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远东 汪 菁 贾欣欣 申晨晨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田园综合体最初是由特色小镇演变而来,2014年杭州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接着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 000个左右特色小镇[1]。特色小镇就是连接城市和乡村之间而建设具有一定规模、一定特色的产业,实现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等多种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个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新模式探索。浙江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2016年浙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建设。在此背景下田园综合体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新的概念应运而生,并正式出现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
田园综合体首次提出于中央文件,国家已经将建设田园综合体作为一个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与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改善,但也形成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镇与乡村的发展两极化严重,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空心村日益增多、农耕土地荒废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可以有效地连接城镇和农村,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深刻落实中央政策,大力发展和建设田园综合体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有效途径,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田园综合体将会一直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3]。
田园综合体的主要依托仍然是乡村,在乡村就少不了农业的发展。所以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核心仍然是农业,受益的群体还是农民。建设发展要秉着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根本的原则,利用好农村合作社这一主要载体,让农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改善。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就是以农业生产为根本,加上特有的休闲形式,让城市的游客们体会到在乡村的乐趣,体验乡村生产活动的同时放松身心,乡村的农民从中充分的受益。这就是田园综合体的重大意义所在。
配套产业是在核心产业的前提下与之匹配的产业,例如餐饮、住宿等以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配套产业可以依据核心产业的不同模式进行不同的发展建设,例如配套具有特色的餐饮、民俗民宿。这些是决定一个田园综合体质量好坏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体验感。田园综合体中这一板块也是吸引消费人群的一大利器,充分体现了农业与休闲的有机结合。
支持产业是田园综合体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与配套产业相辅相成。没有配套产业的支持产业是一枚空心弹,没有支持产业的配套产业是一枚没有动力的实心弹。支持产业可以是农产品的加工,农业科技产业等,还要有医疗,教育等。支持产业的建设也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区发展不同的产业。比如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种植相应的农作物,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特色文化小镇。
衍生产业是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创新产业,是一个田园综合体的特色,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产业。发展好衍生产业就是将区域特色与产品特色结合在一起,田园综合体的“综”就表现在这里。将多种产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经营模式,提高农业与工业、信息、商贸、旅游等服务业的结合度,实施多种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的产业发展战略。
2017年8月7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公示的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中,河南共有11个特色小镇入选。至此,河南省全国特色小镇总数已达15个,为发展田园综合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其中也存在诸多的问题[1]。
通过对河南部分田园综合体项目实地调研发现,很多地方田园综合体的产业与功能不够齐全,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例如洛阳孟津“我的农庄”的整体建设面积较小、功能不够齐全,对游客吸引力度不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带有吸引力的元素部分,例如不同的活动主题,养老社区,创新农事体验。还有一部分项目土地利用不够合理,建设投资不足。例如樱桃沟里面所谓的“农庄”很多,但都只是功能不完备的餐饮场所,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4]。
乡镇政府的经济基础薄弱,融资的方式很少。例如樱桃沟大量的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仅在樱桃季节回来几天,没有形成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鲜有投资者,农民缺乏领头羊等诸多问题,导致当地经济得不到稳固发展。虽有中央的政策文件,但缺乏政策落地的配套支撑文件[5]。
乡镇的发展比较滞后,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例如交通设施、给排水系统、污水雨水处理系统、电力系统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影响了田园综合体的良性发展。
1)地域和气候优势。河南地处中原,在地域上有着独特的优势,纵向连贯东西,横向沟通南北。在郑州基本可以实现全国各地的直达,两小时航空圈可以覆盖全国90%的人口,四小时高铁圈可以基本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通车里程和技术等级均居全国前列。除此之外,河南处于中原地带气候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全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丰沛,且山地平原河流等地形地貌形态多样,地表河流纵横,境内分布着黄河、淮河、洛河等大小河流共1 500余条,地处中纬度地带,在花卉的培育、繁殖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不管是交通、气候、河流还是花卉都可以展开很多种特色,比如以“交通”“航空物流”“花卉”等作为田园综合体的主题。
2)产业和历史文化优势。河南是农业大省,这与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以农业为核心相契合。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既是全国粮仓,也是全国厨房。例如巩义的石榴、中牟的大蒜和西瓜、焦作的四大怀药(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怀地黄)、商丘的黑芝麻、信仰的板栗和毛尖等。全省的特色产品有50余种,均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的产品。河南工业门类齐全,具备好的基础和条件,有一定的产业集群,如双汇集团、三全、思念、云鹤等一大批食品企业傲视全国。除此之外还有服装、钢材、农机配件等在全省都有覆盖。可以依据产业优势建设以“食品小镇”“工业小镇”等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文化也是河南省的一大优势,作为华夏文明和中华名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及是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之一。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及郑州(夏商郑管韩五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河南具有建设相关主题的深厚文化基础,可以根据河南省不同的地域文化资源建设不同主题的比如以“石器”“文化”“戏曲”“武术、民俗风情”等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6]。
1)以根为本,吸引人才。田园综合体的核心是农业,服务的核心就是农民,要以服务农民为主要任务。目前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人才的大量流失,许多的乡村变成了所谓的空心村。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要给出优惠政策,吸引有技术、懂管理的高学历人才返乡创业。同时,通过培训让农民变成新型的农民、有技术的农民,让农民直接参与田园综合体的日常运营[5]。
2)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河南省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充分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突出地方特色。例如与文化历史相结合,这也是创新农业的一个部分。例如洛阳可以结合牡丹作为一个亮点,洛阳市内有许多与牡丹相关的食品、主题公园等,但是当地的一些田园综合体项目却没有相关内容,没有特色就失去了灵魂。可以将牡丹文化融入其中,让游客体验制作牡丹花包、药膏、饰品、食品等,使消费者在身心放松的同时学习到当地文化知识。
3)融合大数据,发展互联网+田园综合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产业模式,将“互联网+”与田园综合体相结合,不但可以进行有效的广告宣传,而且还可以在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让农民对田园综合体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多维度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既可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带动农村产业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4)紧扣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装配式建筑,在工厂预制所需要的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直接拼装,预制墙体上的装饰图案亦可以在预制时完成。而且,还要考虑绿色建筑的要求,打造保温隔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绿色建筑。在服务方面要有创新、吸引力。例如,可以结合所种植的特色农产品,由营养专家为消费者搭配符合个人体质的膳食结构。另外,可以利用在线视频监控随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城市的消费者只要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追溯农产品的源头。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来定位消费群,推介相关产品。消费者通过APP来查询、订购相应产品和服务。
田园综合体的出现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将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并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具备发展田园综合体的优势条件,但目前田园综合体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不仅要充分理解政策,更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人才,创新服务,利用好大数据发展互联网+田园综合体等策略。