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逍 曹雪
[摘 要] 公益创投作为培育公益性组织方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作为区别于影响力投资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公益组织的运作,衍生出多种模式,国内外公益创投呈现出不同的研究视角,为创新本地社会公益组织培育与发展方式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公益创投;研究;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5. 078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05- 0189- 03
1 公益创投发展沿革
公益创投(Venture Philanthropy)最早由美国慈善家约翰·洛克菲勒三世于1969年提出,其背景是美国的公益组织面对着经济紧缩的社会形势,纷纷开始创新公益项目运作和评估管理方式。1984年,美国半岛社区基金会提出将风险投资模式运用到慈善投资模式上,标志着公益创投正式进入实践探索阶段。此后,公益创投传入欧洲国家,2002年英国出现了第一支标准意义上的公益创投基金,2004年英国公益创投协会成立。
2006年,新公益伙伴在香港成功注册,被认为是我国第一家具有公益创投概念的社会组织。同年,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在上海正式注册,将“助力社会创新,培育公益人才”作为其组织发展的核心目标,对初创期和中小社会公益组织提供支持。此后,公益创投概念及其组织迅速在内陆兴起。2007年,联想集团创立“联想公益创投基金”,并启动首期公益创投计划,重点对数字化、环保、教育和扶贫等四大领域的社会公益组织提供资金等支持,这一行动标志着我国内陆开启了公益创投实践。2009年以来,上海、深圳、苏州、东莞、佛山等地公益创投发展迅猛。但当前我国各省市公益创投发展状况很不均衡。上海已举办了多场市级区级的公益创投大赛,广州公开征求对《广州市公益创投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并已连续举办四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扶持项目数量总计370个,政府资助金额和撬动的社会资金数额逐届增长。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公益创投
公益创投相对而言是一种较新的事物,学界目前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以下几种概念被交替使用,比如“战略性慈善”“高度参与性慈善”“有效性慈善”“慈善投资”。公益创投在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欧洲公益创投协会(EVPN)的定义:公益创投是将风险投资的工具用于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目的组织提供资金和非资金支持,以提高其社会效应的方法。
2.2 影响力投资
主流的定义一般围绕两个核心因素展开:财务回报和非财务影响力。财务维度,投资回报是影响力投资的一個最低要求。Niggemann 和 Bragger(2011) 指出影响力投资只追求能够覆盖通胀成本的低回报率。关于非财务影响力,有关文献主要围绕社会或环境影响进行界定。金仁旻依据财务回报诉求及社会价值诉求标准对影响力投资和公益创投进行的区分,认为影响力投资与公益创投相比较,公益创投对财务汇报诉求弱于影响力投资。
2.3 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形式将原本由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徐家良,赵挺,2013)。政府购买服务与公益创投的区别在于,服务提供者是否取得经济回报。是否注重社会组织的长期能力培育。公益创投相比于政府购买服务,注重于经济回报的取得和社会组织能力的培育。
3 国内外公益创投研究现状
3.1 国内公益创投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公益创投的研究主要关注公益创投模式,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公益创投可进行如下分类。
按照公益创投主体分为: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的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和基金会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是由某个企业独立运作、专注于特定领域并将公益活动与其品牌挂钩,比较典型的有南都集团出资的南都基金会以及联想集团的公益创投计划。基金会模式即由基金会机构运作公益创投活动,有“NPP 公益创投基金”、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政府主导多方合作的模式在中国推广得最为广泛,各省的公益创投比赛都是政府主导多方合作模式下公益创投的具体表现。
按照公益创投目的可分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公益项目培育模式、创业实践教育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模式旨在为初创阶段的社会组织提供资金、管理、技术支持,提升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力、服务能力,提升主动造血的功能。公益项目培育模式指对公益创投项目提供资金、技术、管理服务,帮助公益组织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目的在于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后备军,同时提供导师培训、工艺实习、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关键性支持。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即为政府主导的公益创投模式,通过资助、招标、定向购买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开展公益项目征集与评审。政府掌握项目审批权,但不直接参与公益创投资金的发放和管理,不参与公益项目运作。
按照公益创投的参与过程分为:公益孵化器模式、评估介入模式、合作伙伴模式和重点投入模式。此种模式分类与前文两种模式大同小异,此处不加以赘述。
3.2 国外公益创投研究现状
3.2.1 美国公益创投研究现状
由于美国自身历史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公益创投研究多围绕着对慈善投资者、社会影响力、高等院校等方面的作用展开。公益创投在美国兴起时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就是社会影响力,因此对于公益组织如何界定影响力、对慈善投资家关于投资有影响力的公益组织的建议等研究成果有很多,同时也有一部分在研究公益创投与大学相联而产生的经济、教育等方面的碰撞。
研究表明,美国的公益创投有四个方面的鲜明特色:一是对风险更加开放和包容,以及对社会创新的大力支持;二是支持不同的社会创新者去探索和实践多种可能的路径,致力于帮助社会组织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不断提供更好的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三是受资助组织参与公益创投收获的除了资金支持,还有对于组织架构和运营发展的多年“耐心成本”;四是公益创投更加注重系统性地解决社会问题,即资助行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3.2.2 欧洲公益创投研究现状
按照社会部门的范围以及与政府的关系划分,欧洲公益创投有四种模式。第一,Liberal model。该种模式以英国为代表,资金半数以上来自于政府,但不受政府的控制。第二,Welfare partnership model。该种模式以德国、芬兰、西班牙、法国为代表。社会部门规模很大,但对政府依赖极强,公益创投几乎完全由政府主导和控制。第三,Social democrat model。社会部门很小,在总的就业人群中占比不足3%。财政不依赖政府,多来自会员费及收费(membership fees and charges)。以北欧国家和瑞典为代表。第四,Developmental model。该种模式下社会组织弱小,占总就业人口的1%-2%。该模式极其依赖私人投资,不期待政府合作,与政府的独立性极强。代表的国家有捷克共和国、波兰、斯洛伐克。
研究表明,欧洲公益创投概括为五个特点:一是欧洲范围内公益创投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分散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有利于推动创新,但同时也给有效整合资源形成集体合作并产生巨大影响力带来了阻碍。二是公益创投资金来源多样复杂。根据EVPA2012年调查结果,股权债务作为资金来源有大幅上涨态势,融资工具主要以债务为主,政府拨款和股权处在第二位。三是社会企业与传统慈善组织的整合。目前,欧洲传统慈善组织聚焦投资对象和领域,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能力培养,更加注重与其他投资方合作。四是欧洲公益创投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五是公益创投领域的财政支出显著增长。
4 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建议
4.1 现有研究的不足
4.1.1 缺乏典型城市地区的比较研究
在近年来的公益创投研究中,以两类居多。第一类,深入调研一地的公益创投行为,整理其发展模式、问题及对策。比较典型的有《公益创投的经济逻辑及实践——以宁波为例》《公益创投与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以昆山为例》。第二类,较为全面分析全国性的政策文件和公益创投活动,进行公益创投概括性归纳及趋势研究。如《公益创投政策扩散的制度逻辑与行动策略——基于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文本的分析》。在两类文献当中,均缺乏城市间的横向比较。
4.1.2 缺乏典型城市地区的模式提炼
学术界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公益创投的模式进行了多种方式的划分。在现实生活中,公益创投模式在不同的地区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呈明显的地区特色,呈现同中存异的状况。目前对于不同地区带有地区特色的公益创投模式提炼仍处在匮乏的阶段,鲜有学者对此进行细致的梳理、对比和提炼。
4.2 两点建议
4.2.1 调整研究视角
以往国内对公益创投的研究,研究内容角度大多单一。通常是以地区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公益创投现状,指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策略。这其中必定涉及对地区公益创投实践的评价。笔者認为,公益创投在中国仍是新兴事物,仍然需要长时间来发展公益创投事业,所以,未经时间的检验贸然对公益创投现状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同时,以国外公益创投模式作为对比,来对国内公益创投提出意见也是不合适的,毕竟新兴事物异地发展必须要适应当地环境。
4.2.2 创新研究内容
通过大量的论文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多笼统概括公益创投模式,而对具体城市间公益创投模式异同点研究和城市模型总结极少。建议通过资料搜集及实证研究,找出不同行政区域的公益创投模式异同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此来提高研究成果的新颖度。
建议比较分析典型区域北上广公益创投的异同点并总结出各自的运行模式,并且寻找公益创投地区差异的原因,希望能为其他地区公益创投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公益创投还处于不断推广的过程中,在对已有的典型的公益创投模式分析后,可以为新进入公益创投市场的地区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其他地区在进行公益创投模式选择时,可以通过本研究结果,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改变典型城市因素,为公益创投创造更良好的先期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冯元,岳耀蒙.我国公益创投发展的基本模式、意义与路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28-32.
[2]徐家良,赵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上海的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2013(8):28-32.
[3]李健,唐娟.政府参与公益创投:模式、机制与政策[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4,3(1).
[4]金仁旻.新的投资方法:影响力投资的含义、发展与运行[J].铜陵学院学报,2015,14(4).
[5]陈为雷.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项目运作机制、策略和逻辑——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社会学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3):9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