辅导也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过,家长只注重文化课成绩,美术课可上可不上。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到了中学,有的学校没有配备美术专业教师,也可以说专业的美术教师很缺,继续上演着小学里的故事。有的学校只有个把专业的美术教师,但学生的水平几乎为零,所以,空中楼阁建造不起来,加之家长只盯着文化课成绩,美术教师望而兴叹,只能尽力而为之。

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家长慢慢懂得了追求生活质量,懂得了孩子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更懂得了给孩子投资是未来的希望,加之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所以美术教育教学的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虽然小学里仍然很少配备专业美术教师,但代课教师都被不断进修、培训,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技能技巧训练,灌输简单的美术知识,条件较好的家庭和家长较有远见的,在外面找家教对学生进行兴趣训练和技巧训练;中学基本配备了专业美术教师,学校对美术课教学也比较重视。时常举行各方面的竞赛活动,也有部分学生按期参加专业课训练,并参加专业高考,进入高校专门学习美术专业,但和城市的学生以及美术课教学相比较,仍有许多差异,缘于地区文化底蕴的不同,缘于资料资源的缺乏,缘于视野的不开阔,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教材为主线,以当地乡土特色资料为辅线,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美术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兴趣,从而让美术教学登上大雅之堂。

一、加大欣赏力度,利用多媒体充实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很少上美术欣赏课的学生来说,上好一堂生动有趣的美术欣赏课,无疑是给学生注入一剂新鲜的血液。画面的色彩、构图、以及教师的讲解,都令学生感到新奇。如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向日葵的叶子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梵高的身世悲惨不堪,梵高对绘画和阳光的热爱,都令学生兴奋不已,“《向日葵》里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颗金黄色的向日葵,他曾画过很多次,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的花,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因而他的每一笔都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心跳……。”同学们或议论,或沉思,接着利用课件去插放梵高的其余作品,如《播种者》、《星空》、《阿尔的桥》等,让学生通过许多梵高的作品,从整体上去了解梵高,认识梵高的作品以及梵高作品风格的理解,从而在记忆深处,深深的烙印了梵高。这种欣赏让学生思绪万千,开阔他们的视野,极大的提高了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针对我们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以往的情况,我们将欣赏课的课时增加了,好让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有增无减,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他们辨别美与丑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加强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好示范课,加强技能技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领略到美的内涵。在这里穿插讲解一些基本的概念知识等,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如上色相、三原色、间色、补色时,直接讲解概念太乏味抽象,所以先以三棱镜让学生观察赤、橙、黄、绿、青、蓝、紫,然后拿出调色盒说明色相,示范黄加蓝等于绿,红加黄等于橙,学生们很关注这调色的过程,感到很新奇,趁机讲解三原色、间色、补色的概念,这样学生的记忆绝对深刻,他们也跃跃欲试,真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写生,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讲解到国画,有教师亲自示范,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再由老师讲解国画的意境、寓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从而提高他们对美术课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对美术课的兴趣

针对学生的實际水平,我认为让他们鼓起勇气勇敢地去表现,是最重要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审美活动,如展示作品,让学生分析、讨论,师生共同背诗、唱歌,促进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心灵上的距离接近了,工作自然好做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很有必要对学生创作成果的肯定,以增强他们创作的自信心,所以说,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是一种动力,可以大大提高对美术课的兴趣。

四、增加乡土题材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活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适当增加本土素材,来补充教学内容。由于这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创作起来相对简单。如,我们这里是藏区,上服装设计这一课时,学生平日熟悉的颜色款式的民族服装,加些现代气息的装饰,即为创作的作品,即实用新颖,学生兴趣很浓。上手工制作课时,内容是面具制作,要求他们模仿制作民间藏戏的面具,我先给学生们讲解藏戏的渊源、剧情及角色,然后辅导他们制作,最后在教室里模仿剧情演出,整个气氛活跃,学生们显示出喜悦的神情,体现出美术课特有的气息,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总之,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作用非常大,对我们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想,不久的将来,我们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教育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会展现出一片绚丽的色彩。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中学)

猜你喜欢
边远梵高美术课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做好边远落后山村的综合治理工作
被盗窃的梵高
我国边远山区农民脱贫路径探究
美术课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边远乡村教师的生存困境及其突破
趣味美术课
边远农村教师队伍新陈代谢机制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