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树叶
和以往相比,如今的课外阅读出版物市场更为可观,由于许多课外读物有着明确的市场定位,对儿童的兴趣和发展非常关注,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接受和认可。通常而言,小学生在课外能够获得更加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这种体验在语文课堂上是无法获得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科学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语文素养。
小学 语文 课外阅读 指导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高质量课外读物正在出版,这些读物不论是在体裁、题材还是风格上,都紧跟时代步伐,能够牢牢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小学语文教材较为单一的弊端。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从一些课外读物中找到新的授课内容,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带来更好地的学习体验。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篇文本就意味着一种视野,但如果孩子只面对一种单一的视野,就难以获得多样、独特的体验和解读。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就能够有力地帮助学生打开视野。这样一来,学生在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时,就会表现得更为灵活,也会产生更多新想法。对于孩子来说,要想推进其他能力的进步,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只有在进行广泛阅读之后,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才会得到显著提升,真正从量变演变到质变。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应该要从学生的障碍点、兴趣点和发展点进行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让学生的感受得到进一步升华。
例如,在讲解《生命生命》一文时,因为本篇课文是杏林子引发的一系列和生命有关的思考,然而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在理解本文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先在课前向学生介绍作者杏林子的生平,告诉学生杏林子由于患上了一种罕见疾病,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却依然凭借自身顽强的精神成为了一名伟大作家。在她的文章中,处处透露着对生命的讴歌和热爱,可以帮助读者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在学生了解到这些之后,就会由衷地对杏林子产生敬爱之情,从而会更加投入地阅读她的文章,并可以获得不一样的感悟。
如同幼苗需要土壤、水分、空气、阳光才能成长一样,孩子的成长成才也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就应该创造出更加优良的条件,打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对精神食粮更为渴望,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学校应该进一步开放图书室,并加快图书的更新速度。要想拓展学生的阅读,最重要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让学生能够始终处于浓厚的阅读氛围之中。学校图书室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推进图书室的建设,有利于书香校园的建成。其次,在每个班级之中,都应该成立自己的图书角,添加一些学生喜爱的图书供本班同学借阅。单纯依靠学校图书室的力量,很难全方位地普及语文阅读活动,因此,就必须要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进一步延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其自主阅读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做出引导,保证其阅读的高效性。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外应该为学生开设更多的阅读课,进一步指导其拓展阅读。这种做法,也和素質教育的现实要求相符合,有利于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安排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促进其共同发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已经卓有成效,对小学生来说,书籍正在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只知道自己埋头苦读,而不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和教师、同学分享,就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阅读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要定期组织一些读书活动,挖掘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发展和进步。
在举办各种阅读活动时,必须要将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教师则只是充当组织和引导角色。鼓励更多地学生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利用表演、细品、介绍等各种形式,分享和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学生的思想会进行交流和碰撞,学生会从中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进行改进。在阅读活动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交流阅读体会,教师应该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来阅读文本、思考文本,并和他人交流自己阅读后的所思所想。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得到共同提升,有利于其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和拓展,和课内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